中式點心製作方法是什麼

  點心是糕點之類的食品。那麼,?

  中式點心製作方法

  門釘肉餅:菜譜簡介 門釘肉餅是傳統小吃,因形似古時城門上的門釘而得名。 相比需要發麵的包子類的麵食,門釘肉餅的做法還算簡單,即使初次嘗試,成功率也是很高。

  麵皮用了燙麵法,口感也相當不錯,剛煎好的肉餅,外皮香脆,裡面的肉餡鮮嫩多汁。和麵時麵糰要軟硬適中,太硬不容易包,口感也不好,太軟會粘手,肉餅不成形。包的時候,麵皮儘量擀薄一些,煎完才會香而脆。最後煎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用最小火煎,這樣才不會煎糊,而肉餡也能熟透。

  做法:肉末加雞蛋,蔥花和所有調料拌勻。麵粉加燒開的水拌成雪花狀,等不燙手時再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醒半小時。用燙麵法做的麵皮口感比較好,醒面的過程不要省,醒過的面更容易擀,也更容易包。醒好的麵糰搓成長條並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面劑滾圓後擀成較薄的面片,放上肉餡。包好後收口即成肉餅坯。不粘鍋倒油燒熱轉小火,放入肉餅煎至兩面金黃。一定要用最小火煎,保證裡面煎熟,外面不焦,煎好後用廚房紙吸去多餘油份再食用。

  中式糕點具體可以有京式、蘇式、廣式、閩式、潮式、揚式等不同的類別,在每一個類別當中又有很多小的分類。中式糕點的製作有簡有繁,而且各種新鮮的糕點製作方法還不斷在退出。如果有朋友熱愛糕點製作,不放專門在網上去搜索一下有關糕點的製作方法。

  點心故事

  薩其瑪,這個大家從小吃到大的點心,是滿族人的一種傳統糕點,老一輩的人叫它滿洲餑餑,還有人給它起了漢語翻譯,稱為糖纏或金絲糕,不過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叫它薩其瑪!

  關於這道點心的由來,流傳一個有趣的說法:據說清朝在廣州任職的一位滿族將軍,姓薩,喜愛騎馬打獵,而且每次打獵後都一定要吃點心,還不能重複!有一次薩將軍出門打獵前,特別吩咐廚師要「來點新鮮的玩意兒」,若是不能令他滿意,就準備回家吃自己!

  負責點心的廚師一聽,自然萬分緊張,一個失神就將沾上蛋液的點心炸碎了!偏偏這時將軍又催著要點心,廚師一火大罵了一句:「殺那個騎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點心來。

  想不到,薩將軍吃了之後相當滿意,問起這道點心的名字,廚師驚魂未定,隨即回了句:「殺騎馬!」結果將軍聽成了「薩騎馬」,想說自己姓薩又愛騎馬,倒也挺妙的,還連聲稱讚,薩其瑪因而得名。

  趁熱拌糖才有鬆軟的口感!製作薩其瑪時,拌糖的動作是最關鍵的步驟,剛炸好的小麵皮一定要趁熱拌糖,要不然麵皮冷了質地變脆,到時再拌糖容易脆裂,便嘗不到酥鬆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