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過春節的習俗

  每一個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春節也不例外。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拜年的紙蓬包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

  開啟門炮、關門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戶戶也要放鞭炮,這叫“打關門炮”。

  吃分歲酒

  除夕夜,閤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至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儘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

  此外,中間上的大菜中,決不能少了“芋”和“魚”。溫州方言,芋的諧音為“餘”和“裕”,意思是說,吃了芋頭,會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餘,逐步富裕。吃魚,也是象徵“年年有餘”之意。

  穿新衣

  正月初一,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徵吉祥,兒童穿著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豔,連老婦也繫著大紅裙。如今,人們在穿著上已起了很大變化,顏色已不侷限於紅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款式也變得多種多樣。

  春節的習俗

  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春節文化。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春節文化。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文化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溫州春節好去處

  1、大龍湫

  大家印象

  雁蕩山上被譽為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變幻多姿,蔚為壯觀,令人叫絕。瀑布迷人,水潭很清澈。看著水花四濺和清澈的潭水,是一種淨化心靈的享受。

  走進大龍湫

  靈峰、靈巖和大龍湫又被稱為“雁蕩三絕”, 大龍湫在三絕中又被認為是獨佔鰲頭。南宋樓鑰有詩云:“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龍湫一派天下無,萬眾讚揚同一舌。”***《攻瑰集·大龍湫》***可見在宋代,大龍湫便已揚四海。 此區位於雁蕩山中部偏西,舊稱於“西內谷”以奇峰、巨嶂、飛瀑取勝。高聳天際的芙蓉峰,變態無窮的剪刀峰,雄偉如屏的連雲嶂,雲雨漠漠的經行峽,谷幽潭深的筋竹澗,皆為勝境。被譽為“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變幻多姿,蔚為壯觀,更是令人叫絕。

  景點型別:瀑布

  最佳季節:6月-8月最佳。

  建議遊玩:2小時

  門票:50元

  開放時間:08:00~18:00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雁蕩山景區

  2、龍灣潭

  走進龍灣潭

  龍灣潭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浙江省永嘉縣東南部,處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風景區上游。 公園境內山巒疊嶂、奇峰異巖,飛瀑碧潭、溪流紛爭,風景資源十分豐富。有各類自然景觀51處,彙集瀑、潭、澗、湖、峰、石為一體。 天下一絕“七折瀑”,在龍灣潭背上,七潭七瀑相連,飛瀑碧潭,蔚為壯觀;天下獨秀“天柱巖”,在龍灣潭左側,有一單體巖柱,形似擎天一柱。 公園內新建成的千米懸崖棧道和空中玻璃觀光平臺堪稱中國第一。站在300多米的高空,腳下是懸空的玻璃,在心驚肉跳的刺激之餘,眺望龍灣潭全景,真是美不勝收。

  景點型別:公園

  建議遊玩:2-3小時

  門票:70元/人

  開放時間:8:00-18:30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