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一個古老且隆重的及節日,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裡。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裡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裡搭綵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裡,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麵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裡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裡的東西和壓歲錢。起床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山東各地春節習俗
寧陽縣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嶗山
春節期間,嶗山村村鎮鎮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燈節。嶗山沿海的漁村裡,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漁船上送燈,預祝新的一年漁業豐收。
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的時節。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的祭海儀式。祭海的日子裡,純樸豪爽的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山東春節食俗
真正能作為年菜代表的還得是這道平凡的“過年菜”。這道菜的做法很簡單、食材也很常見,就是將豬血、豆腐、豬肉、白菜、粉條等匯聚於一鍋之內,加上各種家常調料燉起,簡單而美味。
這道菜的來歷,則與山東人舊時的生活有關。過去的山東人,生活不富裕,吃剩下的菜捨不得丟棄,便將它們重新煮在一起,於是便成就了這道“過年菜”。
等到除夕夜,在濟南、淄博一帶的年夜飯桌上,少不了一個酥鍋做冷盤。不要被這個名字所迷惑了,以為就是類似於徽菜、淮揚菜裡的“全家福”菜式——把一些丸子、肉類等料放進一個大砂鍋煮熱了端上桌。這個“酥鍋”稱為“鍋”,是因為它的烹飪過程是在一個大鍋子裡,但成品只是切得很整齊的片狀冷盤。當地人將藕、海帶、白菜、鯽魚、豆腐、五花肉等多種食材放進大鍋子裡一起調味、煮熟後,切片上桌,兼具酸甜鹹各種味道。
燻肉,又叫烤肉或者燒肉,也是當地年夜飯裡的一道大菜,不同於廣州的,山東的這道菜是把肉醬好之後,放進鐵鍋上的蒸格,鍋裡則鋪上紅糖、小米、茶葉等料,蓋上鍋蓋,以大火加熱,這樣底料的香味就會滲透進肉裡,香味濃郁。而除了豬肉,豬蹄、豬腸、豬肘子、豬耳朵、豬肚等也都可以拿來薰。
至於整雞、整魚這兩道年夜飯的保留曲目菜,這裡自然也少不了。但山東人在年夜飯時,吃的多是帶魚,拍好麵粉進油鍋炸後即成;不過在濟南等地,鯉魚還是比較盛行的。此外,拿藕片夾肉入油鍋炸成的藕盒***通“合”,團團圓圓之意***,也很受歡迎。
山東人過年,重頭戲還是在那頓餃子上。就著饅頭吃菜後,一家子開始坐下來,一邊看春晚,一邊圍著桌子和麵粉、擀皮兒、包餃子,等候新一年的到來,俗稱“熬年”。在12點以前把餃子煮熟,待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便長了一歲,故此這頓餃子也叫“增歲飯”。要注意的是,山東人大年三十除夕夜吃的餃子,是素餡的,裡面多是些白菜、豆腐之類,取來年“素淨平安一整年”之意,而且煮餃子的水一定要比平時多放許多,來年日子好“綽綽有餘”。如果餃子煮碎了,不能說“碎”和“破”,要說“掙”。
吃完餃子,他們會在煮過水餃的鍋子上擺上蒸格,上面放上豆腐***福***、年糕***高***、餃子***素***,然後蓋上鍋子,就是俗稱的“壓鍋”,寄予了人們一整年的美好期許。
春節的第一餐,山東人吃的多是餃子,很多地方與大年三十一樣,依舊吃素餃子,不過也有各種餡料的。有些人會在餃子裡包入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是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據說,在臨清一代,初一早飯則吃各種饃饃、棗糕、粘窩窩等,佐以各種丸子、粉條、白菜熬成的“全菜”,名為“吃全年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