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濱水區的合理規劃研究

    摘要:濱水區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帶,襯托出繁榮與文明的現代城市。以城市濱水區的合理規劃為研究重點,論述了目前城市濱水區規劃存在的問題,從濱水區水岸規劃、濱水環境生態保護與綠化建設、親水平臺建造、城市建築佈局等方面對濱水區的合理規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城市濱水區;規劃;合理規劃

  城市濱水區(Urban waterfront)的繁榮與衰退直接影響著沿海、沿江、沿湖城市的經濟發展,因為城市濱水區同時具備文化旅遊、購物旅遊和景觀旅遊三種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鑑於此,很多國家都將城市濱水區作為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帶,並把其開發作為振興經濟的重點,這就使城市濱水區的合理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1城市濱水區的概念和型別
  1.1城市濱水區的概念
  城市濱水區是城市中一個特定的空間地段,主要指“與河流、湖泊、海洋毗鄰的土地,或建築、城鎮鄰近水體的部分”,包括城市中陸域與水域相連的區域[1]。
  1.2城市濱水區的型別
  濱水區是以水系為中心、相對於周邊實體介面而存在的一個空間場所,是一個包括多方要素的系統。濱水環境按其毗鄰水體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濱海型、濱江型、濱湖型、濱水型4種。
  2我國城市濱水區規劃不合理現狀
  濱水區是一個城市中景色最優美、最動人、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區,因此濱水環境的合理規劃尤為重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工業化程序逐漸加快,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與此同時,大量的水體受到汙染,破壞了濱水環境。現在政府將精力重新投放到城市濱水區開發上,以挖掘城市濱水區的巨大潛力。然而很多城市在設計時忽略了濱水區設計的地域性,盲目照搬其他國家城市的設計,導致濱水區在景觀設計和濱水環境的利用上失去了地域性特色。更有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將濱水區岸線劃開,並出讓給房地產開發商,使之缺乏長遠規劃,儘管當時可多收一些賣地所得,但長期下去直接影響濱水景區對民眾的吸引力,導致客源減少,在經濟上是得不償失的。現實裡很多城市濱水區在規劃時,只是在沿岸大搞房地產、商業區開發,嚴重忽視了濱水區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即人在濱水區中所表現出來的親水性原則。
  除了短期利益驅使造成的城市濱水區規劃不合理問題之外,政府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整體的協作,也是造成城市濱水區出現不合理規劃的癥結之一。如水利部門在規劃設計水岸時,只是單純的考慮到防洪問題,在護岸斷面的設計上採用直立式建築,以提高防洪標準。垂直陡峭的人工砌體把人和水截然分離開來,大大降低了親水性。再如市政園林部門在濱水區岸邊的綠地規劃中仍套用城市街道的綠化方案,栽種一些裝點城市的綠色主體植物,沒有充分考慮與濱水環境的有效結合,從而也影響了市民對親水的要求。
  此外,科學有效的規劃和管理也是城市濱水區發展的重要前提。城市濱水區最根本的就是水,河道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城市濱水區的發展。由於很多城市比較注重工業的發展,但是又不能嚴格管理,使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道,嚴重影響了濱水環境。目前我國治理濱水區水環境的方法主要使用濱水植物,四川省成都市活水公園就是利用南河、府河河道改造出濱水淺灘,通過大量水生植物的栽植,淨化濱水區的水質。
  還有一點,很多城市濱水區的規劃沒有充分考慮到地域性的差異,往往是濱水區的規劃與地方特色文化脫節,缺乏地方特色與水文化的有機結合,從而降低了濱水區的吸引力。
  3城市濱水區的合理規劃
  城市濱水環境是城市範圍內水域與陸地共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城市環境,是以“人”為中心、以城市水體為主線,建造適應現代城市生活的濱水環境,滿足人們迴歸自然的渴求。事實是,城市濱水環境規劃與設計至今仍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對於,主要是研究如何充分體現它的親水性特徵[2]。
  3.1濱水區水岸規劃
  水岸地區經常為鐵路、道路或航運等交通線路使用,極易造成市民親水的障礙;雖然可使用地下通道、天橋或其他空中廊道等方式連線,但在視覺上、環境上、心理上和生理上對人的影響很大,常常在最後出現無人使用、水岸荒蕪的結果。例如美國芝加哥市的湖岸林蔭路曾經是個幽靜宜人的濱水區林蔭路,隨著機動車時代的到來,都被改造成如高速公路一樣的通道,單一的交通功能取代了原有的具有交通、觀光等綜合功能的城市街道,濱水區變成了一個服務區,一個通過的地方,而不是漫步徘徊的地方。
  由於長期遭到漠視,水岸地區的景觀和設施多半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的水岸受限於相關的法律規定,很少考慮將休閒、步道、觀賞、餐飲、遊樂、活動場地和演藝場所等空間或設施予以適當結合[3]。而以商務中心為主體的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市城市的復興歷程證明,一個城市濱水區的合理規劃是個明智之舉。在近20年的時間裡,羅德島州的普羅維登斯市從一個毫不起眼、及其落後的城市發展成為了一個美國東北部最具活力的城市,這座城市的發展凸顯出了合理規劃的前瞻性與重要性。
  水岸的規劃設計能否體現親水性,往往是其設計成敗的關鍵。水具有可塑性,通過岸線的處理,可以豐富水的平面形態,增強親水感。換言之,水岸設計要儘量尊重自然,保持並利用水體自然流暢的形態。在親水性設計中,應本著使人可以在各種距離與水接近的原則,儘可能提供戲水、游水等各種親水方式,尤其是護岸設計的形式直接影響著人與水體的親疏遠近。通過對護岸斷面進行不同的處理,形成各種樣式的水際空間;護岸的斷面可採用分層式、臺階式、坡地式的立體化處理及其他方式,來增加親水的體驗方式和時間。而有些城市為了提高防洪標準,採用直立式的防洪牆,使人們遠遠高於水面之上,毫無親水可言。例如上海外灘建設的堤岸可以防禦千年一遇的洪水,聽上去確實很有安全感;但是因為堤岸過高,市民甚至走在中山路上都無法見到江中過往的船隻,更何況堤岸的結構設計使得難以種植喬木植物,這在炎炎夏日裡更是缺少人與自然融合的親切感[4]。
  3.2濱水環境生態保護與綠化建設
   很多城市的濱水區建築物比較多,沒有合理利用濱水環境,忽視了生態保護與綠化建設的有機結合。還有部分城市的濱水區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大搞房地產開發,建設水景住宅、黃金旺鋪等等,甚至連水中島嶼都被密集的高層建築所覆蓋,忽視了自然生態保護與綠化建設,嚴重破壞了濱水環境的和諧,使濱水區失去吸引力,長遠來看得不償失。務實的做法我們建議,應當建立自然生態系統,引入和繁衍自然群落,如蝦、魚、蟹、水生植物和喬灌木等,特別要保護珍稀與瀕臨滅絕的動植物,這是城市濱水區生態環境規劃和建設的重要內容。溫州市近郊的三洋水網地帶、重慶江北CBD濱水區就是重視生態建設的經典案例[5]。
  城市濱水區綠地屬於複合區域,包含水域和陸域,蘊涵豐富的景觀與生態資訊。濱水綠地比一般城市綠地更要突出其生態價值、景觀價值。濱水綠化配置需要合理選擇樹種,做到本土樹種與引進樹種、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速生樹種與長壽樹種相結合,合理地進行樹木組合。讓市民在四季都可以看到城市濱水區的綠色景觀,欣賞到濱水區的絢麗多彩,使濱水區在任何季節都散發出獨特的吸引力。除了種植綠色植物外,還需要佈置一些景觀建築,包括涼亭、遊廊、牌樓、假山等等。像一些雕塑、欄杆、指示牌等景觀小品也是濱水綠地的亮點之一。這些佈置可以極大地滿足市民休息、觀景以及親水等功能的需求。揚州市古運河濱水區在綠地規劃上與揚州的地方特色相結合,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此外,適當種植水生植物,對提高水體自淨能力有很大幫助,進而改善河岸自然狀態。
  3.3親水平臺建造
  城市濱水區的空間設計同街道空間設計是一樣重要的,一些國內外優秀城市濱水區在規劃建設中,都充分利用水體組織城市開放空間,建造大型親水平臺。美國的巴爾的摩市已經成為東海岸遊客參觀遊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其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源於它的開發模式。從1950年開始到現在,巴爾的摩市內港區一直在改建,它以商業、旅遊業為重心來吸引遊客,將住宅、辦公樓和旅館佈置在商業中心,而把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綠地廣場等休閒設施和其他類似展覽館之類的旅遊設施建在最接近水面的位置。此外,像美國紐約市的南街港等城市濱水區,在規劃上更是重視大型親水平臺的建造。
  城市濱水區可根據自身的環境特點,建造合適的親水平臺。例如建造綠色公園,主要以散步晨練為主,不定期舉辦特色展覽等活動;將水上主題餐廳、水上影院、各種藝術表演場所等娛樂設施都鑲嵌到濱水區中去,可極大豐富城市的濱水環境,提高市民積極投入親水活動的參與性;像遊船觀光、主題公園觀光、水生物展覽館、水利博物館等可充分利用濱水區的水資源與歷史文化積澱,使到訪濱水區的每位遊客都有所賞、有所學、不虛此行;充分利用城市濱水區的天然優勢與地域性進行親水性專案的開發,建設江灘浴場、划船場地、沙灘運動場等,可極大地增強城市濱水區的親水特色[6]。
  3.4建築佈局
  城市濱水區是其周圍環境與水體密切相關的自然因素與社會因素的綜合組合體,因此城市濱水區空間的塑造也要遵循“生態足跡”的發展思路,使文化內涵、地域特色和親水平臺有機結合,體現城市濱水環境“以人為本”的原則,創造出足夠的開放空間,讓市民和遊客充分享受到城市濱水區的魅力。
  濱水區具有集文化旅遊、景觀旅遊和購物旅遊於一體的特點,提到購物旅遊,景區中的商業建築必不可少。城市濱水區商業建築應充分利用景區水體優勢,依水而建但又能體現人工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毫不掩飾人在其中表現的親水性。濱水建築佈局要合理,大型購物廣場、寫字樓的規劃要與濱水景觀相融合,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比起密集型建築佈局,分散型更適合城市濱水區的建築特徵。因為城市濱水區主要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自然景觀,密集型建築佈局會喧賓奪主,從而掩蓋和破壞了濱水區的自然景觀。分散型佈局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將建築隨意建在水岸旁,合理規劃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建築本身就很有特點,但是因為佈局不合理,所有建築放在一起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在城市濱水區商業建築佈局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最佳視點的選擇要合理,遊客、市民密集區是最好的選擇;二是佈局要有層次感,不少城市濱水區的建築都是儘可能的依水而建,儘可能的往高層建,儘可能的充分利用每寸土地,以追求最大利益。事實上就是這種規劃設計使得很多城市的濱水區陷入低迷的現狀,這種佈局極大地壓縮了濱水區的立體空間。不合理的佈局讓建築群不能與濱水區美麗的自然景觀融合到一起,遮掩了迷人的景色,從而失去了濱水區特有的吸引力[7]。
  4小結
  城市濱水區的合理規劃要體現人在其中表現出來的親水性原則。本著這個原則,對城市濱水區文化旅遊、景觀旅遊、購物旅遊三種旅遊資源潛力進行合理開發。目前國外很多城市都有豐富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借鑑過來,並結合國內不同城市地域性特點合理規劃,以營造出環境良好的城市濱水區。
  參考文獻:
  [1] 童宗煌,鄭正. 城市濱水環境規劃設計若干問題初探[J]. 現代城市研究,2001(5):14-18.
  [2] 徐勇健. 城市濱水區旅遊開發初探[J]. 經濟地理,2000(7):99-102.
  [3] 黃成才,楊芳. 南京秦淮河溼地公園規劃設計的探討[J].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4,23(3):26-29.
  [4] 勾波. 城市溼地公園生態規劃與景觀設計探討——以蘇州盛澤蕩溼地公園為例[D]. 西安: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6.
  [5] 林榮. 城市濱水區的可持續發展和景觀塑造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3.
  [6] 王姣姣. 人、景觀、生態——城市濱水區設計研究[D]. 河北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6.
  [7] 楊子輝. 城市生態化濱水休閒空間研究[D]. 重慶:重慶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