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教育的文章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語文更是我們國學的教導,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的重要。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1
語文教學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要全面系統地去研究和講解,不是一時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僅從寫作、對待學生以及對自己的要求三方面進行一些簡單的總結。觀點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討和激勵。
一、關於寫作
幾年下來,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不太喜歡語文課,因此上課也是漫不經心的;另外一些學生很認真,語文課上老師說的每句話,板書的每個字,他們都會記錄下來,可是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結局?原因很簡單,前者愛看書,而後者卻把看書當成了任務,努力完成,體味不到其中的任何樂趣.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語文教師給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首先我們要充當引路人,引領我們的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當你把閱讀變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還用擔心讀書認真不認真的問題麼?所以,面對初一的學生,我並不急著分析課本,而是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經典情節用幽默的語言簡單的講給學生聽.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自發的去找名著閱讀,這樣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薦,聲色俱厲的強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分析課文時沒有一個人喜歡板著臉的嚴肅說教,孔子說的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找到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著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說就說.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裡話寫下來,因為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
其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我覺得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蘊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為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第四.讓學生養成寫隨筆日記的好習慣。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一方面為將來提供了一個回憶的出口,讓大家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很多學生一到寫作時就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因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養成摘抄的習慣。但凡平時覺得優美的語句,可以摘抄在一個本子上。還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蹟啦,作為寫作時的範例引用,增強寫作說服力。不至於使文章顯得過於空洞。
第六,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要求每一位同學按照學號的順序,一課一生,在課前三分鐘進行一個簡短的演講。一方面鍛鍊了他們的膽量,口才。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演講勢必要做一些演講準備,收集材料等。對寫作也是有益的鍛鍊。
以上是關於加強寫作能力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為前提.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2
我們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必須課前鑽研教材、查閱資料、回納演繹,瞭解教學環境,尤其是教育物件。
二、反思教學中的得失並寫好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是教師在教完一課時後的心得體會,從教學後記可以觀出我們在教學一課時的優點是什麼?值得改良的地方在哪裡?教師在明確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後,就會不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什麼?繼承什麼?摒棄什麼?這樣就不愁咱們教學水平提不高了。因為我們的教師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長,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寫好教學後記是必要的,它對我們研究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時刻關注學生,以學定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所以我們教師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不能一味地憑主看感受去設計教學內容,從而主宰整個課堂。我們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如果我們的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那麼學生就會對咱們的教學內容失去興趣,從而大大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沒有了學習積極性,何談學習成績的提高?總之,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四、加強思想交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
思想交流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都源於交流,只有交流方可密切人際關係。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是學生最信任的人;是學生最 為依賴的人。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大多取決於教師,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的思想就可能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入行良好的引導與幫助,那麼學生的思想就有可能不會向我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觀來我們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生、懂得學生,不時與他們入行思想交流和心靈碰觸,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才可能實現師生關係的真正和諧與平等。
五、抓住課堂契機,培養創新能力
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每一箇中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就是在瞬間被髮掘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時刻抓住契機,科學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撻出創新思維能力的火花,使他們體驗到創新的快樂和成功的快樂,鼓勵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敢於創新、樂於創新、習慣創新。只有這樣,我們培育的學生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才能立足於這個紛紛複雜的社會;才能適應各種激烈的社會競爭。
綜上所述,我們新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師只有滿足以上幾個條件,才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自己的語文課堂,真正地實現"教育教學過程
3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
如一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一部分學生迫於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裡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後收集整理的資料,並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後,班上組織交流。最後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穫。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啟用課堂氣氛。如複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裡“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鑑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鑑賞複習階段,我採用了分解法教學:瞭解詩歌的常識——鑑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後,每人上交一篇關於談詩歌鑑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鑑賞也就這麼回事情嘛,沒有什麼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鑑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並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鑑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 關於語文教育的文章
- 營改增後商業租賃稅率是多少
- 環境創優年工作會效能辦表態發言
- 安慰高考失利的話語
- 名家冰心的抒情散文精選
- 愛心人士捐贈感謝信
- 女孩帶木字旁名字的取名技巧
- 去新公司做自我介紹
- 簡短求職信的範文參考
- 周公解夢夢見擦窗戶預示著什麼
- 愛國愛家主題的黑板報
- 男屬鼠女屬牛好嗎
- 雙子座男應該怎麼跟水瓶座相處
- 對愛護動物的建議書
- 從嚴治黨整改措施心得範文
- 幼兒園大班畢業典禮園長致辭
- 槐樹花有毒嗎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 哺乳期吃什麼可以補充營養
- 騎自行車膝蓋疼的原因簡單分析
- 略論提高農村初中生材料分析題規範答題能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