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中對比的運用

  對比是西方繪畫中經常採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浪漫主義藝術大師特別喜愛對比手法,因此,對比的運用也是浪漫主義藝術的特徵之一。對比有好多種:心理對比、色彩對比、明暗對比、線的對比、大小對比等。

  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在他的《自由領導著人們》中就成功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這幅作品是人民爭取自由和權力的頌歌,是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畫面中的自由女神健康美麗、堅決而有力,而且具有平民的素質。她在硝煙瀰漫、屍橫遍野的街道中,赤著腳,左手拿槍,右手高舉三色旗,領導者人們迎風前進。以人民大眾為骨幹的隊伍在她的領導下,踏過保皇黨士兵的屍體,奮勇的前進著。他把面板蒼白的保皇黨士兵的屍體放在美麗的自由女神腳下,這象徵著自由的必然勝利,而那些英勇向前的人們為了他們理想中的自由神會犧牲一切而在所不惜的;畫家把現實的衣服***如保皇黨士兵穿的衣服***與古典的衣服***自由女神的衣服***對比起來,這樣就給人一種感覺,好像這些勇敢的人們是一堵活的牆一樣,什麼力量也摧毀不了他們。


《自由領導著人們》

  再如被羅曼·羅蘭稱為“偉大的農民畫家、法國當代藝術的忠實代表”——米勒所創作的《拾穗者》。這幅畫本來是描寫農民夏收勞動場面的藝術作品,但它在當時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藝術和社會效果。原來這幅畫的題目叫《八月》,描繪夏收時的群眾勞動場面,使美麗的農村景色與農民的心酸勞動形成強烈對比。有人建議他改變構圖,把熱烈繁忙的夏收場面推向背景的遠方,而突出前面三個拾穗的農婦形象。這一修改不僅豐富了作品內涵,同時也產生了驚人的社會效果和藝術效果。


《拾穗者》

  色彩的對比就是色彩的對立統一。互補色必然是對比色,比如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是互補色,同時也形成對比色,它們之間差異越大,對比也越強烈,對比越小就越趨於調和相鄰近的顏色如紅、紅紫、紫***藍、藍綠、綠;黃、黃橙、橙***都是調和關係。紅與它相對的綠、藍綠均為對比關係。但對比色不一定都是互補色,如黑與白是對比色,但卻不是互補色。對比色***互補色***並列時,兩種色彩的鮮明度都有所增加。如紅與綠並列,則紅色顯得更紅,綠色更綠。生活中也不乏色彩對比關係的例項,如面板黝黑的人一般都不喜歡穿白衣服,因為在白衣服對比之下面板顯得更黑了。

  線的對比線上描中是既簡單又富於效果的手法。如果要突出某一線條簡單的部分,可以把背景的部分畫的更繁複些,這叫以繁託簡;如果要突出線條繁複的部分,可以把背景畫的簡單些,這叫以簡託繁,在古埃及壁畫中經常使用這樣的手法。

  利用大小對比來突出主題的手法畫家們最喜愛的表現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