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筆的簡介

  判官筆是一種兵器。主要用於取穴打位。對於判官點穴筆,武學有云:"一寸短,一寸險!"普通的判官筆二尺八寸。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武術雜兵械之一,屬暗器類。又稱狀元筆。器形似筆,筆頭尖細,筆把粗圓,也有兩端均為筆頭的,筆身中間有一圓環,形狀比較接近峨眉刺,環套在手指筆可以旋轉,還有的只是一端有筆頭在筆的尾部有環也是可以讓筆旋轉的。筆長約20釐米--30釐米,前端稍重於後端,多以硬木或金屬製成。主要用法有穿、點、挑、刺、戳等。動作招勢有穿喉、仙女引針、白猿獻果、葉底偷桃,雙蝶舞花等。

  唐朝大內三大高手之一的宇文通***安祿山門下武士***所用的判官筆只有七寸長,實是短得不可再短,因此每一招都是欺身進搏,凶險萬分。而更絕的是他這對判官筆在對敵時能陡然暴長七寸,原來他的判官筆共有四節,每一節長度七寸,一按機關,便可以一節一節的伸出來,全長仍是與普通的判官筆一樣。但他這判官筆能瞬間暴長,威脅極大,不是武藝驚人之士難以躲避。

  武當七俠中的張翠山也曾使一柄鑌鐵判官筆,使對手聞風喪膽。他使判官筆在石壁上使倚天屠龍功刻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二十四個大字,令武功蓋世的金毛獅王謝遜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筆撾

  筆撾亦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長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筆,純以鐵製,其重量不亞於斧鉞,舊式儀仗中時見之。此器大約赤始於周秦之世,非猛勇之將,不得其用也,習此者,巳寥若晨星,蓋古法失傳矣。惟錐鐺之法,皆脫胎於此,略能想象耳。嵩山拳叟李傑,曾從名武師真傳,轉輾傳授,故北方健兒多能之者。法只十五手,而各勢不同,非若刀槍劍斧等法之有重複,意古人隨勢換法,並未加以組織耳;然按掄舞,亦並不覺其散漫無序,而每手換勢,尤見其神化敏捷之妙;惟器重無鋒,專以猛攻見長,毫無含蓄之意,未始非微疵也;故力弱之人,決不宜用筆撾,因易遲鈍而受算也。

  也稱為"抓",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撾的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撾頭似斧腦可宕擊,撾筆似斧刃可用斧之劈撩之法,伸直之撾指則如矛尖,用以戳扎,撾柄似矛,杆可撥可撩。又名判官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