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具的簡介

  茶具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那麼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置茶器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於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幹香。

  ⑤ 茶擂:用於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針:用於通壺內網。

  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⑤茶刀:取、倒茶葉。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② 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鑑別。

  ③ 杯託: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滌潔器

  ①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於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壺的必須器具。的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於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於放置用過後待洗的杯、盤。

  ⑥ 茶巾:主要用於幹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乾;其次用於抹淨桌面水滴。

  ⑦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其它

  ①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於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 茶拂:置茶後用於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⑥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⑦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⑧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日本茶道的道具

  日本的茶道又有著繁瑣的程式,一整套品茶流程下來大約需要4小時左右,在現在高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茶道佔用大量的時間,因此會更加顯得莊重和珍貴。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為更衣、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等過程,其中濃茶是最為重要的一環,而具體方式則根據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關於最重要的茶道具,網上的各種介紹也比較混亂,我竭盡所能的在整理一下吧……

  廣義的茶道具包括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接待用器具主要包括懸掛的軸字、軸畫、吸 煙用具、茶碗等。

  茶席用器具主要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其中,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鬥。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狹義的茶道具則僅僅是指涼爐、茶碗、茶杯、茶壺、茶釜、茶勺、茶入茶瓶,甚至有人將茶碗本身稱為茶道具。

  涼爐:主要用於煮沏茶用的水,對水的要求便是滾沸。

  茶碗:陶製,最主要的茶器和茶道鑑賞道具,也是在日本數量最多、品種最繁雜的茶具之一。為了同茶道的“無”之心保持一致,並不提倡用華麗的茶碗。在日本茶人眼裡,最好的茶碗往往是韓國人吃飯用的陶製大飯碗高麗茶碗……

  茶釜:剛才說的涼爐是用來燒水的,這次的茶釜就是用來盛水的小鍋。日本的茶釜以千姿百態而聞名。

  茶入茶瓶:根據網上的描述我猜想就是茶瓶,用來盛茶葉的粉末的小罐。據傳最早是中國用來盛放火 藥或者頭油的容器……日本人喝茶,會先把茶葉碾成粉末,稱為抹茶,然後將水注入。濃茶的濃度有如稀粥,而薄茶的濃度也和咖啡彷彿,一想起來我就覺得難以下嚥……

  茶勺:舀茶粉用的長柄小勺,標準一茶勺=4.6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