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炒飯事件的處理

  “揚州炒飯”事件是怎麼一回事,讓學習吧小編為你介紹一下。

  吉尼斯世界紀錄對“揚州炒飯”事件的解釋

  吉尼斯世界紀錄大中華區就“揚州炒飯”事件迴應《環球時報》稱,關於近期媒體對“最大份炒飯”挑戰進行的報道,吉尼斯世界紀錄表示高度關注。吉尼斯世界紀錄對每一項紀錄都認真考慮,並拒絕可能會對資源造成破壞的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對大型食品類紀錄有嚴格規定,要求用於挑戰的食品最終均可供民眾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費。對方還稱,吉尼斯世界紀錄在承認任何一項新的紀錄前,挑戰者或團體必須能夠提供充分的相關證據來證明整個挑戰過程均嚴格遵守官方指導守則。

  《環球時報》也聯絡倫敦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辦公室求證。辦公室發言人傑米·克拉克解釋說,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一項全球認可的權威指標,對於每一場想打破世界紀錄的嘗試,在鼓勵嘗試的同時,也有嚴格規定。

  “在揚州想挑戰世界最大份炒飯的活動舉行後,吉尼斯世界紀錄收到充分證據,顯示4噸多的炒飯被5家公司的員工分享,但之後還是有超過150公斤炒飯被發現並非被人所消費。”克拉克說,這至少說明,此巨份炒飯有一部分是“沒有被吃的”,而這樣的結果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不能夠接受的。他說,如果當時這份炒飯被大眾完全消費,或是以慈善性質捐贈給了社會上有需求的人,那麼結果就截然不同了。

  記者與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有過多次合作,曾在其倫敦辦公室看到,那裡一直忙碌地檢索著每一項試圖打破世界紀錄的民間嘗試。對於吉尼斯世界紀錄而言,任何人都能嘗試重新整理紀錄,但一定要有確鑿證據。在這個問題上,所有國家參賽標準一樣。

  吉尼斯世界紀錄對“揚州炒飯”事件的決定

  我司之前收到主辦方提供的書面報告表明4噸多的食品均已妥善分配至5個接收單位食用,所以現場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是基於此資訊的前提下頒發的。但目前主辦方已經表明確實有150公斤的炒飯有不恰當的處理,違背了我司關於大型食品紀錄中全部食品最終要供民眾食用不得浪費的規定,因此我司已經通知主辦方此紀錄挑戰無效。

  根據我司規定,所有紀錄挑戰者或團體必須登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網站***guinnessworldrecords***提交申請,同時申請者必須遵從整套官方指導守則後才會被確認挑戰資格。吉尼斯世界紀錄在承認任何一項新的紀錄前,挑戰者或團體必須能夠提供充分的相關證據來證明整個挑戰過程均嚴格遵守官方指導守則。最終新紀錄的裁定,必須基於此證據的真實性,如有必要我司將會展開進一步的核實及調查工作。當有新證據證明挑戰者或團體沒有完全遵循官方指導守則或與其之前提供的初始證據不一致,吉尼斯世界紀錄有權宣佈該挑戰無效。

  對最大炒飯事件的感想

  社會價值正在飛速變化,到最後一切都能用金錢的數額來衡量。數額嘛,自然是越大越好了。不管是個人價值還是政府政績,最後都落實到了某個或者某些資料的大小上面。工作業績有多少,轄區GDP有多大,是直接衡量個人或者政府部門價值的標尺。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那麼多的人迫切的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世界的認可。可這樣的認可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得到的,難度的增大就會有人獨闢蹊徑。這次的“炒飯吉尼斯”申請失敗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

  不是沒有“最大披薩”“最大蛋糕”的吉尼斯紀錄出現過。可那些記錄更多的是一個民眾性狂歡,而不僅僅是個“大”的記錄。在一個寬闊的廣場上,一群熱愛廚藝製作西點的職業工作者們聚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奮鬥,周圍是一群開心圍觀的民眾們。經過一定時間的精心製作,目標作品終於成功出爐,然後分享勝利的時刻到了。短時間的認證結束後,全民狂歡就開始了。圍觀群眾分食進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作品,他們會擁有很強烈的代入感和榮譽感。不會出現如同“揚州炒飯”那樣,寧願把東西給豬吃都不給圍觀民眾吃的奇葩思想。過去的記錄與其說是“爭大爭先”,不如說是一場全民盛事。這個揚州炒飯卻是一場誇張的作死秀。如果我是策劃人,在作出倒掉炒飯的決策之前就可以預見到被民眾罵死的前景了,只要我的智商比太子好點的話。我是不認為該事件策劃者這麼沒頭腦,他們可能想借此來提升自己的名字,可惜用錯了方向。

  現在的價值觀,不是“大”就可以解決的。如何成功體現自己的價值,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的。希望以後不要再出現“揚州炒飯”這種坑爹的奇葩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