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系軍閥的興亡歷史

  皖系軍閥,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系北洋軍閥的主力,以日本帝國主義為後臺,其勢力最大。因此,首先攫取北京中央政府。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皖系軍閥段祺瑞圖片

  皖系軍閥基本介紹

  皖系軍閥***wanxi junfa*** 北洋軍閥派系之一。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為首的一派,被稱為皖系軍閥。系北洋軍閥的主力,以日本帝國主義為後臺,其勢力最大。因此,首先攫取北京中央政府。控制的主要地區是安徽、山東、浙江、福建、陝西等省。主要頭目有徐樹錚、盧永祥、靳雲鵬、倪嗣沖、陳樹藩、段芝貴等。段祺瑞掌權,大肆出賣國家利權,借鉅額外債,加緊擴充武裝企圖以武力統一中國,建立獨裁統治。早就與皖系軍閥存有矛盾的直係軍閥,雖曾一度與皖系合作,共同與非北洋系的黎元洪和西南軍閥爭奪,但因爭相投靠帝國主義和追求個人與集團的權力,又彼此爭奪,其矛盾日益加深,最後不惜付諸武力,以決雌雄。終於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直係軍閥聯合奉系軍閥打敗皖系軍閥。此後,皖系軍閥一蹶不振,漸歸於消滅。

  皖系軍閥發展歷史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以國務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他們在日美為控制中國展開爭奪的情況下﹐矛盾日益激化。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親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國主義的援助﹐積極主張對德﹑奧宣戰。但是參戰問題遭到黎元洪和多數國會議員的反對。

  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國務職。皖系便煽動十餘省區的軍閥通電“獨立”﹐發兵進逼北京。7月﹐張勳乘機擁清廢帝溥儀復辟***見張勳復辟***。段祺瑞率兵討伐﹐在全國人民聲援下﹐迅速打敗張勳﹐重新控制政權。直系首領馮國璋雖接任北京政府總統﹐但無實權。

  北京政府宣佈﹕民國法統中斷﹐再造共和﹐決定另組國會﹑重議憲法。皖系不惜出賣國家利權﹐向日本大借外債﹐其中僅西原龜三經辦的八筆借款就達一億四千五百萬日元。他們乘機編練“參戰軍”﹐擴充皖系實力﹐鼓吹以武力統一全國。1917年秋髮動內戰﹐妄圖消滅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護法勢力。與軍事進攻的同時﹐他們蒐羅政客﹐組織安福俱樂部﹐指使地方軍閥操縱選舉﹐改選議員﹐孤立﹑排擠資產階級溫和派。1918年秋﹐組成以安福系議員佔絕對多數的新國會﹐史稱安福國會。皖系又利用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取代馮國璋任總統﹐壓制直系﹐以便實行一系專制。

  皖系武力統一政策激起全國人民的公憤﹐也為直系將領所反對。直皖軍閥的權力爭奪日益加劇。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被直﹑奉軍擊敗。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頭目被通緝﹐安福國會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軍閥逐步被消滅。1924年11月﹐段祺瑞受國民軍﹑奉系﹑直系餘部推舉﹐任“臨時執政”﹐但他已不是作為皖系首領執政﹐而只是各派軍閥爭奪權力的緩衝人物。

  皖系軍閥軍閥頭目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一生中曾六次主政***19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代理國務;1916年4月22日至6月28日任政事堂國務卿;1916年6月29日至1917年5月23日、1917年7月17日至12月22日、1918年3月23日至10月10日三次出任國務;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自1912年3月至1915年8月,段祺瑞在北京政府內閣中連任7屆陸軍總長。其間由擁袁轉而反袁、反洪憲帝制。在反對袁世凱的鬥爭中,段祺瑞的辭職、不合作和暗中抵制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段祺瑞親日,但在日本人把侵略戰火燒進國門後,企圖拉他出山,組織一個與南京國民政府相對立的完全效忠於日本人的傀儡政權,段祺瑞沒有答應。1933年1月19日,國民政府專使錢永銘持蔣介石的親筆信函到天津,請段“南下頤養”,段祺瑞隨即到上海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