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在當今社會,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能夠看到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影子,這充分說明了計算機網路技術對於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端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訊網20世紀50年代
第二階段:多個自主功能的主機通過通訊線路互聯,形成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路20世紀60年代末
第三階段:形成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準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20世紀70年代末
第四階段:向互連、高速、智慧化方向發展的計算機網路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
1.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訊網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誕生時,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並沒有直接的聯絡。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在美國本土北部和加拿大境內,建立了一個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SAGE譯成中文為賽其系統,進行了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相結合的嘗試。
人們把這種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稱做面向終端的遠端聯機系統。該系統是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計算機網路的雛形,因此也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訊網。60年代初美國航空訂票系統SABRE-1就是這種計算機通訊網路的典型應用,該系統由一臺中心計算機和分佈在全美範圍內的2000多個終端組成,各終端通過電話線連線到中心計算機。
具有通訊功能的單機系統的典型結構是計算機通過多重線路控制器與遠端終端相連,如圖1-1-2所示。
圖1-1-2 單機系統的典型結構示意
上述單機系統有以下兩個主要缺點:
1 主機既要負責資料處理,又要管理與終端的通訊,因此主機的負擔很重。
2 由於一個終端單獨使用一根通訊線路,造成通訊線路利用率低。此外,每增加一個終端,線路控制器的軟硬體都需要做出很大的改動。
為減輕主機的負擔,可在通訊線路和計算機之間設定了一個前端處理設定一個前端處理機FEP,FEP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訊控制,而讓主機進行資料處理;為提高通訊效率,減少通訊費用,在遠端終端比較密集的地方增加一個集中器,集中器的作用是把若干個終端經低速通訊線路集中起來,連線到高速線路上。然後,經高速線路與前端處理機連線。前端處理機和集中器當時一般由小型計算機擔當,因此,這種結構也稱為具有通訊功能的多機系統,如圖1-1-3所示。
圖1-1-3 具有通訊功能的多機系統示意
2. 多個自主功能的主機通過通訊線路互聯的計算機網路
圖1-1-4 計算機網際網路絡的邏輯結構
資源子網由網路中的所有主機、終端、終端控制器、外設如網路印表機、磁碟陣列等和各種軟體資源組成,負責全網的資料處理和向網路使用者工作站或終端提供網路資源和服務。
通訊子網由各種通訊裝置和線路組成,承擔資源子網的資料傳輸、轉接和變換等通訊處理工作。
網路使用者對網路的訪問可分為兩類:
☆本地訪問:對本地主機訪問,不經過通訊子網,只在資源子網內部進行。
☆網路訪問:通過通訊子網訪問遠地主機上的資源。
3. 遵循國際標準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第三階段是加速體系結構與協議國際標準化的研究與應用。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計算機與資訊處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研究和制定網路通訊標準,以實現網路體系結構的國際標準化。1984年ISO正式頒佈了一個稱為“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的國際標準ISO 7498,簡稱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asic Reference Model,即著名的OSI七層模型。OSI RM及標準協議的制定和完善大大加速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很多大的計算機廠商相繼宣佈支援OSI標準,並積極研究和開發符合OSI標準的產品。
遵循國際標準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廠商需按照共同認可的國際標準開發自己的網路產品,從而可保證不同廠商的產品可以在同一個網路中進行通訊。這就是“開放”的含義。
目前存在著兩種占主導地位的網路體系結構:一種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的OSI RM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另一種是Internet所使用的事實上的工業標準TCP/IP RMTCP/IP參考模型。
4. 網際網路絡與高速網路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計算機網路技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特點是:互聯、高速和智慧化。表現在:
1 發展了以Interne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
2 發展高速網路
1993年美國政府公佈了“國家資訊基礎設施”行動計劃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即資訊高速公路計劃。這裡的“資訊高速公路”是指數字化大容量光纖通訊網路,用以把政府機構、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家庭的計算機聯網。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網際網路2Internet 2和下一代網際網路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3 研究智慧網路
隨著網路規模的增大與網路服務功能的增多,各國正在開展智慧網路INIntelligent Network的研究,以提高通訊網路開發業務的能力,並更加合理地進行網路各種業務的管理,真正以分佈和開放的形式向用戶提供服務。
智慧網的概念是美國於1984年提出的,智慧網的定義中並沒有人們通常理解的“智慧”含義,它僅僅是一種“業務網”,目的是提高通訊網路開發業務的能力。它的出現引起了世界各國電信部門的關注,國際電聯ITU在1988年開始將其列為研究課題。1992年ITU-T正式定義了智慧網,制訂了一個能快速、方便、靈活、經濟、有效地生成和實現各種新業務的體系。該體系的目標是應用於所有的通訊網路;即不僅可應用於現有的電話網、N-ISDN網和分組網,同樣適用於行動通訊網和B-ISDN網。隨著時間的推移,智慧網路的應用將向更高層次發展。
1. 建立公用分組交換網CHINAPAC 11月我國第一個公用分組交換網CNPAC建成執行,由3個分組結點交換機、8個集中器和一個雙機組成的網路管理中心組成;在此基礎上,新的公用分組交換網1993年9月建成,並改稱CHINAPAC,由國家主幹網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內網組成。
2. “三金”工程
1993年3月12日,時任副的朱鎔基主持國務院會議,提出了建設“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工程。計算機網路正是“三金工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金橋工程”是以建設我國重要的資訊化基礎設施為目的的跨世紀重大工程,它與原郵電部的通訊幹線及各部門已有的專用通訊網互連互通,成為國家公用經濟資訊通訊的主幹網,即建立國家公用經濟資訊通訊網。
金關工程是為了加快我國外貿業務資訊化和自動化管理的一項重要工程,其目的是要推動海關報關業務的電子化,取代傳統的報關方式以節省單據傳送的時間和成本,為推廣電子資料交換EDI業務和實現無紙貿易創造條件。
金卡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要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實用的、比較完整的電子貨幣系統,形成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卡業務管理體制。
3. 基於Internet技術的公用計算機網路
我國在1996年底建成四個基於Internet技術並可以和Internet互聯的全國性公用計算機網路,即: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中國金橋資訊網CHINAGBN、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和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
根據2004年1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
☆ 中國科技網CSTNET
☆ 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
☆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 中國聯通網際網路UNINET
☆ 中國網通公用網際網路CNCNET網通控股
☆ 寬頻中國CHINA169網網通集團
☆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網際網路CIETNET
☆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CMNET
☆ 中國長城網際網路CGWNET建設中
☆ 中國衛星集團網際網路CSNET建設中
-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 關於勵志名人的經典故事
- 淮南市申請購房補貼的手續是什麼
- 高二化學烴試題及答案
- 傳媒個人年終總結
- 公務員考試數字推理練習題解析
- 綠豆有哪些功能與食療作用
- 鱷龜的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_鱷龜飼養方法
- 學校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 防溺水手抄報圖片優秀作品超漂亮
- 高中學生檔案自我鑑定範文
- 如何溝通與激勵員工
- 個人青春座右銘
- 關於法律知識的黑板報的資料
- 歌頌母愛的詩句或名言
- 放射性肺炎的中醫療法有哪些
- 給老婆的情人節賀卡祝福語
- 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_吃哪些藥
- 手機軟體測試工程師的基本職責說明
- 黑眼圈很重是什麼原因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