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漏窗造型含義

  窗,俗稱花牆頭、花牆洞、漏花窗、花窗,在漢族傳統園林建築中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漏窗大多設定在園林內部的分隔牆面上,以長廊和半通透的庭院為多。透過漏窗,景區似隔非隔,似隱還現,光影迷離斑駁,可望而不可即,隨著遊人的腳步移動,景色也隨之變化,平直的牆面有了它,便增添了無盡的生氣和流動變幻感。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圍牆上,以避免洩景。如果為增強圍牆的區域性觀賞功能,則常在圍牆的一側作成漏窗模樣,實際上並不透空,另一側仍然是普通牆面。

  漏窗圖案變化多端,千姿百態,漏窗本身和由它構成的 框景,如一幅幅立體圖畫,小中見大,引人入勝。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同一園林中,不會有雷同的漏窗出現。

  蘇州園林漏窗特點

  計成在《 園冶》一書中把它稱為“漏磚牆”或“漏明牆”,“凡 有觀眺處築斯,似避外隱內之義”。漏窗用於園林,不僅可以使牆面上產生虛實的變化,而且由於它隔了一層窗花,可使兩側相鄰空間似隔非隔,景物若隱若現,富於層次,並具有“避外隱內”的意味。用於面積小的園林,可以免除小空間的閉塞感,增加空間層次,做到小中見大。漏窗本身的花紋圖案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會產生富有變化的陰影,成為點綴園景的活潑題材。

  蘇州園林漏窗形制

  漏窗窗框的形式有方、橫長、直長、圓、六角、扇形及其他各種不規則形狀。而前面三種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圓角與海棠紋等形式。在數量上,以方形與橫長兩種漏窗為多。漏窗花樣繁多,最簡易的漏窗是按民居原型,用瓦片疊置成魚鱗、疊錠、連錢或用條磚疊置,計成認為很一般化,所以他在《園冶》中另外例舉了16種式樣。

  蘇州園林漏窗分類

  根據製作漏窗的材料不同,可以把漏窗分成磚瓦搭砌漏窗、磚細漏窗、堆塑漏窗、鋼網水泥砂漿築粉漏窗,細石鹼澆搗漏窗、燒製漏窗等。其中磚瓦木搭砌漏窗為傳統做法,一般用望磚作為邊框,窗芯用選板瓦、筒瓦、木片、竹筋***或鐵片、鐵條***等,各構件之間的以麻絲紙筋灰漿粘結,使之成一體,其頂部設定過樑;磚細漏窗則由磚細構件構成,其節點傳統上以油灰為粘結材料,必要時或有可能適當以竹梢、鋼絲等粘結各構件。堆塑漏窗是以紙筋灰漿為主材塑成的漏窗,邊框與搭設砌窗相似,中間的圖案以鐵絲等構成骨架,再以紙筋灰漿多層粉成,僅在特別顯要的地方使用,現存極少;鋼網水泥砂漿築粉漏窗是當前常用的,以鋼絲網、鋼筋、水泥作主要骨架,然後對面層粉刷修飾,其外框砼質為多,具有材料來源方便,圖案變化不受材料制約,製成後比較牢固等優點;細石磚澆搗花窗的不足是圖案單一,且芯的寬度不易掌握,在造園工程上不很適宜;燒製花窗用琉璃材料製作,是近代工藝,圖案色彩都很單調,也不適宜於古典園林,僅在獅子林西側山上的走廊上有少數幾處。

  漏窗多有一圈清水磨磚的邊框,明式做法起兩到三條線腳,形成的“子口”柔和幽雅。漏窗中部的窗芯彎曲變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圖案,姿態繁複,不下數百種,從大處區分,可以把圖案分成硬景和軟景二類。所謂硬景是指其窗芯線條都為直線,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塊有角的幾何圖形;而軟景是指窗芯呈彎曲狀,由此組成的圖形無明顯的轉角。兩者相比較,前者線條稜角分明,順直挺拔;後者線條曲折迂迴,體現了不同的觀賞效果。堆塑漏窗以軟景為主,圖案一般以吉祥物為主題。磚細漏窗硬景較多,有的以直線條形成的,也有的以大塊磚細件雕刻而成。

  蘇州園林漏窗技術傳承

  以前都由師傅口傳身教,或藉助簡單的示意圖,佳作固多,失傳的也不少。50年代, 劉敦楨先生對 蘇州古典園林作了深入細緻的調查,收集整理了很多漏窗圖案,對其中的精品,還進行了詳細的測繪,留下了寶貴的資料。通過對蘇州園林漏窗的普查,園林設計和工程部門已收集到各類圖案400餘例,藉助現代化資訊科技,正在編製成圖案資料庫,使這種古老的漢族建築藝術越來越發揚光大,放出它獨特的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