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的造景手法

  蘇州是我國古典園林的萌發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園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歷史,造園技藝精湛,那麼你知道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景物是通過各人體感官直接觸動人的心境的,特別是視覺有著綜合觸覺和運動感覺的性質,所以,在概括表現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適宜以視覺為主。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為了滿足人們對於景物的觀賞要求,除了良好的觀賞路線和視覺觀賞條件外,處處有景,步移景異,具有白看不厭的魅力,使人們感覺其園林空間雖小但又不覺其小。在蘇州古典園林對各造景要素進行構景設計的環節裡,通常採用對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夾景、借景等處理方式將景物與視線巧妙地組合起來。

  ***1***對景:蘇州古典園林通常在重要的觀賞點有意識地組織景物,形成各種對景,但不同於西方庭院的軸線對景方式,而是隨著曲折的平面,步移景異,依次展開。這種對景以道路、廊的前進方向和進門、轉折等變換空間處以及門窗框內所看到的前景最為引人注意。所以沿著這些方向構成對景最為常見。

  如留園的明瑟樓及曲廊就互為對景,明瑟樓是觀賞曲廊的絕佳地點,同理,曲廊也是觀賞明瑟樓的最佳角度。更重要的是,它們的景色展開是隨著遊人在曲廊或明瑟樓的遊覽路線而展開的,真正達到了步移景換的效果。拙政園的倚玉軒與荷風四面廳、雪香雲蔚亭與待霜亭、別有洞天與待霜亭等景緻都是對景手法運用的極佳範例。

  當然,對景是相對的,園內的建築物既是觀賞點,又是被觀賞物件,因此,往往互為對景,形成錯綜複雜的交叉物件。

  ***2***敞景:景物與視線完全不受約束於限制,視線開闊,成一覽無遺的景象,稱為敞景。敞景能給人以視線舒展、豁然開朗的感受,景深層次明晰,景域遼闊,易於激發人的情感,容易獲得景觀整體形象特徵。這種視覺處理方式在蘇州古典園林較少單獨使用,一般是為達到一種視覺的強烈對比而與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結合使用。

  如在拙政園的遠香堂對岸觀看中部景區時,會感覺視線開闊,一覽無餘,而且,各個景觀隨著視線依次展開,層次分明,很好的體現了敞景的特點。拙政園的香洲及荷風四面亭、滄浪亭水景、留園的曲溪樓及中部景區等也是敞景手法運用的較好範例。

  ***3***分景:景色的層次變換和視象的流動感受是形成構景藝術魅力的必要條件。如果要使景物具有吸引和誘導觀賞的作用,那麼,空間景物的視覺效果與意境構設,就宜含蓄有致,切忌一覽無餘,所謂“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越淺”。分景就是根據視象空間表現原理,將景區按一定方式劃分與界定,形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構景處理手法。它可以造成景物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虛實實、半虛半實的豐富變化效果,其處理手法主要有障景與隔景兩種。

  障景,其構景藝術意識來源於“欲揚先抑,欲露先藏”的匠意,起著抑制視線且又使陰道轉折的屏障景物的作用,多設於景區***或空間序列的轉折引導處。處理宜有動勢,宜高於人的視線,形象生動,構圖自由,景前應有足夠的場地空間接納匯聚人流,並應有指示和引導人流方向的誘導景觀。蘇州古典園林***處障景的處理,有山石、植物、景牆等等多種方式,已成為蘇州古典園林造園處理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如獅子林中的問梅閣,在折橋上觀看問梅閣時,假山和花木遮擋住部分視線,但同時問梅閣的翹簷又露在空中,吸引著遊人的視線。這種“欲揚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體現了蘇州園林含蓄的設計風格。退思園的假山及眠雲亭、怡園的鎖雲軒及周邊山水以及滄浪亭水景都是同樣的道理。

  園林空間尺度大小是相對而言的,分隔多變化亦多,反之則愈少,分隔得當,景象萬千。隔景有實隔、虛隔、和虛實並用等處理方式。高於人眼高度的石牆、山石林木、構築物、地形等的分隔為實隔,有完全阻隔視線、限制通過、加強私密性和強化空間領域的作用。被分隔的空間景色獨立性強,彼此可無直接聯絡。而漏窗洞缺、空廊花架、可透視線的隔斷、稀疏的林木等分隔方式為虛隔。此時人的活動受到一定限制,但視線可穿透一部分相鄰空間景色,又相互流通和補充的延伸感,能給人以嚮往、探求和期待的意趣。在多數場合中,採用虛實並用的隔景手法,可獲得景色情趣多變的景觀感受。

  如在留園的東部,冠雲峰及水池隔斷了直接通往冠雲臺的道路,但視線卻可以透過假山欣賞到部分冠雲臺的風采,若想到達冠雲臺,卻要繞過水池,通過曲折的迴廊才能到達。這種以虛實變換、收放自如的手法,形成了曲折巧妙的序列空間,引人步步深入,具有欲揚先抑的作用,歷來為園林界人士所稱道。

  ***4***框景、漏景、夾景

  當景物被嵌於框內或透過適當的空漏處來觀賞時,常會顯得更為美好。框景就是使空間景色以簡潔幽暗的景框作為構圖前景,使人的視線高度集中於畫面的主景上,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如在拙政園中,水廊的簷和柱將“與誰同坐軒”及周邊景色框入畫中,以簡潔的景框作為構圖前景,把最美好的景色展現在畫面的高潮部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深刻的印象。耦園的山水間外望的門景及窗景、留園的綠蔭窗景、獅子林的海棠門洞及九獅峰、留園的華步小築、滄浪亭的秋葉門景、怡園的復廊窗景等都是框景手法的較好體現。

  漏景是由框景進一步發展而來。蘇州古典園林中,在圍牆及廊的側牆上,常開有許多造型各異的漏窗,來透視園內的景物,使景物時隱時現,造成“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意境。漏景的構成可以通過窗景、花牆、通透隔斷、石峰疏林等造景要素的處理來實現。疏透處的景物構設,既要考慮視點的靜態觀賞,又要考慮移動視點的漏景效果,以豐富景色的閃爍變幻情趣。

  如留園的木漏窗,本身紋理優美,花紋獨特,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同時,透過漏窗,窗外的景色若隱若現,豐富了景色,增添了情趣。留園的漏景窗、滄浪亭的漏窗景和紅楓窗景、耦園的漏窗、拙政園的聽雨軒及其漏窗都採用了漏景的手法。

  夾景是一種帶有控制性的構景方式,主要運用透視消失與對景的構圖處理方法,在人的活動路線兩側構設抑制視線和引導行進方向的景物,將人的視線和注意力引向計劃的景物方向,展示其優美的物件。多運用於河流及道路構圖設計中。

  如在環秀山莊山谷中的山路上,兩邊的假山石造型優美,本身可以作為景觀供人觀賞,但同時也抑制了行人的視線,將人們的視覺中心引導到環秀山莊的主景西望邊樓上,展示出美好的視覺感受。

  ***5***借景

  通過視點和視線的巧妙組織,把空間之外的景物納入觀賞視線之中,藉以擴充套件有限場地內的空間感。借景方式可以分為直接借景和間接借景。

  直接借景可分為近借、遠借、仰借、俯借、和因時因地而借等多種方式。

  近借時指相鄰空間景物的借取。在有景可借的空間介面處作可透視線或疏導視線的佈置,可使鄰近空間的景物通過視線的聯絡而納入景觀構圖的畫面之中。如拙政園的小飛虹。 遠借是指當處於視野開闊處或遠處有可資借取得空間景物時,將人流和視線引向遠處的景物,並剷除其干擾視線的因素,或者採用築臺、建樓、利用高處地形佈置視點的方式,把遠處的景色組織在景觀的構圖之中。如拙政園中把北寺塔遠借景入園。

  仰借時利用高、低處景物的自然高差形成的景觀層次和人們抬頭仰望的視覺特性,使高處的景物成為低處空間景色的借景,反之,則為俯借。

  因時因地而借,使根據時間、空間、地物風情、氣象及意境構思的不同,藉助中國畫的繪畫表現技法,變現變幻莫測而富有詩意的景象意趣,使藉助自然、地物與天候特質的構景方式。如春借桃紅柳綠,夏借荷塘蓮香,秋借楓葉菊崢,冬借傲霜飛雪等等,增加景物的風、聲、光、色、時間及陰影變幻的自然性,使景物充滿活力,表現出景色的流動感。如拙政園的見山樓及秋景、宜兩亭從玉蘭堂、別有洞天借景、怡園借白玉蘭之景。

  間接借景是一種借水面、鏡面對映與反射物體形象的構景方式。這種景物借構方式能使景物視感格外深遠,可有助於豐富自身表現及四周的景色,構成絢麗動人的景觀。如網師園的擷秀樓春色,借水面鏡面反射出擷秀樓周圍的優美景色,增添了畫面的層次。

  蘇州園林的造園藝術,從滿了人對自然美的認識、理解和感情。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形成了寫意山水的風格。

  蘇州園林的造園手法極大的體現出視覺傳播藝術的環境認知和符號傳達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擴充套件了人們的視覺,讓不同國籍、民族、語言和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直觀瞭解到自己經驗範圍之外的事物;其次,通過視覺符號調動人們先天的視知覺和感性認識的能力,保證了傳播資訊的真實性以及通過對感觀的強烈刺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後,視覺符號形象直觀,比起其它方式更能節約時間,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資訊內涵。所以說,蘇州園林的造園手法是最能體現視覺傳播藝術的典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