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大學女生宿舍不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

  當前女大學生宿舍的不良人際關係呈現出多樣性、複雜性的特點,這一現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社會、家庭、個體及學校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三個女人一臺戲”,意思是說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矛盾多。雖然女大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她們同時也正處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分析、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比較單純,往往容易固執、盲目和衝動,因而易導致宿舍人際關係不和諧。相比男生,女生宿舍人際關係更為錯綜複雜,具體而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出現比例大

  在宿舍的日常生活中,宿舍成員之間的接觸是十分密切的。由於生理和心理特點,她們極易在各方面與舍友產生矛盾和分歧。這些矛盾和分歧單純依靠她們自身往往很難及時化解,日積月累,一旦有了導火索,就會引發激烈的紛爭甚至吵架打架的行為。從數量上看,女大學生宿舍出現人際關係問題的比例遠遠大於男生宿舍,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具有隱蔽性

  當一些女大學生在處理宿舍人際關係失敗後,由於愛面子的心理,怕“醜事”曝光後背上“不好相處”的名聲而被同學拋棄和拒絕,大多時候選擇隱忍和沉默,希望維持表面的平靜與正常,不及時向老師反映。因此老師們往往難以發現和介入。

  ***三***難以調和性

  據瞭解,同樣的宿舍矛盾,男生可能會拳腳相加,但並不影響他們繼續在一個宿舍相處,多數還可以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畢業後保持聯絡;而女生宿舍則不同,一旦隔閡產生,無論採用何種調和方式,大多數情況是關係更加緊張,或者是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四***反覆性

  表現為上一次矛盾調解過後,似乎矛盾已經消除,但雙方在實際生活中仍會暗暗較勁,在短時間裡或幾年內會因為同樣的矛盾和問題引發進一步的正面衝突。

  大學女生宿舍不良人際關係的成因

  引起大學女生宿舍不良人際的原因是多樣的,既有淺層的直接原因,又有深層的根本原因;既有外在的客觀原因,又有大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既有單方面的原因,又有雙方或多方的原因。具體而言,導致大學女生宿舍不良人際關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社會原因

  改革開放為各種思潮的產生提供了寬鬆的環境,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價值觀念也隨之湧現出來。功利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不正確的價值觀衝擊著當代大學生尚未健全的價值觀體系。而且隨著西方哲學中強調個人價值自我實現為特徵的人本主義思潮的湧入,一些大學生集體主義淡化、個人主義抬頭,自我意識極度強烈,在與人交往中遇到障礙時,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應當順從自己,而且不善於聽從他人意見,心胸狹隘、自私自利、偏激勢利,阻礙了個人與他人的順利交往。加之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尤其是女大學生就業不容樂觀的事實,女大學生內部之間的競爭也在暗暗加劇。競爭不是壞事,但女大學生之間的競爭較之男生則有些“小家子氣”。她們一般容易把舍友當成競爭物件,比如她們會妒忌在某方面比較突出的舍友,甚至對這類舍友產生妒忌和不滿情緒,從而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另一種情況是,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評優評先、獎助學金、困難補助等評比的時候,同一個宿舍的女生往往會出現激烈的較勁和競爭,一些功利心較強或性格較敏感的女生有時會因為無法分享利益而對獲得利益的舍友耿耿於懷甚至產生妒忌心理。這些形形色色的競爭,給看似平靜的宿舍人際關係無形中投下了“小石頭”,泛起層層漣漪,到了畢業班,這些競爭則越演越烈,嚴重影響到宿舍人際關係的和諧。

  ***二***家庭原因

  大學生們來自五湖四海,宿舍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較為明顯。家境富裕的女大學生有足夠的錢吃、穿、玩、樂,坦然享受時尚產品;而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大學生不僅交不起學費,而且連生活費都沒有保障,更談不上吃穿打扮。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使女大學生在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方面完全不同,這些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的差異往往在短時期內難以調和並彼此適應,日久天長,宿舍的人際關係漸漸淡漠,甚至敵對。加上當代的女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女,她們享受了太多的愛與給予,父母對她們關懷備至,寵愛有加,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她們。除要求學習成績外,很多父母從來不要求她們付出什麼,也很少教育她們懂得理解和包容,而更多的是告訴她們面對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因此,不少當代女大學生自幼就形成了個性鮮明、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影響到與他人的順利交往。

  ***三***個體原因

  首先是生活習慣差異。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活習慣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外向,整天說個不停,有的人內向,少言寡語;有的人早起早睡,有的人晚起晚睡;有的人十分講究衛生,有的人則不修邊幅。不同生活習慣的人長期共處一室,相互之間的摩擦在所難免,而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又是一時難以改變的。所以,生活習慣的差異是導致宿舍人際關係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女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女大學生在青春中期,生理和心理處於成熟和不成熟之間的階段,對環境及別人的情緒反應非常靈敏。有時環境的細微變化或他人一句不經意的話都會使她們反覆思量。她們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並常常以此作出消極的判斷。

  另外,由於女大學生社會閱歷較少,與人交往帶有理想化的傾向,喜歡憑自己的理想化標準來衡量友誼的輕重。她們一旦發現現實並非如自己所想時,就會大受傷害,不願意再和別人交往,形成無形的心理障礙。

  ***四***學校原因

  影響大學女生宿舍人際關係的因素,不僅有女大學生個體的原因,而且有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原因。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高校實行宿舍公寓化管理模式,學生宿舍的安排大多是隨機組合,而沒有考慮宿舍成員的一些個體特點,比如專業、年級、家庭背景等。因此,女大學生住宿中常常是“不管是不是一家人,都得進一家門”。

  其次,大學女生宿舍的人際衝突並未得到及時化解。大學女生宿舍的人際衝突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往往由常生活中的沒有及時化解小摩擦、小矛盾引發。而目前高校管理部門在應對宿舍人際衝突時往往是在矛盾不可調和甚至學生出現較大心理隱患時才進行干預。這就錯過了化解矛盾的最佳時期,無疑給調解工作帶來了難度。

  再次,高校普遍缺少系統的人際交往課程。目前在高校的課程設定中,除了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專業以外,大學生有關人際交往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而這些課程涉及的人際交往知識不夠全面深入,導致女大學生缺少一個獲得系統的人際交往知識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