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術拳的鍵身作用

  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漢族拳種之一,是一種地躺拳法,又稱"地術犬法",簡稱狗拳,屬於武林奇技,歷史悠久。下面是小編為您專門整理好的:。

  一

  通過練習地術拳的運氣、發勁、內功等鍛鍊,特別是地術拳的功力鍛鍊、或該拳法功法中極為重要的地術柔功等,可以加強對人體各個部位的刺激。如神尼足勁功、神尼面壁功、羅漢松髖功、金剛開骶、仙人畫幅、達摩金剛指功等能拔伸筋骨、強壯內勁,達到固本培元、扶正祛邪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二

  地術拳練習時有跌、撲、滾、翻、穿、竄、跳、踢、摔等全面運動,這樣可以使全身肌肉更加發達有力,增強抗擊力;骨質加厚,骨小樑的排列更加有規律,增強骨的抗折抗彎能力;有助於關節靈活和關節韌帶彈性的改善,保持骨關節系統健康,預防骨質變性和關節堅硬,可加強人體意外倒地時的自我保護作用。青少年練習,還具有促進鈣的吸收,增強骨質正常生長髮育的作用。

  三

  練習地術拳講求"氣沉丹田",要求呼吸與運動姿勢動作的相配合。這種呼吸方式是橫膈式呼吸,能增強腹肌的力量,促進全身血液迴圈,增加心肌營養。同時地術拳下盤練習中,講求翻滾等動作,常具有頭上腳下之逆正常動作,這能增加經脈迴流及淋巴液的迴圈,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動脈硬化有一定的作用④地術拳技擊要求寓攻於守,氣守丹田。靜如靈狗伺洞,有達摩坐禪之功;動如游龍行空,猛虎出林之勢、狗急跳牆之速。地術拳動作忽高忽低、上下起伏,通過這樣的鍛鍊能調節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從而提高中樞神經的技能,增強大腦的調節能力,使身體各系統的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對廣大練習者,特別是青少年,能平衡其神經興奮度,改善好動症狀,提高注意力及反應能力。長期練習對中老年人有很好的預防大腦退化的作用。 總之,練習地術拳將使每個人得到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相關閱讀:

        地術拳人體各部位的練習方法

  ①練頭:"頭統精氣神,搖轉韌柔功,頂正頸微傾,決策佈陣靈"。頭為周身之首,為陰、陽、精氣神匯合之海洋。頭處首腦地位,保持清醒狀態,統領指揮全身各肢體一舉一動。練習時,頭要經常進行前、後、左、右、上、下頻繁搖擺,這樣即練項的柔韌靈活性,也練頭的快捷晃動而不暈厥,達到"頭如波浪",頭保持中正,不低不高,不偏不斜,轉動舒展自然。頭動的靈活,韌勁和頂勁至關重要。行拳較技時,頭切要正直,而頸向左微後偏斜,這樣既不易被對方擊中,而易擊中對方,也便於落地翻滾、掄背等。

  ②練眼:"眼炯似流星,動變眼神盯,晃影目不眨,四面比察情"。眼為心靈的視窗,又為四肢之先導。練好眼法,會目光四射,閃如流星,神采奕奕,威神十足,以眼視眼,起威懾對方心理的作用。練法:兩掌疾速在眼前上、下、左、右晃動,兩眼瞪大而盯視,眼球隨手而轉動,練久之,可見晃動物影而眼不眨;每早用清水一盆,目視水底約lOmin後,用手指將盆中水潑射眼睛,眼珠直視不眨,視久眼力增強。每逢日月將出時,挺胸收腹,兩手垂直立正姿勢,兩眼直視日月之光半小時,久之可達目明見影不動,神志威武,眼明心靈技法變,瞻前顧後勝常見。 ③練耳:"耳靜聽覺靈,兼顧八方情、微聲皆辨別,謹防身後人"。耳的聽覺決定在於心念,凡事要靜思,心平氣靜。練耳方法:日常生活中閒暇時立行坐臥常凝神於雙耳,自然呼吸,觀想隨一呼一吸則一進一出於耳中。久行之,則耳靈,耳靈則可聽到八方萬籟發出的鳥蟲爬動與鳴吱聲,及輕微風聲,有見風則轉之功效。聽聲早察動靜以防不測,使對方無縫可鑽,難奪先機。

  ④練心:"心明六神定,知己知彼勝,氣沉謀略出,深思熟慮贏"。心為一身之主,心想事成,就是心中有數者易成。老子曰:"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勝者強,勝人者力",說的就是心知肚明的練心。練拳習武必先練心,少林拳譜曰,以靜為主,靜可練心,只有平心靜氣,方可神定,神定促以意決,意決則制策而取勝。拳家、名師善能"山崩地裂不形於色,海枯石爛不動於聲"而泰然處之。拳理道:"心浮氣躁,步法差錯,心靜氣沉,攻守俱勝"。妙興大師曰:"出於心靈,發於效能。"

  ⑤練身:奔竄撲跳身無形,撐拌滾翻鑽分明,行拳伸屈閃躲變,出奇制勝捷報頻。身是人體之軀幹,主導結合四肢進行各種動作姿勢變化活動。身法有起、落、進、退、反、側、收、縱等。身法貴在自然。練身旨在"移身閃躲",身、神、馬、勢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方生功效。地術拳要求其神志、動作、姿勢、招式都似犬的奔竄、撲、跳、撐、抖、滾、翻閃、伸、屈、鑽等形象。尤其下盤各種身法,要將犬之形、神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⑥練肩:搖擺收展常勤練,壓、搶、繞環內外強,肩平含胸身姿佳,抖勁功力技藝強。肩關節活動範圍大,可內旋、外旋、搖、擺、收、展等。練習地術拳,其上中盤不少手法均用肩的功能發揮作用。肩是趟地支撐身體重心最主要的輔助部位。要經常進行壓肩膀,搶背,繞環等訓練。以增強肩關節的柔韌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強臂力,提高上肢運動的轉環,敏捷,鬆長等功能。

  ⑦練腰:"跌、穿伸屈疊活韌,俯甩涮伏多鍛鍊,擰轉回旋撐步法,進退攻守更雄健。"腰是軀幹樞紐,貫通上下肢體,具有迴旋、屈伸等運動能力,可將勁力推送全身各部位。武術諺語:練拳必練腰,武藝才高超。腰靈活則轉圓;腰擰轉就能閃、避、竄、滾;腰伸屈就可起伏自如;腰摺疊,各種動作會靈活。加強腰力鍛鍊,提高腰部的勁力與靈活性,促進每個動作輕快、敏捷、有勢、有力。練習方法有:俯腰、甩腰、轉腰、下采四種及下盤前滾後翻掄背翻轉蓬東蓮***烏龍絞柱等***。

  ⑧練手:"起截拳掌勾閃電,抓繞絞擒虛玄變,四兩借力撥千斤,撞擊起落爆勁現。"手法宜多變,較技必靈活,手法分為單手法和雙手法。單手法如回鞭拳等,雙手法如雙箭、雙推掌等。手法練習分上、中、下三盤三種。上盤手法:推、衝、截等;中盤手法:擊、點、勾、頂、壓、纏等;下盤手法:抓、繞、絞等。手法練習可增強躺地後擒、拿、抓、別、撞對方下肢的功能作用。

  ⑨練足:壓、搬、劈、掃、踢、彈、跳、勾、卦式、迅猛剛強勁,苦練褪功益。足是軀體之根基,足固石堅,足穩落地根。拳法進退攻守,上下起伏,行奔跳躍,前後左右旋轉,馬勢步法變化等。有蹬、踢、剪、勾、掃、彈、纏、捆、絞十種腿法無不用之。

  練足方法:練堅硬度,苦練"鐵褪功",下肢脛骨部和內踝可用木棍或鐵錘敲擊,默記次數,早晚或者隨時均可練。功深者可象陳依久宗師揮腿可掃彎4 cm粗的鋼筋、脛骨能承受八磅錘撞擊而不覺得痛。腿擊可致對方:腿掃骨碎,腿擊傷重,腿纏痛心,腿夾淤血。練功者配以中草藥:生天南星,生半長,以以鳥,生草鳥,馬前子,螞蟻窩,細產,當歸,紅花,泡60°白酒一個月後浸洗,以輔練功。

  練功力度相當必要,地術拳上下盤都多用腿法,定要堅持經常壓腿、踢腿、掃腿和跑步、蹦跳等強化訓l練,以不斷增強腿部的靈活度,勁力度、快速度、攻擊度等技擊功能。

  練輕巧度。地術拳下盤落地動作多,精確度強,運動量大、動作難度高,一定要掌握好落地姿勢和各種摔、跌姿式,做到輕巧柔軟,確保身體"軟著陸",輕落地。其動作猶如蜻蜓點水之輕捷,紅毛落地之飄逸,逞神不知鬼不覺的太虛幻茫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