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養生作用

  中國養生方法多不勝數,太極養生是傳統醫學寶庫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那麼,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生理效益

  我國的太極拳歷史悠久,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自古以來我國居民就有練習太極拳的習慣,以此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因此專家提醒一些經常體弱多病的人群在平時生活中應該積極的投入到太極拳的練習當中。練習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在早上,這個時候不僅空氣非常的好,同時人體也非常適合練習太極拳的狀態,因此這個時候練習能夠事半功倍。

  通過練習太極拳,可有效的鍛鍊我們的肌肉,同時還能夠起到很好的舒筋活絡的功效。除此之外在練習的同時還能夠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從而對內臟起到按摩鍛鍊的功效,以此來增強我們人體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這些對老年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改進柔韌度

  在不斷的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我們全身的肌肉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鍛鍊,長此以往的鍛鍊可有效的增強我們的肌耐力。通常情況下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然後在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這樣的方式對我們整個人體都能夠起到很好的鍛鍊。而太極拳的執行動作又多以摟、拗、絞轉為主,這樣我們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長此以往起到改進人體柔韌度的作用。

  三、提高心肺功能

  平時生活中多練習打太極拳,還可以幫助老年人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通常情況下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都比較差,這就是為什麼老年人經常容易患病的原因。只要在平時生活中多打太極拳,便可幫助老年人快速有效的增強心肺功能。這是由於在練太極拳的時候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並且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來有效的增強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從而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

  並且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般時間都比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因此更加能夠幫助我們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尤其是一些本身心肺功能就比較差的老年人,更應該知道打太極的好處,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四、治療消化管道疾病

  在研究中發現,經常聯絡太極拳還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治療各種消化道疾病,這是由於在練習的時候我們人體的各關節、肌肉、骨骼都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而我們人體內的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同時鍛鍊的時候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從而起到治療以及提高消化功能的作用。

  太極拳養生的要點

  一、練太極拳要求心靜體鬆,用意不用力,動中求靜,意識引導動作,思想上要高度集中,心無雜念,意識貫穿於動作當中,是動中求靜的一種氣功導引狀態。當你按套路動作要求進行螺旋圓弧、鬆柔緩慢、均勻舒適的作運動,不得不靜下心來進入忘我的狀態,促使大腦內雜念而歸於寧靜,從而緩解心理緊張,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身心得到放鬆。對治療、緩解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頭暈耳鳴、心煩氣燥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練太極拳要求以心行氣、呼吸自然,氣沉丹田,太極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細、深、長、勻、緩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節奏的進行開合折疊運動,使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迴圈;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通過“氣沉丹田”進行腹式深呼吸的運動方法輕柔的按摩體內臟腑,有效地增強了:吸收功能、排洩功能,經絡氣血得到暢通,體內微迴圈增加,可有效的減少動脈硬化、血栓、高血壓、 心臟、腸胃、呼吸等方面的疾病。

  三、練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鬆腰斂臀,主宰於腰而帶動四肢,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研究發現許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亂、錯位、椎矩縮短等。而太極拳最基本的動作要求是撐直脊椎,背部拔長,腰如軸立,立身中正,頭上頂而減輕脊椎的壓力,腰部帶動全身,腰肌、脊柱在運動中緩慢的進行拉伸、旋轉,從而防止脊柱退化性變化,緩解頸椎、胸椎、腰椎疼痛、變形,腰肌勞損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