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胡椒的藥理作用

  地胡椒主治感冒;頭痛;鼻淵;鼻息肉;咳嗽;喉痺;耳聾;目赤翳膜;瘧疾等疾病,那地胡椒有什麼作用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1.抑菌作用:本品煎劑25-50%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2.止咳、平喘作用:   本品揮發油和乙醇提取液部分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3.抗癌作用:   Brevelin顯示對大白鼠Walker肉瘤有抑制作用,一些Helenalin的衍生物也顯示抗癌活性。

  4.抗變態反應活性:鵝不食草的熱水提取物經被動面板過敏試驗表現出具顯著的抗變態反應活性。由鵝不食草的氯仿提取物的甲醇可溶部分分離得到的Arnicolidec、6-O-Senecioylplenolin、Aurantiamideacetate和三個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3,3二甲酯,槲皮素3-甲酯和芹菜素均顯示了較強的抗變態反應活性。

  地胡椒的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全草扭整合團。鬚根纖細,淡黃色;莖細,多分枝,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小,近無柄;葉片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匙形,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邊緣有3-5個齒。頭狀花序黃色或黃褐色。氣微午,久聞有刺激感,味苦;微辛。以色灰綠、刺激性氣強者為佳。   顯微鑑別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略切微延長。柵狀組織1列;海棉組織細胞類圓形。下表皮腺毛較多,並有非腺毛,由4-6個細胞組成,長560-750μm,基部細胞直徑40-60μm,向上逐漸變小,頂端細胞窄細胞窄細,扭曲成革命狀四表皮表面觀:壁徑約20μm,氣孔不定式。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類方形或略切向延長,壁略厚,外覆角質層。皮層細胞5-8列,細胞間隙較大。韌皮部外側有纖維4-15個成束,弱木化,直徑8-16μm,壁厚3-4μm。木質部導管數列,徑向排列,木化。射線弱木化。中央有大型有髓部。

  地胡椒的臨床運用

  1.治療瘧疾

  將石胡荽製成注射劑***每毫升含生藥2g***,在發作前2小時注射1次,連用3日。每次劑量:1-3歲2ml,4-8歲3ml,9-14歲4ml,15歲以上5ml。觀察各型瘧疾現症病人187例,經1-3次用藥,痊癒175例***93.6%***。與 氯喹、 伯喹對照組相比,療效無顯著差別。治療中有3例注射後發生噁心和輕度嘔吐,停藥後自行消失。

  2.治療百日咳

  據300餘例的觀察,治癒率一般在90%左右。大都在用藥後24小時內典型痙咳開始減輕。治癒時間,短者3-6天,長者10-15天。   製劑及劑量:

  2.1.取鮮品5兩,製成煎液500ml,再加入等量糖漿。按患兒年齡大小,每日用20-40ml,4次分服。

  2.2.取鮮生藥1斤,製成煎液500ml,再加入糖漿至1000ml。1-4歲3-10ml,5-8歲11-20ml。每日3次。

  2.3.取全草1500g,製成蒸餾液500ml,再和入等量糖漿。1-5歲5-10ml,5歲以上15ml,日服3-4次。

  3.治療軟組織損傷

  將 鵝不食草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2-3錢***小兒減半***,以黃酒6-8兩***不飲酒者用酒水各半***、紅糖1-2兩同煮***沸後密蓋勿令洩氣***,過濾後溫服;藥渣趁熱敷於患部。亦可用粉劑每日3-6g,或以鮮草1-2兩搗汁,分3次以溫酒沖服。治療胸、背、腰部等軟組織損傷***包括跌傷、打傷、挫傷、扭傷等***,均有效。據數十例觀察,大多於用藥後1-2天痊癒。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劑後間有疼痛外,一般無副作用。亦有將鮮石胡荽製成注射劑***每1500g鮮藥製成500ml***作 穴位注射,治療 關節扭傷、 腰肌勞損、風溼疼痛等症,觀察94例,痊癒31例,好轉60例,有效率達97%。用法:於痛點或循經取穴注射,每次0.2-0.5ml,隔日1次,一般3-5次為一療程。

  4.治療鼻炎

  包括 急性鼻炎、 慢性單純性鼻炎、 肥厚性鼻炎、 變態反應性鼻炎等。大多數病例用藥後頭痛、鼻塞等症狀消失或減輕。用法:將鵝不食草研成細粉吸入鼻孔,每日數次;或用棉花浸溼擰乾後,包藥粉少許,捲成細條塞鼻,20-3O分鐘後取出,每日1次;或製成油膏紗條,放置鼻腔內,1小時後取出。用藥後除初起有噴嚏、流淚與 流鼻涕外,餘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