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論禱告

  基督教徒的禱告就是向神說話,承認他的偉大和權柄,請求幫助,感謝他的諸多賜福。基督教徒認為承認依靠神,並不斷地尋求他的幫助就是取悅神。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基督徒的長進,不單要好好的讀經,也要好好的禱告來親近神。禱告是基督徒的權利,隨時隨地,我們都能藉著禱告來到神面前,得憐恤,蒙恩惠,接受及時的幫助。我們若回想沒有信主以前,離開神是那麼的遠,並且伏在神的忿怒底下,現在靠著主耶穌,可以坦然的親近神,我們就一定十分寶貴這個禱告的權利。

  初信主的人,常常感覺在禱告上有困難,不大敢禱告,甚至有些人以為禱告是件很神祕的事,輕易不肯禱告。原因就是對禱告沒有清楚的認識,以致心裡有懼怕和膽怯。所以我們先來看一看,究竟禱告是什麼一回事。   禱告是什麼:

  過去有一次傳福音聚會完了,有一位表示願意信主的朋友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基督徒禱告是不是等於唸咒,要念一些咒語?”這個問題好像是很可笑,但也代表了一部份的人對禱告的認識。我當時對他說:“禱告不是念咒,也沒有一定的咒語。”事實上,我們禱告沒有一定的形式,也沒有一定的說話。簡單的說,禱告就是談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別人談話一樣。只是有一個分別,就是禱告的物件不是人,而是神。禱告就是與神談話。

  談話不是一種儀式,禱告也同樣不是一種宗教儀式,有人把禱告看作宗教儀式,這也是看錯了。儀式不過是外面的虛假儀文,也許有一定的意義,但卻沒有實際的東西。禱告卻不是這樣,外面看好像是儀式,但實際上有神與人交通的事實的存在。人把心裡的話告訴神,神聽了人的禱告,也答應人的禱告。我們禱告實在是得著神答應的,這是真實的經歷。有些人根本和神沒有關係,他們學著禱告的樣式,那不過是向空氣說話,當然是得不著神的答應。因此他們把禱告看作宗教儀式,這是可以理解得到的。   禱告的物件是神──我們在天上的父:

  學習禱告,一開始就要很清楚的知道,我們是向神禱告,神也聽人的禱告。詩篇四篇三節的話這樣說:“我求告耶和華,他必聽我。”又在第五篇三節說:“耶和華阿,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禱告既然是向著神,我們在禱告時就得要注意,禱告不是說給人聽的,因此有兩方面我們要留心。一些初信主的人,因為怕別人笑他禱告不夠清爽流利,就一直不敢開口禱告。這個“不敢”實在是不需要的,禱告既然不是給人聽的,我們禱告不要讓人來影響。即使有人真的會笑,就讓他們去笑好了,只要神肯聽我們禱告就夠了。

  我勸初信主的基督徒,放膽的禱告,不必怕人笑。會笑人禱告的,恐怕他們自己在屬靈的學習上,也是很膚淺的。這是頭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呢,我們禱告千萬不要向著人。有些人禱告根本就不是在禱告,因為他們一直在“禱告”裡向著和他們一塊禱告的人說話,是說給人聽,而不是說給神聽的。甚至有人藉著禱告來發洩自己的私怨,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不是向神禱告,就不要禱告,免得在禱告上得罪了神,也惹起人的厭惡。

  神聽我們禱告,他用什麼身份來聽我們的禱告呢?我們若是明白了這一點,他對禱告便不會再有難處,也不會有重擔了。門徒曾經請求主耶穌教他們禱告,主也教導他們,一開始就讓門徒知道,聽禱告的神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這一個關係何等甘甜,給我們說出了,我們向神禱告的時候,我們站在兒子的地位上。我們禱告,就是兒子和父親講話,神也實在是我們的父親。兒子和父親講話,是何等的無拘無束!又是何等的自由!除非是背逆的兒子,不然的話,父子的談話實在是愛的享受。我們都作過人的兒女,或者也作過人的父母。從我們實際的生活裡,我們很體會父子的愛情。你看那些小孩子,從學校回到家裡,很自然的就和父母說這個,說那個。我們到神面前禱告,也應該是這樣。

  有些人心裡想,我禱告的話又少,又不流利,也許神都不要聽我這樣蹩腳的禱告,還是不要禱告吧!如果你這樣想,你就錯了。從前你沒有信主,你沒有禱告,現在信了主,你要禱告,自然是不習慣和生硬。但是多禱告了,這種生硬就不會再有的。

  我們來看這個比方:初學講話的小孩子,發音多是不準確。他用不準確的話來叫爸爸媽媽,那作爸爸媽媽的聽見小孩子發音這樣不準確,是不是心裡很不高興,不要聽這小孩子的說話呢?不會的。不單是不會,反倒因為孩子會講話了,心裡十分的快樂。如果孩子長大了不會講話,是個啞巴,那才叫父母為他擔憂呢!我們在天上的父也是如此,一點不會因為我們禱告生硬而不要聽。若是我們不禱告,天上的父就要為我們難過了。小孩子初講話,語音單調,也不大有內容,長大一點,說話就多了,及至長大成人,說話就有份量,有內容。

  我們開始學禱告也是一樣,一定是經過生硬的階段,慢慢操練就會老練起來。所以初學禱告的人,不要看信主日子長的人怎樣禱告,只要看準自己是兒子,來到天上的父那裡和父親談話,我們心裡就不會有難處了。還有些人在禱告以前,就想好或者寫好一篇禱告文,禱告的時候就背出來或是讀出來。我要提醒初學禱告的人,千萬不要這樣,禱告不是寫文章,也不是對神演講。神只是聽人禱告,不要聽人向他演講。你想,兒子去和父親談話,要不要先擬一篇講詞,安排好談話內容的先後次序,用什麼話開始,又用什麼話結束呢?當然是不需要。除非是對父親別有用心,才會預先擬好談話的句子。我們來到天上的父面前,就像兒子戀慕父親一樣,用不著寫文章和作禱告詞,自自然然的把心裡的事講完就行了。

  我們感謝主耶穌,他給我們看見了這個寶貝又甘甜的關係。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神的兒女,所以一切叫我們在禱告上發生膽怯或懼怕的想法,都是沒有根據的。我們放膽去禱告,因為禱告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頂高的享受。魔鬼頂喜歡人不禱告,我們不要受它的欺騙。要認識我們本來不配到神面前,更不必說能和神談話。但現今我不單是可以坦然的進到神面前,而且成了神的兒子,能直接與天父交談,他也聽我們,又答應我們。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因此我們更愛慕禱告,享用神賜給我們的這一個大恩典。我們看過了,禱告就是人與神談話,又如同孩子與父親談話。有時我們看見孩子們與成年人說話是亂七八糟的,那麼我們禱告是不是也可以胡亂的來呢?不是的,下面我們要繼續再看關於禱告的兩件重要的事。

  約翰福音四章裡主耶穌和那個撒瑪利亞的婦人談話,談到敬拜神的事上去,那個婦人只是注意到敬拜神的外表的事。主耶穌就明明的對她說:“神是個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主所講的這些話,對我們有極大的啟示。首先他給我們指出,神是靈,不是物質,因此和神接觸不能用物質的方式和方法。另外又給我們指出,敬拜神正確的途徑是在靈和真實裡。禱告和敬拜有著頂密切的關係,我們就憑著這個敬拜的原則來認識並學習禱告。

  禱告是根據裡面的負擔:

  頭一樣,敬拜是在靈裡面。我們敬拜神是憑著我們裡面的靈,同樣的,我們禱告也是根據我們的靈。說清楚一點,我們禱告是根據我們裡面的負擔。什麼是負擔呢?我們看挑東西的人,你就看見他是給一些有重量的東西壓著。他有重的感覺,一直到他所挑的東西放下了,那個重的感覺就過去了,他輕鬆了。我們從這個比方看,負擔就是那個重的感覺。我們的裡面對於一些人,事,物常有重的感覺,坐著有那個感覺,站著也有那個感覺,行走也有那個感覺,甚至連睡著還是有那個感覺。這一個感覺就是負擔。

  “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意思替聖徒祈求。”***羅8:26-27***神常常藉著聖靈,把一些他要我們禱告的事情放在我們的裡面,我們裡面就有了重的感覺,這就是我們裡面的負擔。我們若照著這個負擔禱告,禱告過了,負擔就卸下來了,裡面那個重的感覺就沒有了,人也輕省了。反過來,裡面有了負擔,卻不去禱告,裡面就會一直很沉重。禱告是根據裡面的負擔,就不是根據頭腦的思想。這不是說我們的禱告可以不要經過思想的整理,我們還是要用我們的悟性。不過我們要清楚,禱告是先從裡面的負擔開始,經過心思的整理,就用言語說出來。這和完全從思想裡說出來的話大有分別,單純從思想裡出來的話,可以是很完善的道理和屬靈的知識,但卻是空洞的,沒有實質的,只有人的思想在活動,靈裡面卻沒有感動,一點禱告的味道也沒有,自己很清楚的知道,別人聽來也不舒服,很難與禱告的人說“阿們”。我們開始學禱告,就開始要注意裡面的負擔,根據裡面的負擔來禱告,不要胡亂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冒失開口是神所不喜歡的。***參傳5:2***

  也許有人會說:“我沒有負擔”,或者說:“我很少有負擔的。”這是否就意味著那人可以不禱告,或者是少禱告呢?不是的。除非神停止他的工作,不然的話,神一定感動他的兒女們禱告,給他們禱告的負擔。基督徒沒有禱告的負擔,那真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沒有禱告的負擔,只會在下面的三種情形下發生:

  1.那人根本沒有得救,和神沒有關係,當然就不會有負擔。

  2.是個得救的人,但卻犯了罪,還沒有悔改認罪,失去了和神的交通,所以也就沒有負擔。

  3.聖靈在人裡面有了感動,受感動的人卻不禱告把負擔卸下來,一再的拒絕禱告,結果對負擔失去了敏感,便覺得好像沒有負擔。

  如果我們在禱告上覺得沒有負擔,我們就得好好的省察自己,究意是屬於那一種情形,好在主面前求憐憫。若真有願意禱告的心而缺少負擔,我們可以向主求,主必定把負擔加給我們。要叫我們在禱告上有重的負擔,我們該好好讀神的話,常常默想神的事,並且在微小的負擔裡就開始禱告,這樣我們必不會落在沒有負擔禱告的光景裡。

  禱告要真實:

  第二樣,禱告不能虛假。不單是根據裡面的負擔來禱告,並且還要禱告得真實。所以禱告不在乎文藻和措詞的美麗,也不在乎長短,頂要緊的是要真實,因為聽禱告的神是真實的,沒有一點的虛空在他的裡面。並且他也明明的告訴我們:“耶和華所憎惡的,…就是…撒謊的舌。”***箴6:16-17***。禱告不真實就是向神說謊,這是萬萬要不得的。靈和真實,這兩樣是連起來的。出於裡面的負擔的,就一定是真實。有人就會說:“若是這樣,我的禱告只有幾句話就完了,這樣短的話,都不像是禱告。”那麼我們要問,究意要多長才算是禱告呢?根本就沒有這個問題。有人要禱告長,便把許多拉拉什什的東西塞進他的禱告裡。長的目是達到了,但卻不真實,不能說是禱告。

  請看馬太福音十四章二十五節至三十一節,彼得在水上要沉下去了,他急忙的向主說:“主啊,救我。”主就馬上伸手將他拉起來。這是聖經上最短的一個禱告,一共只有四個字,但卻是十分真實的,主也立刻答應了這禱告。我們要禱告得真,卻不怕禱告得短。只有真實的禱告,才能得著主的答應。

  初學禱告的人,很容易落在一種毛病裡。聽見別人的禱告好聽,又屬靈。就去學別人的禱告,一禱告就是把別人的話搬出來。我們不是說不能藉著別人的禱告來幫助自己在禱告上長進。但問題是在這裡,光學了別人禱告的話,卻沒有學到別人裡面的負擔,那就落在不真實裡,是背文句,不是禱告。

  我年紀小的時候,在吃飯以前,母親教我為領受主在飲食上的預備而謝恩。我把那禱文念得熟爛,每次吃飯前就背一遍,“多謝天父,賜我飲食,求神赦罪,保我平安,阿們。”這樣教小孩子背禱告文,在教導他們認識神上並不能算錯,但是得救了的人禱告,還是照樣的背禱告文,那就會流於不真實了。裡頭沒有那點心,禱告文不管背得如何美麗動聽,也不能說是禱告。因此,許多人在聚會裡念主禱文,實在是不大合禱告的原則。   禱告需要真實,有一句就是一句,兩句就是兩句,有多少就禱告多少,心中沒有的就不要放進禱告裡。神垂聽的不是人禱告的說話,要緊的是人裡面向主的真實。求主也在真實上教導我們禱告,叫我們的禱告和我們這個人實在的情形是一致的。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11:9-10***這是主耶穌和門徒的講話,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神豐富的恩典,是為著肯禱告的人預備的。禱告是得著神恩典的方法,不禱告的人是不會從神那裡有所得,肯禱告的人,神必讓他們豐豐富富的得著,因為神這個應許是單給那些禱告的人。因此,不禱告就是頂利害的屬靈的損失。我們信了主,不單是要好好的學習禱告,還要好好的追求長進,作一個禱告的人。

  基督教講章:禱告需要加上忍耐

  保羅在獄中的喜樂遠遠超過一個在外面自由的人,一個為主坐監的人,卻有神的同在和喜樂去勝過難處。許多時候,神許可某一個困難臨到我們,就是要我們曉得要依靠神。一個常常禱告的人,是一個常常喜樂的人,因為他常常把一切交託給神,他是常常見神面的人。

  另外,禱告需要加上忍耐。雅各書第一章第十二節:忍受試探的人有福了,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第二節至第三節: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的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為何聖徒能夠在百般的試煉中大喜樂呢?第一,他們知道將來有賞賜,為主是受苦是有榮耀的;第二,他們禱告連於神,所以有聖靈中的喜樂。在苦難中、在逼迫中,信心經過火的試驗就生出忍耐,然而忍耐也當成功。希伯來書很清楚地提到,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我們不僅要憑信心祈求神,同時也要憑忍耐等候。許多基督徒禱告得不著,不是因為妄求,也不是因為不求,也不是因為信心不夠,而是因為缺少忍耐。他們所求的也是切身需要,也合乎神的旨意,也很迫切地求。舉例來說,為著家人靈魂得救禱告。他起初很懇切地求,這是神的旨意嘛,神願意萬人得救;他也有信心,當信主耶穌,你和你的一家都必得救;然後他深信,主啊,這是你的話語,你應許,不僅昔日的禁卒可以經歷這個祝福,我全家同樣也可以經歷這個祝福。然後他就這樣祈求,也深信神可以拯救,但是他缺少忍耐。他禱告了不久,看見每一次邀請家人去聽福音佈道會家人都拒絕,甚至可能越來越硬心。這個基督徒一看環境,漸漸無心為家人靈魂得救禱告,漸漸放棄。只有一時的懇切和信心,卻沒有加上忍耐,結果他的信心和懇切都丟失了,連禱告都丟失了。

  神有時候立刻聽我們的禱告,立刻幫助我們,有時候要我們忍耐等候。聖經裡兩種情況都有。以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為例,他聽說侄兒被虜,立刻率領他全家大小和僕人、壯丁,靠著禱告,把四個國王的權勢打潰,羅得的全家得救。你看見亞伯拉罕的切身需要,他一禱告,神立刻拯救他,讓他得勝。同樣在亞伯拉罕的身上,他祈求得一個兒子,在他八十六歲的時候,神應許給他兒子。但是這個禱告成就是什麼時候?十三年之後,到了亞伯拉罕九十九歲的那一年,以撒生下來了,亞伯拉罕等了十三年。難道神不能夠立刻施拯救嗎?在神凡事都能,太容易了。為何神沒有立刻答應他呢?神許可環境臨到,試驗亞伯拉罕的信心,信心經過試驗,就比那經過火的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所以,有時候神不立刻聽我們的禱告 ,就是叫我們的信心經過試驗,把我們信心裡面的雜質除掉,成為精金。亞伯拉罕就是這樣,他祈求一年,神已經應許了,一年、兩年、三年,還沒有得著,神有時顯現只是重新肯定他的應許而已。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亞伯拉罕沒有因為年紀老邁而心裡懷疑,總沒有因為不信心裡起疑念,反倒因為信,且滿心相信神應許的必能成就。亞伯拉罕所信的是使無變有、叫死人復活的神。親愛弟兄姊妹,亞伯拉罕的一生就是這樣以信心經歷神。你看見嗎?有一天神呼籲他,要他把心愛的以撒獻祭,他因深信神能夠叫以撒從死裡復活,就真的要將以撒獻祭。難怪亞伯拉罕成為信心之父。在使徒行傳中,門徒們禱告了十天聖靈才充滿下來,他們在耶路撒冷一面迫切禱告,一面在信心和忍耐裡等候神的應許。

  羅馬書第一章第十節,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這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

  保羅想去看望羅馬的眾聖徒,甚至要把恩賜分給他們,這一切完全合乎神的旨意,他不是妄求。但是神沒有立刻答應他。保羅有沒有懇切呢?他為著教會不住地禱告,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甚至在坐監的時候,仍然恆切禱告。但是神沒有立刻讓他到羅馬去,他不放棄,他繼續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繼續禱告,直到終得平坦的道路,照著神旨意所定的時間去到羅馬教會。

  我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講禱告要注意的幾件事:第一件就是我們要求,要懇求,大事、小事、凡事都倚靠神,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不要離開神獨立。第二,不可妄求,不可偏離神旨意的祈求。我們在神裡面靠著主,憑信心和忍耐承受神的應許,如此我們的禱告生活,就會更多經歷我們的主,就會有更豐富的生命經歷,那日不至於空手見主。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親愛的阿爸父,親愛的恩主耶穌,孩子感謝你,謝謝你藉著今天的話語在此提醒我們,叫我們能夠做一個“求”的人。你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這是你的應許,叫我們在地上能夠凡事連於主,大事、小事都想到主,都想到我們的父神,都來禱告父神,在一切所行的路上不靠自己的聰明,只專一地仰賴耶和華,專一地依靠我們的父神。主啊,叫我們大事、小事、凡事連於你,藉著連於你能夠得著更多的聖靈,叫我們能夠勝過一切的環境,勝過一切的艱難。父神啊,同時也光照我們,叫我們不做一個妄求的人、偏離你旨意的人,叫我們常常讀經,明白何為你的旨意。一切不合乎聖經的祈求都是妄求,主啊求你拯救我們,叫我們所求的是照著你的旨意來祈求,並且求主叫我們憑著信心和忍耐來承受應許。叫我們不僅從你領受信心,也來領受忍耐,一同來經歷你。我們把榮耀、愛戴、讚美都歸給主歸給父神,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各位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奉耶穌的名祝福我們每一位,但願我們都能夠建立起榮耀神的禱告生活。

  基督教講章:禱告是屬靈的呼吸

  “…要常常禱告…”***路18:1***。

  “不住地禱告”***帖前5:17***。

  基督徒屬靈生命的成長離不開讀經、讚美和禱告。讀經猶如吃飯,讚美猶如喝水,禱告猶如呼吸。在這三樣中最重要的當屬禱告,因為飯可以幾日不吃,水可以幾日不喝,但呼吸卻一時也不能停止。一個信徒靈命如何,一個教會屬靈程度,都可以透過禱告來衡量。整本聖經貫穿著禱告,歷代信徒經歷著禱告,選民歷史見證著禱告。例如,在以斯帖年間,選民用禱告扭轉了滅族的危險;在以利亞年代,先知用禱告轉變了百姓的信仰。從屬靈的角度看,禱告是非常重要的,從屬靈的價值看,禱告是不能停止的。

  一、屬靈生命由禱告開始

  每一個新生兒出生的第一件事不是吃喝,乃是呼吸。同樣屬靈新生兒出生的第一件事也不是吃喝,乃是呼吸。這就讓我們明白為什麼一個慕道友來到教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須做決志的禱告。因為屬靈生命是由禱告開始的。自從始祖墮落之後,罪就使人與神完全隔絕,但是神的恩典沒有中斷,藉著塞特這個新的譜系又恢復了神人的和好關心,在這一個最重要的事件上,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禱告。在《創世紀》4章26節說:“在以挪士以後,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在《羅馬書》10章13節也說:“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可見求告主名是我們擁有屬靈生命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重回真神懷抱的關鍵環節。

  二、屬靈生命憑禱告體現

  禱告是屬靈的呼吸,是屬靈生命中不可或缺,必須實行的。首先是必須的——一個活人如果不呼吸只要幾分鐘就會窒息死亡。一個信徒如果不禱告只要一瞬間就會靈命枯乾。在動物世界中,我們看到那些猛獸抓住獵物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咬住獵物的喉嚨,直到對方窒息死亡。同樣我們的仇敵魔鬼在攻擊基督教會時,它也知道如果破壞其他聖工都是浪費時間,也不會迅速看到果效,但是隻要遏制住了教會和信徒的禱告,所有的事工就都坍塌無力了。其次是不斷的——對於屬靈生命來說,禱告和呼吸一樣是不能間斷的,禱告不能一曝十寒,忽冷忽熱。要不住地禱告,要常常地禱告,若非如此就不足以維持我們屬靈生命的健康和需要。禱告是生命的現象,若呼吸停止了則生命也停止了。還有是雙向的——禱告即然是屬靈的呼吸,我們要知道呼吸是兩方面的事,呼就是向外撥出,吸就是向內吸入,要撥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禱告是呼吸,也當由二部分組成,一是呼,就是當向神認罪,除去我們內心的汙穢;二是吸,就是當向神求恩,賜給我們各樣的恩惠,許多時候信徒在禱告上只有吸沒有呼。

  三、屬靈生命藉禱告豐盛

  禱告實在是我們屬靈生命的脈搏,停止跳動就停止了生命,藉著禱告可以檢驗出我們靈命的狀態。禱告是將天上屬靈的恩典傳給基督徒的一大媒介,能恆心迫切地禱告,能篤信不疑地禱告的人必然有健壯的和豐盛的屬靈生命。沒有一個不恆切禱告的人會靈命剛強、生命長進。沒有一個不專心禱告的人會敬畏真神、榮耀真神。禱告是促進基督徒靈命成長的原動力,禱告能使我們輕世愛神,禱告能使我們得勝罪惡,禱告能使我們生命豐盛。所以基督徒屬靈生命長進與否,是由基督徒禱告生活多寡決定。

  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要切記,禱告是屬靈的呼吸,是信仰生活中最重要的。我們必須常常禱告,使我們的靈命更加豐盛,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聖潔,使我們的工作更加有力。願神興起禱告事工,藉以推動教會的大復興。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