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光的反射教學反思

  對八年級物理光的反射的教學進行反思,有利於提升教學質量,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繼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之後的又一重要光學規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應用,因此,如何上好這節課,這節課能達到什麼效果對後續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學用書》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提出了詳細要求。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要想真正完成並不容易。我平時上課自認為教材很熟,備課時常常走馬觀花,粗枝大葉。

  課堂上學生實驗的實驗器材的準備和改進也著實讓我費了一番心思。實驗中的鐳射燈的光束效果不明顯,所以想到了用香火製造煙霧;煙霧需要收集並儲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並且就地取材把實驗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儀的空盒子倒置過來即可;由於涉及到角度問題,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貼上自畫的量角器,並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覆斟酌改動多次。

  這節課的效果非常好,學生在輕鬆中學到了知識。我在感動的同時也對自己做了一下反思。一 探究實驗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關係時沒有設計相應的表格,只是讓學生大體對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學生只做了一次實驗就輕易地得出了結論;二 反饋練習少且針對性不強,這點在學生的課後作業中很容易就看出來了。三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沒有畫出詳細的光路圖來解釋。沒能讓學生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清晰的概念。四 課堂的各個環節不連貫,備課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五 沒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接受能力,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考慮不周全。六 沒有板書設計,在授課時很容易造成板書凌亂,沒有條理。

  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準備,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充分考慮到課堂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好應變。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為中心教學,以課堂上生成的東西為主,提高自己的課堂應對能力,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藝術。

  ***二***

  《光的反射》這節課是上一節課的延續,同樣是研究光的傳播,所不同的是這節課是研究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怎麼樣。對於本課,我把它的教學目標定位為:科學概念: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髮明瞭很多有用的器具。過程與方法:按照說明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學會畫光的傳播路線。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教學重點:認識光的反射及運用。教學難點:掌握光的傳播路線。

  對於照亮三個目標的活動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學生都樂於參於其中,第一個活動用手電筒照亮書本,第二個活動是把書本立起來,讓學生思考如何照亮書本,第三個活動增加了難度,讓學生用手電筒照亮書本後面的橡皮,我並沒有多說什麼,讓學生自己去實驗,去想辦法解決難題,並且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材料。通過學生的探究,會發現,用兩面鏡子,經過兩次光的反射,可以照亮小球。通過照亮小球的三個活動,學生已然知道這是運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但對於光的反射的概念他們瞭解的還不夠深,對於光的傳播的路線也不一定知道,故對於概念的講解,對於畫光的傳播路線的認真指導是必須的。必須讓學生掌握光的傳播是直線的,反射光和入射光是不能分離的,大致瞭解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樣的。

  三個活動結束了,對於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過程中的傳播路線掌握鞏固了之後,我們要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讓學生更加掌握光的反射原理。通過額鏡和汽車後視鏡,通過看教室牆壁的比較,通過日光燈燈罩的觀察,讓學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對於生產生活的運用。

  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傳播路線,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本堂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於光的傳播路線還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草稿紙等地方多畫一些,然後反饋。而不是讓個別學生上臺演示下,然後講解,最後畫在課本上。對於由遊戲匯入的前兩個實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試一試,不一定只讓個別學生上來做一做。這就體現了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更提醒我要進一步學習,使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

  以前上《光的反射》時,現在白紙上畫上“法線”,然後通過教師演示入射光線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將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學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規律,可節省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單從掌握知識角度來說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

  採用“探究式”教學後,通過給學生創設光發生反射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都由學生完成,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漲,並且通過對光的反射規律的探究,學會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式,以後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樣去探究了。

  下面我把這節學生探究環節中出現的新穎的探究方法介紹一下。

  我任教的三個班的物理課,做這節課,實驗時,學生大都是自己準備器材,然後按照書上的探究步驟逐步完成實驗。

  本節書中光的反射實驗是這樣做的:把平面鏡平放在桌上,將兩塊紙板連線起來,垂直放在平面鏡上,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但在描光線的徑跡時,因為紙豎直放置,沒有依靠,畫的線的歪斜,影響到角度的測量,誤差會大一些,而學生在實驗時,想出了一個新穎的做法:把白紙平放在桌面上,平面鏡垂直豎放在白紙上,平面鏡較堅硬,比較好控制,然後用鐳射筆貼著白紙射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光線沿著紙面射出,用刻度尺、筆畫出光線徑跡。光線筆直,不歪斜,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誤差大大減少。看到這位同學的新穎的做法後,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同時對這種做法給予了肯定節實驗完成的很好

  這位同學的成績屬中等水平,經過這次的經歷,他對物理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每次做實驗時,都是最先完成,結論的得出也較準確,物理學科的成績提高的也很快,他學習的自信心也大增。

  完成這次探究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究去獲得研究思維的方法,然後通過方法的獲得以及運用方法探索創造的過程,使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