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光的色散教學反思

  反思處理過程可以增強或者約束行為處理過程,關於八年級物理光的色散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發現:

  1.本節課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景。比如在引入中,利用彩虹的傳說,讓學生興趣盎然。然後再通過實驗將“彩虹”呈現在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得他們展開討論,得出白光透過三稜鏡,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結論。再比如,在介紹光的三原色時,讓學生通過放大鏡去觀察電視機,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強化STS教育。

  2.強調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比如在講解“顏料的混合”這個知識點上,讓學生自己通過顏料的混合去了解不同顏料混合後的不同顏色,讓把單純的知識講授轉變為讓學生參與活動,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成功的利用多媒體課件。由於光的色散概念較為抽象,實驗想象也很不明顯,所以多媒體課件在這堂課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比如在講解彩虹的成因這個知識點時,利用課件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轉為直觀的影象資訊,解決了在初中物理知識中沒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再比如在講解不透明物體顏色這個知識點時,由於實驗器材有限,無法找到單純的光源,而不做實驗,只是傳授學生勢必非常難於理解。於是精心設計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在課後的練習此知識點時反饋非常好。

  同時也發現:

  1.良好教學情景不僅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礎,而且還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空間。例如,“彩虹傳說”雖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花費時間過長,導致整個課堂時間過於緊張。沒有時間處理習題。可以通過提問引入“你見過“雨後彩虹”嗎?談談你的“發現”或提出你最感興趣的問題?”,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逐步培養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2.實驗器材準備不夠充分。在本節課程中,“將三種不同顏色的透明紙分別蒙在手電筒上,讓手電筒的光透過透明紙,照到天花板上”的實驗效果不明顯,影響了教學效果。可將實驗改進如下:以用塗有顏色的彩色眼鏡代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了自制的彩色眼鏡給學生戴,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週圍的色彩,知道"戴有色眼鏡看人"的結果是什麼。

  3.作業佈置應該精益求精。在此堂課後,給學生的作業是書面的作業。這限制了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好的作業不僅能使學生獲取知識,還能品味到思維的樂趣、知識的昇華。如果把書面作業改為讓他們製作“彩色陀螺”,這樣可讓讓學生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成就感,自身獲得知識後的自豪感。

  4.板書設計過於成舊。新課標要求教育者以師生互動、積極探究、共同發展為過程,以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在板書的設計過程中,沒有突出以學生作為主體,以解決學生需求為目的,需要改進設計。

  5.在實驗操作中,學生實驗能力較弱,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限於儀器的精密度、學生操作技術的準確度,個別學生在做顏料混合的探究不準確。

  綜上所述: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能活躍課堂氛圍,喚起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形成表象、觀念。也能較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合作意識,探究慾望。通過對物理規律的探究實驗的改進,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研究方法,提高了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但學生重結果,輕過程和方法,導致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時抓不到實質。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增強學生重視過程,重視實驗,重視科學的思維方式的意識。教師本身也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研究知識運用範圍,特別是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面,著眼於學生的未來,著眼於社會的發展;注重學情分析,注重實驗的改進,注重語言的表達,注重方法的傳授。

  ***二***

  經過了半個月的聽課見習,在10月12號的第二節課我終於在我們9班上了我的第一節新課:《光的色散》。在上新課之前,我就根據聽課所得來的體會——老師上課都很注重基礎知識,因為學生基礎較一般,所以上課時要注意講課速度,要注意多練習等——來寫教案,做PPT,然後就請指導老師指正。老師給我的意見是這一節課的內容中可以視天氣的情況來定是否適合做光的色散演示,如果天氣不適合則播放演示視訊。而對於物體的顏色則可以從儀器室借來教具進行演示。同時上課時要注意多練,適當讓學生做多些題以鞏固知識。同時板書要注意簡練,別造成學生的混淆。所以我根據老師的建議進行了修改並在上課前在宿舍試講了兩次。

  終於到了正式上課的時候了,在上課前心裡很緊張,很怕漏講了一些內容和語速太快。但還是硬著頭髮上講臺了。還好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心裡就不緊張了,思路也比較清晰,自我感覺上教態還是比較自然的。在演示實驗的時候稍微有點緊張。學生都比較遵守紀律,反應還算熱烈,能積極配合回答我提出的問題。但是學生在做練習時還是有比較多的不會,所以預先準備要講的習題並沒完全講完。

  根據隊友對我的評課、老師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感受,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是:

  1、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在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的同時讓學生接受知識,這樣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因為在開始講光的色散實驗的時候,我拿了一個三稜鏡給他們看,因為那天天氣不好所以不能做演示實驗。但是他們以為要開始做實驗了,都馬上拉上窗簾。我那時的反應是直接告訴他們不做實驗,只看下三稜鏡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他們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其實那時我可以在他們拉上窗簾的時候說來演示,然後在他們沒看見光的色散現象的時候,提問他們為什麼沒能看見,讓他們閱讀書本進行思考。最後跟他們說明清楚光的色散實驗要演示成功的條件就是要有較強的白光照,所以當時陰天的天氣再拉上窗簾當然就更沒能看到光的色散了。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也能讓他們懂得光的色散的實驗成因。

  2、注意語速,同時注意語調的起伏。在做物體的顏色的演示實驗的時候,對於一些明顯的現象可以讓學生直接說出來,同時注意引導他們觀察的重點,語速適當放慢,讓他們有思考的時間。有時候語調可以稍小或稍大,因為整節課如果都同一語調的話學生很容易感到聽課疲勞而注意力分散了。

  3、注意不用夾雜太多的語氣詞。同時提問的時候注意要啟發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自學得出結論,老師可以適當總結板書。

  4、注意板書的時候要留夠時間讓學生做筆記。講練習題的時候要進行巡視,觀察學生的完成情況,從而調整進度,確保學生對知識點都能掌握。

  5、老師講得好並不代表學生對所有知識點都懂了,所以可以用堂上小測驗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從我讓學生做小測驗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色光三原色和物體的顏色混淆了,這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沒想到的。所以以後備課的時候要多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預測他們可能會出現的錯誤。

  ***三***

  《光的色散》這節內容與生活聯絡非常緊密,本節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將物理知識融於觀察實驗中,太陽光的色散實驗學生在小學裡可能已經做過,教材中通過三稜鏡實驗,目的是使學生對此現象能進一步加深理解。因此,對於這節課我認為應該把觀察實驗和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

  在講到色散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太陽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但受小學學習和生活經驗的影響,學生認為七色光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而課本上卻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僅兩個字的差別,卻讓學生感到困惑。對於7年級學生來說,思維定勢的影響是相當嚴重的,不可忽視,而學生特別習慣於機械記憶。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減少學生思維定勢對知識掌握的影響,很值得我們思考。

  本節課的內容決定了這節課的特點,總的來說,學生還是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本節內容的,學生普遍顯得比較興奮,這也許可以說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