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性,運用了多種修辭方式,使詞句準確、鮮明、生動,富有說理性和感染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道德經·第十四章》的原文及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道得經·第十四章》
作者:李耳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得經·第十四章》註釋:
①夷:無色。
②希:無聲。
③微:無形。以上夷、希、微三個名詞都是用來形容人的感官無法把握住"道"。這三個名詞都是幽而不顯的意思。
④致詰:詰,音ji***陽平***,意為追問、究問、反問。致詰意為思議。
⑤一:本章的一指"道"。
⑥徼:音jiao***上聲***。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⑦昧:陰暗。
⑧繩繩:不清楚、紛芸不絕。
⑨無物:無形狀的物,即"道"。
⑩惚恍:若有若無,閃爍不定。
⑾有:指具體事物。
⑿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⒀道紀:"道"的綱紀,即"道"的規律。
《道得經·第十四章》翻譯:
看它看不見,把它叫做“夷”;聽它聽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這三者的形狀無從追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它的上面既不顯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顯得陰暗晦澀,無頭無緒、延綿不絕卻又不可稱名,一切運動都又回覆到無形無象的狀態。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是“惚恍”。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著它,也看不見它的後頭。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能認識、瞭解宇宙的初始,這就叫做認識“道”的規律。
《道得經·第十四章》解讀:
超脫於具體事物之上的“道”,與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有著根本的不同。它沒有具體的形狀,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它無邊無際地無古無今地存在著,時隱時現,難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義的物,是沒有形體可見的東西。在此,老子用經驗世界的一些概念對它加以解釋,然後又一一否定,反襯出“道”的深微奧祕之處。
但是“道”的普遍規律自古以來就支配著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要認識和把握現實存在的個別事物,就必須把握“道”的運動規律,認識“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聖人”能夠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可以駕馭現實存在,這是因為他悟出了“道”性。下一章緊接著對此作了闡述。
- 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及翻譯
- 談一談科學家對辯證思維實質的研究
- 天氣是怎麼形成的_一看便知
- 建築工程裝飾合同範本
- 剪綵禮儀常識
- 西晉時期文學家左思生平
- 保持劇種藝術個性警惕泛劇種化閱讀答案
- 有關小學古詩手抄報的內容圖片
- 屬金水的女孩名字
- 孕婦能不能泡溫泉有什麼注意事項
- 桌上型電腦老是出現藍屏宕機怎麼辦
- 有關勵志的現代詩
- 關於小學生觀察動物的日記範文
- 畢加索作品欣賞
- 夏天的冰淇淋簡筆畫要怎麼畫
- 魚豆腐做菜菜譜
- 高三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 工作遲到道歉信範文
- 人為什麼要睡覺腦筋急轉彎
- 愛情唯美傷感名言句子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