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七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內容精妙、玄微且涉獵廣泛,涉及社會、歷史、倫理、政治、軍事等諸多方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道德經·第三十七章》的原文及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作者:李耳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註釋:
1、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是指順其自然,不妄為。“無不為”是說沒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為的。
2、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長。
4、欲:指貪慾。
5、無名之樸:“無名”指“道”。“樸”形容“道”的真樸。
6、不欲:一本作“無慾”。
7、自定:一本作“自正”。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翻譯:
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慾時,我就要用“道”來鎮住它。用“道”的真樸來鎮服它,就不會產生貪慾之心了,萬事萬物沒有貪慾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達到穩定、安寧。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解讀:
“無為”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經》中多次闡述、解釋。本章開頭第一句即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道不同於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則是非人格化的,它創造萬物,但又不主宰萬物,順任自然萬物的繁衍、發展、淘汰、新生,所以“無為”實際上是不妄為、不強為。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無不為了。
第二句便引入人類社會,談到“道”的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運用。老子根據自然界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要求“侯王若能守之”,即在社會政治方面,也要按照“無為而無不為”的法則來實行,從而導引出“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的結論。老子認為,理想的執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則,就會達到“天下將自定”這樣的理想社會。
這裡所說的“鎮”,有人解釋為“鎮壓”,並據此認為老子在這章的說明中露出了暴力鎮壓人民的面目:誰要敢一鬧事,那就要嚴厲加以鎮壓。這種解釋,我們感到有悖於老子的原意,“鎮壓”應當是“鎮服”、“鎮定”,絕非是武力手段的“鎮壓”。
由此,我們也認為,老子並不是代表奴隸主統治階級的要求,而是從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不是僅僅代表某一個階級或階層的利益和意願。這表現出老子內心深沉的歷史責任感。因而這是進步的、積極的。
-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原文及翻譯
- 霧霾面前人人都應反省閱讀題答案
- 兒童節禮物注意什麼
- 環保的公益廣告詞
- 柴靜馬雲最新演講視訊
- 蝸居里的經典語錄
- 證券基金經理辭職報告範文
- 大學運動會開幕詞3篇
- 求職防騙的小技巧都有哪些
- 營銷團隊的年終總結個人總結範文大全
- 成都周邊自駕游去哪裡好玩
- 裝修意向書範本
- 兒童摺紙三角盒子教程
- 寒假致家長一封信作文
- 孜然牛肉丁炒四季豆美味又健康的做法
- 關於秋冬季傳染病黑板報
- 養殖技術研究大專論文範文
- 餐廳和玄關設計效果圖
- 關於糖果的廣告怎樣寫
- 什麼是視訊採集卡視訊採集卡的用途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