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人談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古人讀書學習往往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這裡面蘊含著一個道理:知識重在運用,學習貴在堅持。

  

  關於學習的重要性 。

  《三字經》裡說: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說明學習是處事的需要。一個不懂道理的人,是不會懂得什麼叫恥辱。相反地,有人會以恥為榮。“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至理名言一直被奉為英國哲學家培根***公元1561—1626***的“專利”,其實,我東漢思想家王充***公元27—97***早在一兩千年前就語出驚人,他在巨集著《論衡》***嶽麓書社1998年出版***的《效力篇》中這樣寫道:“人有知學,則有力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知識就是力量。”人生境界的高低是由學習決定的。宋朝詩人黃峪說過:“士三日不讀,則其言無味,面目可憎。”不讀書,不學習,必然言之無物,風度、氣度、修養就不會提高,人就會變得粗俗。古人還講:“讀書養氣,養浩然正氣。”

  關於學習的態度。

  《論語》講的最多。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習應該積極主動。“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要經常複習,才能找到學習的快樂。關於向別人學習的態度。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勤勉好學,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看成是恥辱。關於學習的持續性。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說明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三字經》裡也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學習如同織布,需要日積月累,一旦停止,就如被割斷的布匹一樣,前功盡棄。孔子說:“學而不已,闔棺乃止。”學習是終生的事情。

  關於學習知識的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只讀書學習不思考,就會茫然無知;只思考而不讀書學習,就會對很多事情疑惑不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總結複習過去所學知識,結合實踐,得出自己的見解,可以去當老師了。

  關於學習的廣泛性。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再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能夠不離經叛道了!”對博學的認識,子曰:“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乎?非也,予一以貫之。”孔子說:“你認為我是廣博學習並牢牢記住的人嗎?不是的,我是用一個根本的思想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關於學習的內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要求學生學習四項內容:“文化典籍,社會實踐,忠誠的品德,誠信的秉性。”我認為,孔子對社會實踐的教育,比我所受的二十多年的純理論教育要先進的多。對文化典籍的學習,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也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是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說:“弟子們為何不學習《詩經》呢?《詩經》可以激發情感,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與人交往,可以抒發怨恨。在近處可用來侍奉父母,往遠處可以用來侍奉國君,還可以多瞭解自然界中那些鳥獸草木的名稱。”

  關於學習的價值。

  子曰:“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孔子說:“愛好仁德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愛好智慧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放蕩;愛好誠信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傷害自己和親人;愛好直爽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如此看,學習還能治病。

  關於學習的最高境界。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說:“學會用《詩經》裡那種抒情方式來激勵志氣,學會用禮儀的方式來作為行事的立足點,學會用輕鬆快樂的方法來成就大事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說:“對於學問,懂得學問的人,不如愛好學問的人;愛好學問的人,又不如把學問當成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