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文言文專練題及答案譯文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是重點也是難點,為幫助大家提高文言文閱讀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福建高考文言文專練題及答案,供大家閱讀練習。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權德輿,字載之。父皋,見《卓行傳》。德輿七歲居父喪,哭踴如成人。未冠,以文章稱諸儒間。韓洄黜陟河南,闢置幕府。復從江西觀察使李兼府為判官。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
貞觀八年,關東、淮南、浙西州縣大水,壞廬舍,漂殺人。德輿建言:“江、淮田一善熟,則旁資數道,故天下大計,仰於東南,今霪雨二時,農田不開,庸亡日眾。宜擇群臣明識通方者持節勞徠問人所疾苦蠲其租入與連帥守長講求所宜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撫。裴延齡以巧倖進,判度支,德輿上疏斥言:“延齡以常賦正額用度未盡者為羨利,以誇己功;用官錢售常平雜物,還取其直,號‘別貯羨錢’,因以罔上;邊軍乏,不稟糧,召禍疆埸,其事不細。陛下疑為流言,胡不以新利召延齡,質核本末,擇中朝臣按覆邊資。如言者不謬,則邦國之務,不宜委非其人。”疏奏,不省。
十九年,大旱,德輿因是上陳闕政曰:“臣聞銷天災者修政術,感人心者流惠澤,和氣洽,則祥應至矣。畿甸之內,大率赤地而無所望,轉徙之人,斃僕道路,慮種麥時,種不得下。宜詔在所裁留經用,以種貸民。今租賦及宿逋遠貸,一切蠲除。設不蠲除,亦無可斂之理,不如先事圖之,則恩歸於上。十四年夏旱,吏趣常賦,至縣令為民毆辱者,不可不察。”又言:“漕運本濟關中,若轉東都以西緣道倉廩,悉入京師,督江、淮所輸以備常數,然後約太倉一歲計,斥其餘者以糶於民,則時價不踴而蓄藏者出矣。”又言;“太歷中,一縑值錢四千,今止八百,稅入如舊,則出於民者五倍其初。四方銳於上獻,為國掊怨,廣軍實之求,而兵有虛籍,剝取多方,雖有心計巧曆,能商功利,其於割股啖口,困人均也。”帝頗採用之。
憲宗元和初,歷兵部侍郎。復德輿自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複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後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尚書左僕射,諡曰文。
德輿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賦詩,積思經術,無不貫綜。其文雅正贍縟,當時公卿侯王功德卓異者,皆所銘紀,十常七八。雖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流,自然可慕。貞元、元和間,為搢紳羽儀雲。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字型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宜擇群臣明識通方者/持節勞徠/問人所疾苦/蠲其租入/與連帥守長講求所宜/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撫
B.宜擇群臣明識通方者持節/勞徠問人所疾/苦蠲其租入/與連帥守長講求/所宜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撫
C.宜擇群臣明識通方者/持節勞徠/問人所疾/苦蠲其租入/與連帥守長講求所宜/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撫
D.宜擇群臣/明識通方者持節/勞徠問人所疾苦/蠲其租入/與連帥守長講求所宜/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撫
5.下列對文中加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一般在二十歲。未冠,以文章稱諸儒間,是指不到二十歲,就以文章好在讀書人中受到稱讚。
B.黜陟是表官職變動的詞語,“黜”是指降職或罷免,“陟”是提升。“韓洄黜陟河南”是說韓洄先被免職後又被提拔來到河南。
C.檢校是勾稽查核之意,加於官名之上。隋時入銜。唐中前期,加“檢校”官職雖非正式拜授,但有權行使該是事職,相當於“代理”官職。
D.搢紳是插笏於紳之意。笏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於腰際的大帶。搢紳,代指有官職的或做過官的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權德輿少年早慧,富有才華。四歲就能賦詩,未冠之年就以文章好在讀書人中受到稱讚,經術無不融匯貫通。
B.權德輿敢於直言進諫,剛正不阿。裴延齡被皇帝寵幸,權德輿也直言其過,要求皇帝徹查。
C.權德輿富有治國才能。面對貞觀八年的大水和十九年的大旱,他都獻言獻策,提出相應的措施。
D.權德輿深為皇帝信任。多次被授予重要官職,他的建議切中時弊,皇帝也全部採納。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胡不以新利召延齡,質核本末,擇中朝臣按覆邊資。如言者不謬,則邦國之務,不宜委非其人。
***2***今租賦及宿逋遠貸,一切蠲除。設不蠲除,亦無可斂之理,不如先事圖之,則恩歸於上。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A
5.B
6.D
7.***1***為什麼不就新利為由召延齡來,責問查核其收支明細;另選朝臣去查核邊域費用開支情況。如果傳言的事確實,則邦國的要務,不可交給不正派的人。
***2***今年的田賦和舊欠,以及往年的借貸,一律給以減免。如不減免,也沒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慮寬除這些負擔,那大家就會歸恩於皇上。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權德輿,字載之,父親權皋,在《卓行傳》裡記載了他的事蹟。權德輿七歲時父喪守孝,痛苦跺腳像成人一樣,不到二十歲,就以文章好在讀書人中受到稱讚,韓洄貶放河南時,找他做了幕府,後又在江西觀察使李兼府中做判官,杜佑和裴胄還徵任過他。德宗聽說過他的才能,召為太常博士,改任左補闕。
貞元八年,關東、淮南、浙西各州縣遭到大水,沖毀房屋淹沒百姓,危害非常嚴重。權德輿上書建議:“江南、淮南的農業一經獲得好收成,就從旁資助幾個道的糧食,因此全國之大計,在於依靠東南。這些地方今年以來春夏兩季陰雨連綿,使農田不能開種,承擔賦役的丁男們出外者日益增多。現在應當在眾臣中選擇明智而有方法的人,持節出使勸勉百姓,訪問大家遭受的疾苦,減免他們的田賦,同各道按察使和州官研究適宜有效的措施,賦稅取之於民,不如藏之於民牢靠啊。”德宗於是派遣奚陟等四人到那裡巡視安撫。裴延齡因為花言巧語被寵幸而晉升,兼管國家財政收支。德輿上疏斥責說:“裴延齡將常賦中計劃支出未用盡的作為羨利進奉,以誇耀自己的功勞;用官錢收購一般雜物,又賣出取利,稱之為‘別貯羨錢’,以此欺騙皇上;邊軍糧餉匱乏,他不運糧過去,以致招來邊禍,此非小事。陛下懷疑以上均為流言,為什麼不就新利為由召延齡來,責問查核其收支明細;另選朝臣去查核邊域費用開支情況。如果傳言的事確實,則邦國的要務,不可交給不正派的人”。奏疏送上去,沒有下文。
貞元十九年,天大旱,權德輿趁此上陳時政的弊端,說:“我聽說,消除天災的人,一定去改進為政的方法,感動人心的事,是傳播恩惠於民眾,如果呈現一派和睦融洽的氣象,那吉祥自然就來臨了。目下京郊廣大地方,大都變為赤地而沒有什麼希望,遷移流動的人,倒斃在路上,考慮到種麥時間到來,種子的困難解決不了。應當詔令各地裁剪日常經費,省下的錢用以籌備種子,把它貸給百姓,並且將今年的田賦和舊欠,以及往年的借貸,一律給以減免。如不減免,也沒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慮寬除這些負擔,那大家就會歸恩於皇上,貞元十四年發生夏旱官吏催收賦稅時,出了不少問題,以致縣令被百姓毆打侮辱,對這件事不可不加以研究而吸取教訓。”又進言道:“漕運開始以來接濟關中,如果將東都以西沿路的倉糧全部轉運到長安,使江淮繳納的米穀用做常備之數,然後約計太倉儲備一年的用糧,把所餘的部分賣給百姓,那就可以使時價不在上漲,並且藏糧的人會把糧食拿出來賣了。”並且上書說:“代宗大曆中期,一匹細絹要值錢四千,如今只值八百,可是納稅的數目還是照舊,這樣百姓要付出相當那時五倍的代價。並且四方急切向朝廷奉獻,給自己的封地聚斂財物,擴大軍實的需求,又兵士有不少空名冊,如此用多辦法剝取百姓。這樣做,看來雖是善謀精算,能換來眼前物質上的功利,不過,這是他們在割下自己的肉來吃,迫使人人都變窮啊。”他的這些建議,皇帝很多都採用了。
憲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郎。後從太常卿委任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來,權德輿又被委任檢校吏部尚書,出京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兩年後,因病請求還鄉,死在返鄉路上,年六十歲。追贈尚書左僕射,賜諡為“文”。
權德輿三歲時就懂得四聲之變,四歲就能賦詩。他潛心研究經術,無不融匯貫通。德輿的文章達練精密。當時公卿侯王中功德卓越的人,都有所銘記,大約有十之七八。他居家或處世,從不矯飾,但自有一種蘊藉風流,令人仰慕。貞元、元和年間,成為縉紳士子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