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筍的中藥屬性

  筍是脣形科、地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狀莖橫走,先端肥大,近紡錘形,於莖節處生根***鬚根***。根莖入藥,有活血,益氣之功效。下面小編來介紹。

  

  入藥部位

  本品為脣形科植物毛葉地瓜兒苗的乾燥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

  甘、辛,溫。歸肝經、脾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薰洗

  禁/宜人群

  脾胃虛弱,腹瀉腹痛,不可服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略洗,潤透,切段,乾燥。

  地理分佈

  產自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江蘇,江西,安徽,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及雲南等地;在蘇聯,日本也有分佈。

  帝舜的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1***地筍莖呈方形,四面均有淺縱溝,長50-100cm,直徑2-5mm,表面黃綠色或稍帶紫色,節明顯,節間長2-11cm;質脆,易折斷,髓部中空。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後呈披針形或長圓形,邊緣有鋸齒,上表面黑綠色,下表麵灰綠色,有棕色腺點。花簇生於葉腋成輪狀,花冠多脫落,苞片及花萼宿存。氣微,味淡。

  ***2***毛葉地筍莖節及葉面上密被硬毛,餘均與地筍相似。

  以質嫩、葉多、色綠者為佳。

  顯微鑑別

  ***1***地筍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較平直,有少數非腺毛,角質層隱現波狀層紋。非腺毛,角質層隱現波狀層紋。非腺毛1-5細胞,表面隱現疣狀突起,長75-360μm,葉脈上的毛長可達520μm,基部細胞較寬,直徑32-80μm,並有少數腺毛,腺頭1-2細胞,直徑16-28μm,柄單細胞。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腺鱗較多,頭部直徑55-80μm,6-8細胞,亦有少數單細胞頭腺毛,葉脈上非腺毛較多,長80-520μm,表面有疣狀突起。氣孔直軸式。

  莖表面觀:表皮細胞長方形,角質層有紋理;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腺鱗頭部直徑角質層有紋理;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腺鱗頭部直徑56-60μm,6-8細胞。氣孔稀少。偶見非腺毛。

  ***2***毛葉地筍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平直,非腺毛較多,1-5細胞,長45-495μ,基部直徑32-50μm,表面有明顯的疣狀突起,並有腺毛。下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腺毛較多,主脈及側脈上均有眾多非腺毛,3-6細胞,長62-600μm;腺鱗頭部直徑64-72μm。氣孔直軸式。 莖表面觀:表皮細胞多角形或長方形,角質層隱現紋理。有腺毛及腺鱗。單細胞非腺毛長20-28μm,莖的稜處有少數多細胞非腺毛,長可達750μm,表面亦有疣狀突起。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100g,置揮發油測定器中進行蒸餾,所得粗揮發油用乙水硫酸鈉脫水,回收乙醚得揮發油。取揮發油0.1ml溶於石油醚1ml中作供試品液。另以α-蒎烯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矽膠G-CMC薄板上,用已烷展開,置紫外光燈***365nm***觀察,供試品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的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