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關愛留守兒童的心得體會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而關愛“留守兒童”則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天一大早,開啟電視看見了山東衛視有一個節目叫“第六屆全國華人網路春晚”這個節目主要是說:有許多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在外打工,常年見不到,每天穿的是破破爛爛的衣服,吃的是方便麵,過的是困難的生活。

  當記者去採訪時,他們一個個熱淚盈眶地說:“我們想要一個新書包,我們還想和爸爸媽媽團圓一起過春節。“當場有許多觀眾都哭了,包括坐在電視機前的媽媽也哭了,我也想哭了可我始終在鼓勵自已:哭是沒有用的,要堅強,你一定要相信,她們會達成自已

  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我們,一個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擁護之下的孩子,其實我們根本不能和他們相提並論。我們有爸爸媽媽;有可口的飯菜;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條件良好的學校;有爸爸媽媽每天的擁抱……可他們有什麼,他們連一個新書包都沒有,我希望我希望我現在能好好學習,幫他們完成願望。

  加油吧,幫他們完成心願,也是幫自已完成心願。

  篇二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大城市裡打工,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現在,在我們如此享受著這些便利時,我們也想一想那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

  那些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相伴的則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他們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關心,而且還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過早揹負起生活的重擔,臉上也少了笑容。

  記得,那是過節的時候,我帶了好多的書和食品來到了一個留守兒童的家中,我幫助他一起幹家務,由於我平日干的活並不多,所以顯得十分的笨拙,還總是幹錯事,她看著我的樣子笑起來,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叫了其他的留守兒童來到了一起,我們一起吃著我帶來的食品和他們自己做的食品,覺得特別的好吃,下午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到麥田裡,大家都講著自己的故事,他們也給我講了許多關於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故事,在講時,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們是那樣的幸福、快樂!我們還玩了許多他們小時候的遊戲,大家都十分的快樂!雖然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節日了。

  其實,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精神上的,現在,社會給予了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而我們可以在學習上多幫助他們。盡我們最大的可能,在過節日時,可以和他們一起過,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他們交朋友等等!

  總之,用心去和他們交往,會讓他們很幸福,快樂的!我們應用心去幫助他們

  篇三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淮海工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灌雲縣下車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時間內,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簡訊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絡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