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閱讀答案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是北宋黃庭堅的詞作,據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是戲擬王安石集句詩之作。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閱讀材料

  菩薩蠻

  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閱讀題目

  ***1***“江山如有待”運用了何種手法?請賞析其妙處。***3分***

  ***2***該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詞的內容進行賞析。***4分***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閱讀答案

  ***1***【答案】①運用擬人手法。***1分***②作者不直接述說自己嚮往大自然的美好,而從對方著筆,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2分***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學作品的修辭手法的鑑賞能力。考生要判斷手法,並對手法分析和情感判斷。

  ***2***【答案】①表達出作者喜愛自然、追求淡泊寧靜的生活的思想。***1分***;②上片借景抒情,描繪了風景優美、閒適怡人的溪橋野漁圖;***1分***③下片用陶潛的典故表達出歸隱的意圖;***1分***④最後一句運用設問手法,巧妙地明確了作者的追求。***1分***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結合詩句從上下兩片,分別分析。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賞析

  此詞原有序雲:“王荊公新築草堂於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為集句雲:‘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裡。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戲效荊公作。”作者曾批評王安石作集句詩是“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五***,後來不知怎麼,自己技癢難禁,也效法王安石寫了這首集句詞。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閒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一點也沒有剝落前人的痕跡。在一片氤氳迷濛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溼人衣。在溪邊橋畔,有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這不是杜甫的兩句詩嗎?“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在這裡十分熨帖,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從“春風花草香”會使人聯想到“遲日江山麗”以至整首杜甫絕句。由聯想再回到詞意,那麼我們會感到在“春風花草香”後面,不單是春風花草的幽香,而且是“遲日江山麗,……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整個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形勝,四時美景吸引著一切身為形役的江湖遊子投入她溫馨的懷抱,“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後遊》中的詩句,作者嚮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黃庭堅巧妙地移植了這一詩意,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