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學關鍵詞歸類

  學習政治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哲學教材常用關鍵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政治哲學教材常用關鍵詞的總結

  一.基礎

  1.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2.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理基礎分別是物質的反應特性、人腦

  3.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4.事物的相對靜止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6.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7.實踐是人類認識的基礎

  8.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基礎上作出的

  9.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二.根本、基本、重要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關係問題

  2.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矛盾的觀點,基本觀點是聯絡的、發展的觀點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4.矛盾分析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

  6.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

  7.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8.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

  9.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

  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11.聯絡的根本內容是矛盾

  三.途徑、方式、形式

  1.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的重要途徑是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2.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是辯證的否定

  3.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或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是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

  四.本質、實質、性質

  1.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於它的物質性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3.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

  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

  5.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

  6.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矛盾規律

  7.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8.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9.科學的本質是創新

  五..特徵、特點、屬性

  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2.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3.意識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相對獨立性

  4.實踐三個基本特徵:客觀性物質性的活動;有意識有目的能動性的活動;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5.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6.系統的基本特徵: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7.認識具有無限性、反覆性

  六.保證、保障

  1.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七.最、首先

  1.迎接未來科技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勇於創新

  2.社會變革的先導:思想運動或哲學。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

  3.社會的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

  4.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最根本的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5.人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八.如何

  1.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P41

  2.如何實現人生價值P103—106

  九.核心、中心、關鍵

  1.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2.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

  3.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5.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P77

  十.前提

  1.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是生物的反應形式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

  3.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4.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5.同一以對立和差別為前提

  十一.原則、準則

  1.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十二.體現、表現

  1.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

  2.地理環境、人口要素和生產方式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矛盾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4.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選修3

  十三.決定、規定

  1.主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2.物質決定意識、實踐決定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十四.目標、目的

  1.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民族素質

  2.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十五.源泉、來源

  1.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3.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

  4.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5.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是創新

  十六.動力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2.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3.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4.階級鬥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5.理想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強大動力

  十七.精髓、靈魂

  1.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

  4.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5.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勇於批判、不斷創新

  十八.精神

  1.愛國主義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十九.主體、主導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2.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二十.關係

  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的關係

  繼承、發展和創新的關係

  二十一.標準

  1.判斷一種文化是不是先進文化,要看這種文化是否站在時代的前列,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2.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3.判斷新舊事物標準,其根本標誌在於它們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4.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

  5.我們工作做得好不好,一個根本的衡量尺度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

  6.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二十二.主題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共同理想

  二十三.人類特有的

  1.意識是人腦特有機能

  2.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二十四. 出發點

  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