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學知識體系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唯物論部分
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原理內容】辨證唯物論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表現: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也是客觀的,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方法論】1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反對主觀主義。
2還要求人們在實踐中必須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觀性,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意識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我們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物質和意識辨證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方法論】我們要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係,既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反對割裂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
4、規律客觀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論】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反對不講科學,不顧客觀規律的主觀主義。
5、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1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
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3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人們辦事情的過程,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而要把事情辦好,就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方法論】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辯證法部分
一聯絡的觀點
1、普遍聯絡原理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原理:
【原理內容】聯絡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絡當中,事物的聯絡不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觀的,整個世界就是普遍聯絡的統一整體。聯絡是具有客觀性、普遍性、條件性、多樣性、系統性。
【方法論】我們必須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對事物的聯絡進行具體地分析,反對形而上學孤立的看問題。
2、原因和結果相互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原因是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結果是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絡是先行後續的關係,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體因果聯絡中,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承認因果聯絡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絡,這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或者說要求人們自覺提高實踐活動的預見性。
3、整體和部分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
區別:① 二者的內涵不同;② 地位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③ 功能不同,這又有兩種情形: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
聯絡:① 二者不可分割:整體有部分構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就無所謂部分;② 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效能狀態及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效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效能會對整體的效能狀態起決定作用;③ 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整體和部分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辦事情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域性思想,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區域性,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二發展的觀點
1、物質和運動相互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割裂物質和運動二者聯絡的兩種錯誤觀點。
2、運動和靜止相互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方法論】要求我們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還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辨證關係。
3、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原理:
【原理內容】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但是,事物的變化、發展不是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的,而是有著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無法違背的客觀規律。 2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
【方法論】承認客觀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在事物運動中把握規律。
4、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水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① 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② 要弄清事物所處的階段和地位;③ 要有創新精神,堅持與時俱進,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5、內外因關係的原理事物發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內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視情況而定恰當選用其中的觀點
6、量變質變關係原理事物發展狀態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必然結果。
【方法論】1、要求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2、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也能引起質變,要學會優化結構。
7、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事物發展趨勢原理、事物發展途徑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我們應正確對待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堅定信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觀點
1、對立統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同時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堅持兩點論。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是世界上諸種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它構成這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表現在:①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② 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③ 事物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一刀切”“一風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證統一的。它們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它們在不同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方法論】1有助於我們掌握或者說要求我們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有助於我們掌握或者說要求我們做工作時要運用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學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5、主次矛盾的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複雜事物的多個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同時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統籌兼顧次要矛盾.“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突出任務”、“核心問題”、“放在首要地位”
6、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則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 “抓主流”、“辨方向”、“識大局”分析形勢、“判斷性質”、“佔主體”
7、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原理內容】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兩點和重點的統一。什麼是兩點論和重點論?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做到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8、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點論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我們應該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原理:
【原理內容】1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絡、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學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它根本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力量的推動,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聯絡變化和發展。
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逐步學會用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認識論原理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原理:
【原理內容】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絡的三個方面:①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② 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③ 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幹勁等。
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現象與本質相互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
【方法論】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認識了本質,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現象,也才能指導實踐。這要求我們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1區別:① 含義不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② 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階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階階段;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③ 作用不同:理性認識能比感性認識更好地指導實踐。
2聯絡:①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② 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大膽實踐,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佔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又要善於思考,對佔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5、認識總是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而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方法論】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6、認識的根本任務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並能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因為:① 從現象與本質、規律的區別來說,認識了現象不等於認識了本質和規律;② 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③ 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積極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重大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承認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同時重視社會意識的能動反作用。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
第一、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
第二、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中指向就不同。
第三、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樹立和堅持科學的價值觀,充分發揮正確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3.正確價值觀的評價標準原理
【原理內容】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
【方法論】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價標準,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以便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4.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係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首先,是因為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係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為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再次,它是我國人民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力量源泉。
【方法論】堅持集體主義。
反對:片面強調個人利益抹殺集體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不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強求一致的價值要求;藉口國家集體利益而忽視、否認對個人正當利益的尊重和維護。
5.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係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包括社會、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相促進而共同發展。
但二者之間也經常發生不一致的情形,集體利益是全域性、長遠利益,而個人利益一般表現為區域性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論】集體主義原則要求個人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為了集體利益放棄個人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及至生命來保衛集體利益。同時,要求集體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的關係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方法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揚集體主義的重要調節作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要顧全大局。
反對: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已經過時的觀點;地方主義、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1.個人活動和社會發展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當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時,就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就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個人活動又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即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環境、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個人活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根據社會條件和規律從事個人活動,使個人得到發展,同時通過進步的個人活動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反對:割裂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係,片面誇大個人活動的作用;忽視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環境的制約作用的唯心主義錯誤。
2.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區別,不能等同,社會起著根本的、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運動及其發展。
【方法論】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同時又要為社會的進步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
反對:把個人與社會對立起來,把個人凌駕於社會之上,並且過分地誇大個人的需要、個人的意志,把某個個人看作推動歷史前進的具有決定性的力量。
3.人生價值兩方面內容及其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人生價值包括兩方面:一是社會價值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通常稱之為貢獻。二是自我價值即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通常稱之為索取。二者是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個人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發展,是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處於首要地位;索取是人生價值的基礎前提和條件,個人從社會那裡得到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又會激發起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方法論】既不能否認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也不能否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個人價值的實現,必須從兩個方面的關係中體現出來。
4.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原理
【原理內容】在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是第一位的,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是人生價值的可靠標誌。也充分體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同社會和他人聯絡起來,積極地為社會、為他人作貢獻,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方法論】在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時,不能僅僅以他從社會取得多少東西來衡量,而主要地應以他對社會作出的貢獻的多少來衡量。要求我們把自己與社會,與人民聯絡起來,竭誠地為社會、為人民作貢獻,使個人的自我價值得到實現。
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
5.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的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是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兩種基本形式。我們衡量人生價值既要看物質貢獻,又要重視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的貢獻。精神方面的貢獻,特別是優秀人物的思想和行為,對社會的進步具有特殊意義和無法估量的價值。在一定條件下,精神貢獻可以轉化為物質貢獻。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也存在對立的一面。
【方法論】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時,既要看到他的物質貢獻,又要注重他的精神貢獻。要把二者結合起來,而且尤其要重視精神貢獻的特殊意義。
6.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原理
【原理內容】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理想屬於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會的經濟關係和其他社會條件的產物。理想對人們的社會存在產生重大的影響,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鬥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方法論】我們要自覺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並以此指導自己的人生航向。
反對:胸無大志,缺乏人生的理想和奮鬥目標。
7.理想與現實辯證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理想與現實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理想源於現實;理想高於現實;理想又可以轉化為現實。
【方法論】要把理想植根於現實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對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從自己的實際條件出發。
反對不從實際出發的態度;反對把理想與現實混淆起來,一旦看到現實中還存在著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的現象,便對美好理想能不能實現產生懷疑甚至動搖的錯誤態度。
8.實現理想需要艱苦奮鬥的原理
【原理內容】要把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條件,從主觀方面來說,特別需要艱苦奮鬥。這是因為,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中國革命的光榮傳統;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也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方法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頑強的毅力,付出艱辛的勞動,腳踏實地,點滴積累,在奮鬥中實現理想。
應反對認為艱苦奮鬥的精神已經“過時”,從而不願意艱苦奮鬥的錯誤思想和行為。
看過" "的還:
- 高考政治哲學知識體系
- 寶寶夏季飲食寶寶夏季吃什麼好寶寶夏季食譜
- 裝置購銷合同範本
- 打動人心愛情表白句子_關於愛情表白感動人心的話
- 有關六年級數學節手抄報的格式樣板
- 小學生必讀的勵志故事
- 曾仕強講養生
- 釜底游魚的成語故事
- 關於編導藝考面試自我介紹範文
- 怎麼樣最快去除黑眼圈眼袋
- 足智多謀的意思是什麼
- 建築石材購銷合同範本
- 產後斷奶后豐胸吃什麼
- 學好高中生物課的方法有哪些
- 建築裝置購銷合同範本
- 元曲四大家的作品排行榜
- 經典傷感人生說說
- 文化局長會議上的講話材料***3***
- 糧食購銷合同範本
- 山東公務員圖形推理習題講解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