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補腎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男人練習太極拳不僅腰好,身體更好。經常練習太極拳還能緩解精神壓力,給自己做個按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補腎方法。歡迎閱讀!

  簡述太極拳補腎方法

  直腿坐鬆腰法

  主要目的是開啟命門之竅,進而幫助我們儘快鬆腰

  坐在木板上,先將兩眼微微閉上,然後伸直雙腿兩腳併攏,兩腳腳尖要向內翹,身體要直著,上身要與大腿成小於90度角。腰要向後放鬆,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著向後去,下頷回收,玉枕微上提,以此達到頭正的目的。

  特別說明

  直腿坐的過程中,始終都要注意一個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處***即骶椎和尾椎交界處,那裡是腰的氣血流注的地方。

  在身體彎曲的時候,一吸氣,腰要向後放鬆後凸,一呼氣放鬆之後,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頭、髂骨向外張,骶骨往後凸。還要注意胯關節,即腿部肌肉作內旋或外旋用力,然後放鬆,體會哪塊肌肉在動。

  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頭肌使勁往回一縮再一放鬆,再配合著會陰一縮一放,腳尖還可以配合著一蹺一點。經常這樣做,一方面了加強會陰收縮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鬆。

  行走鬆腰法

  可有效的促進我們的生命活力,實現身心健康

  基本姿勢

  保持上身與地面垂直的姿勢,不要前俯後仰,將體重慢慢放鬆地移到後腿,在體重移動的同時,前腿隨著漸漸地放鬆並被動地提起腳跟,使腳尖點地,直到將體重完全移至後腿,前腳完全放鬆,腰部骶椎呈後凸的彎狀。

  隨之,體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與地面呈垂直狀的姿勢,在將體重慢慢前移到前腿。在體重前移的同時,後腿逐漸地隨之放鬆並拖得腳跟提起,使得腳尖點地。

  直至將體重完全移至前腿,後腳完全放鬆,腰部呈豎直狀。在行走的過程中,最好能不間斷向前走。

  特別說明

  走的過程,要放鬆身心,可數著步伐走。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則效果更佳。轉圈走,不僅僅能鬆腰,而且鬆胯的效果也很突出。

  走的時候,要像古人說的:“行如盲無杖,自然依本份,舉步低且穩,踏實方可進。”初習者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走30分鐘~1小時左右,逐漸增加,如為了治病,則最好能達到一次連續走轉1小時30分鐘以上。如身體不適,可適當休息一下再走。

  太極養生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拳種,它有著獨到的鍛鍊方法,歸納起來為“練腦、練氣、練身”。三者密切結合,始而意***腦之所行***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實為內外兼修的鍛鍊方法。太極拳的健身,總的說來是提高身體素質,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練腦

  太極拳對腦的功能起著積極的調節和訓練作用。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全神貫注,意動身隨,內外三合***內三合指意、氣、力相合,即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這些細微,複雜,獨特的鍛鍊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極拳練習過程當中,是對大腦很好的鍛鍊。進而調整身體諸系統的功能,使其趨於正常,諸臟器達到堅強有力,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防身的目的。

  太極拳是“以靜制動,雖動猶靜”, 動與靜結合的鍛鍊方法。這有益於對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節。它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等有顯著療效。如果長期堅持下去,亦可逐漸消除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太極拳強調在周身放鬆條件下進行鍛鍊。它不僅要求軀體放鬆,而且更要求大腦放鬆。在大腦支配下,神經,肌肉放鬆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動脈***高血壓主要表現小動脈收所***得到舒張,同時緩解小動脈壁的硬化。這樣血壓隨之下降,並趨於正常,對高血壓患者更為有利。在腦力,體力勞動後進行全身放鬆,能使興奮的神經,疲勞的肌肉恢復得比較快,這就是練拳比靜止更能消除疲勞的原因。

  練氣

  祖國醫學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的執行主要靠氣地推動,氣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稱為“氣為血帥”;同時氣又能控制血運行於經脈之中,故又稱“氣能攝血”;氣可以促進血的新陳代謝,稱為“氣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導致氣血兩虛,稱為“氣隨血脫”。

  太極拳的氣應包括三個方面,即從肺吸入的空氣,由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精氣”,及“先天之元氣”。這與道家修煉之氣是相通的。

  太極拳練氣是在大腦皮層統攝諸神經系統下,使全身處於鬆靜狀態,隨著深長的呼吸,促使內臟器官和外部肌肉有節律地舒張,收縮,腰,脊,四肢螺旋纏繞將沉蓄與丹田***小腹***之氣,運送到全身,此時末梢神經會產生酸,麻,脹,熱的感覺,即通常所說的“氣感”。有此氣血執行感的人面板紅潤,其體溫可增高1度左右。

  通過氣的執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約有200條毛細血管開啟使用***在平時只有5條左右有血流過***。而毛細血管是依照一定週期來開閉的。因此它們的搏動,,好像給身體增加了幾百萬個微小的“心臟”。這些外圍小心臟的大量開發,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對心臟病的防治極為有利。

  通過肢體的順逆纏繞運動,不僅鍛鍊了肌肉的彈性,而且提高了血液迴圈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產生的 心腦血管的病症。

  練太極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橫膈膜下降的較多。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這是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機能加強,對諸臟腑產生的疾病,如腸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會收到良好的療效。

  太極拳的深長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濁氣,吸入較多的氧氣,提高了肺部的換氣效率,同時增強了肺組織的彈性。這可使肋軟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動度加強,對肺病和肺氣腫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氣時吊襠***指輕輕的收縮肛門肌肉,就像會陰吊著一樣***會陰輕輕用意上提,吸氣時放鬆。這樣會陰一提一鬆,練久了會感到會陰部隨著呼吸張弛起伏。這是肛門括約肌的運動,可防治痔瘻病,脫肛,子宮脫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統疾病。

  練身

  1、軀體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頂頭懸,尾閭收”即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頭貓腰,脊椎萎縮等病態。

  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後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腰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鍊,可增強腎功能,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練太極拳時是否精神貫注,主要表現在眼神上。俗語謂:“神聚於眼”,“眼為心之窗”。練拳時眼神要隨著實手的動作向前平視,動作變化時首先要意動,指揮眼神轉向欲去的方向,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達到“形神合一”。這樣的練法,不僅能使眼球神經得到鍛鍊,也有助於視力的改善和增強。

  4、關節和韌帶

  太極拳要求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在腰脊,關節的帶動下再配合迴旋纏繞運動,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關節,達到節節貫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則能增強各關節的機能和防止其發生退化現象,並有助於關節韌帶、軟骨組織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質量主要看彈性和堅實程度。長期演練太極拳能使肌肉堅實有力,從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難。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伸屈的運動,一方面可使勁法運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產生的有節律的擠壓,對靜脈血迴流心臟會起到促進作用。

  6、腿和腳

  太極拳著重虛實轉換的鍛鍊。不論上肢、下肢、軀幹及內臟各部“處處均有一虛實”。以腿為例,體重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反之亦然。腿部通過虛實鍛鍊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腳為例,當腳跟、腳掌、腳趾相繼下落抓地為實,腳心***湧泉穴***輕輕上提為虛,叫做實中有虛。經常做腳底板貼地,足弓上提的活動,一緊一鬆的虛實交換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的鍛鍊。長久下去,不但可以矯正平足,同時可使足弓增強彈性,達到健步輕靈。

  太極拳能健身治病時確信無疑的,但有一個條件,即必須堅持下去,要把練太極拳當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飯一樣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堅持,就能達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體健壯的鍛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