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功速成的方法有哪些

  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作為內家拳的典型代表,是非常注重內功訓練的。太極拳是功招合一的技藝,沒有肢體運動不成拳。但沒有內功的太極拳,亦不過是肢體的運動而己。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極拳內功速成的方法。歡迎閱讀!

  太極拳內功速成的方法

  太極內功概說

  太極內功概說可分為五部分。1個人因素。2內功種類。3內功原理。4氣功師與太極拳師。5新蘊內功。

  1個人因素:

就修習太極內功而言,修習者本身的素質最為重要。練習內功的人可分為四種。一,極敏感者,一點就通。二,較敏感者,不用很努力就出功夫。三,需精進者,要努力精進才能出功夫。四,不敏感者,此生練死也不出功夫者。

  辨別人屬於何種可從修安般念反應上來確定,無任何障礙者且進展神速的是極敏感者。此種人我遇到過,佔極少數,且大多對武功不感興趣。只有身體痠痛關而無上火關者,是較敏感者,亦佔極少數。有上火關能出功夫者,是需精進者。武林高手大多在此類。而不敏感者佔大多數,所以練太極拳不出功夫是很正常的。另一種辨別方法可從修安般唸到第一步的時間上看出,此以後在科學安般念止息篇中列出。其實楊家三代皆為絕頂高手的原因即是三代五人多數為較敏感者。而楊班侯,楊澄甫是極敏感者。

  2內功種類:

行意拳的樁,八卦掌的走圈,盤太極拳架,皆可練出內功,習太極拳者在兩胯鬆開之前應多走步,貓步,川字步。放鬆功是輔助功,而鬆的程度則是功夫。傳統的道家內功法即感覺內功應是主流內功。但筆者認為算在呼吸內功中的安般念配合太極一起練時,安般守意就是最好的太極內功。而且有練太極拳基礎的人修安般念較易出功夫。

  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而天人界的三寶就是佛法原始佛法,安般念和太極拳。安般念乃是世間珍寶,用來做太極內功是大材小用。現在認識安般唸的人還不多。筆者預計,十年內將有近千萬人修練此功。

  3內功原理:

如果人不是上帝造的,很可能遵循達爾文的進化論進化而來,人在直立之後,跟四肢爬行動物明顯的不同有兩點,人的頸椎輕鬆地托起頭顱,氣血的通暢使得大腦更發達,人成了萬物之靈。但尾椎後翹,腰椎不鬆,氣血不暢使普通人在動作上比其他動物要拙笨。人比猴子聰明但彈跳力和身體靈活程度明顯不足。內家拳修的就是這條脊椎,鬆腰就是要尾閭回收擺正,頸椎部放鬆找到最佳位置就是虛靈頂勁,長久的做到這一點就能“尾閭正中神灌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人的交感神經和其他神經也主要依附脊椎之上。脊椎長直督脈就暢通,天長日久任脈也暢通,就會有氣滿丹田之感。所引起的變化包括帶脈充盈,呼吸放緩等。有人說腹式呼吸的肺活量大,氧氣充足,造成提供的養分充足而產生超常的能量。但如果功夫深厚到了止息的程度,這種理論就很難站住腳。因為一分鐘一次的呼吸,絕對沒有一分鐘十八次的呼吸在相等的時間內所獲得的氧氣多。最新的理論認為,有內功的人在功態下會產生特殊的能力,包括一種不依靠氧氣而靠二氧化碳氣生存的能力。這種理論還有待進一步的證明。但修禪定到四禪的境界時呼吸是停止的。

  4氣功師與太極拳師:

氣功師不一定是太極拳師,太極拳是武術,氣功師的內功要和太極拳架相結合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且要在筋骨肌肉上痛下功夫才能成為高手。好氣功師也是難找,而且他們往往不願向武術方面發展。但練太極拳成為氣功師的也不在少數。其實太極拳本身就是一種高階的感覺動功。李雅軒說,太極拳是氣功,練時別忘了行氣,行氣者何?即慢慢深長呼吸也。又言,太極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氣沉丹田,鼓盪丹田內息,以與連綿不斷之動作做相應。因內息之鼓盪不停,亦自能抽動外面呼吸之氣往來不掇,且細勻深長,如膠似漆。李雅軒智慧第一,太極拳境界第一。從他的話語中可以看出氣功與太極拳的關係。

  5新蘊內功:

中國大陸在十年代曾興起大眾氣功熱。到如今高潮已去,但火種猶存。有些可能還陰魂不散。最初郭林的新氣功治好了一些癌症病人,鶴翔樁的自發功引起了眾多的好奇心。到形神樁則出現了一個小高潮。曾有上千萬人練的形神樁跟楊氏太極拳有著很大的瓜葛。一名形神樁的弟子在博克中說他們老大的師傅的師傅是坐楊氏太極拳的第二把交椅。這應該說的是汪永泉。汪的名望在北京要排在崔毅士之後。不過龐鶴鳴沒有牽強附會在形神樁上扯出汪永泉的名字。龐有能力獨立於世。而汪的另一名弟子卻搞了一堆東西說是汪留下的楊家絕傳。汪系的另一個傳人也出了一本楊氏內功的書,裡面有一部份東東卻是田兆麟的文字。

  大雁功也曾風靡一時,是個不錯的功法,好多人練出功夫來。大自然中心功曾引起一片混亂。這功法有點怪,有人稱其為附體功。這功法是人功倒置,由功來練人。最熱的時候,只見人山人海,各大公園充斥著群魔亂舞之象。這功法首先被河蟹了。

  之後香功再起高潮,這功法有他的奇妙之處,香味由中國飄到海外。

  之後一位武警戰士搖身一變成了天體物理學家,在佛國泰國曼谷的是樂園裡突發靈感,發明了一種跟佛法根本無關的佛家功法。這東西雖然一點佛法也不懂,卻知道佛字招牌勝過金字招牌。一時群情激奮,信徒們練功練得終於找不到北了。找不到北只好向中南衝去。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摺疊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練習太極拳遵循的原則

  1、鬆是放鬆。肌肉和精神都放鬆,採取自然站立姿勢,舒適自然。練拳時動作輕柔圓活,不用緊張用力。由於全身放鬆,血管也就放鬆,便能促使血壓下降,增強血管彈性,加強心肌的營養,有利於防治各種心血管疾病。

  2、靜是安靜、沉靜,全神貫注,摒除雜念,這對調節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獨特的作用,對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3、柔是動作柔和、連貫、不急不躁、上下相隨、內外結合,眼隨手轉、步隨身換,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機配合,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間的協調配合,從而增強人體各方面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

  4、深是呼吸勻細深長,沉靜穩定,氣沉丹田,加強呼吸深度,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加肺活量,對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和幫助肺結核患者康復,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