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時要分清陰陽虛實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太極拳中有多種對稱統一而又矛盾的關係。太極拳的特點是陰陽虛實的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每天堅持練習,初學太極拳要掌握樁功的練習方法,將陰陽虛實貫徹進去。
練太極拳必須具備的條件 ,太極宗師說,學好太極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太極拳是一門高階的藝術。
根據他的觀察和畢生練習太極拳的體會,他說,一般練好太極拳要具備有以下一些條件。
太極拳的創編結合了道家哲學思想中的陰陽變化,陰陽變化始終貫徹整套拳法練習,在練習中,要注意腳下虛實的轉換。
首先是自己的愛好,知道太極拳的功能。
其次是要有明師,即真正懂得太極拳的老師。
三是有練拳的地方。
太極拳講求天人合一,環境因素也會影響練拳效果,練習太極拳最好選擇環境優雅清靜的地方,這樣更容易入靜。
四是有練拳的時間。
五是能下苦功練,願意吃苦,樂於吃苦。
六是有恆心。這些條件是對以提高太極拳技擊水平為目的的練習者而言的,一般以健身為目的的人不必如此嚴格要求,但努力做到會有更多的收穫。
太極宗師用這些條件來觀察當今學太極拳的人,認為具備這些條件的人不多。這主要是因為時代不同了,社會環境不同了,太極拳的主要功能減弱了。
一些練太極拳的人不是缺這個條件就是缺那個條件,所以現在太極拳界的人才比不上前輩。他說,太極拳界在楊少侯、楊澄甫以後,真正懂太極拳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了。若說練到楊少侯、楊澄甫那樣功夫的,當今沒有。
第一,管好幾大要點
總體來說,太極宗師認為,練好楊式太極拳要管好幾大要點,這些要點管好了,也就等於基本掌握了楊式太極拳的練法了。
首先,練每一個動作時必須先有意識,也就是意識要先於動作。比如“起勢”,雙手俯掌徐徐上提時,必須先有上提的意識,提到與肩平時,要先有下落的意識,然後兩手再慢慢下按。意識與動作要配合上,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如此。
這種意識引導動作的練習練久了,練拳者就會進入一種境界,在夜間,四周靜悄悄的,你全身心地投入練太極拳,意識與動作配合上了。
全身感到非常舒服,周圍沒有一點聲音,渾身輕飄飄的,好像你不知為你,也不知累,除了太極拳的意念外,其他一切雜念皆無。
他常常見到一些人練太極拳時,意識不能先導,動作與意識分離,他說,這是會影響練拳質量的。
第二,腰帶弧形運動
練太極拳要以腰為主,這是練太極拳的人經常說的。太極宗師說,不但太極拳的練法講求以腰為主,中國其他流派的武術、西洋武術以及其他一些體育競技運動也都講以腰為主。比如舉重,光靠兩手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勁。
但太極拳用腰跟其他武術和運動的用腰不一樣,練太極拳要由腰帶動四肢和身體其他部位沿弧形慢慢轉動,不是直來直去,每一個動作都由腰來帶轉,使腰身與腳手的動作連在一起。
他以“雲手”一式為例說明:“雲手”動作的完成靠腰左右轉動帶動胳膊、手,左右上下弧形轉動,帶動腿的抬、收、伸,在腰的主宰下,全身各部位都在做弧形運動,不能只動四肢,不動腰,或腰手分離。
他再以“搬攔捶 ”為例說明搬是腰帶右拳左轉,接著腰帶右手右轉,帶左手攔出,然後腰帶右拳向前打出,不能只是動兩手,也不能右拳、左手離開腰的運轉而亂動。總之,在腰的主宰下,上下可貫穿一氣。
在腰帶動四肢執行時,太極宗師認為必須貫徹“勁以曲蓄而有餘”的要求。太極拳的動作沒有直來直去的,曲蓄有餘,在使用時才能夠靈活。直了,勁就用完了,會僵滯,易受人制。
所以練太極拳時,腿、胳膊、手都不能是直挺挺的,要有一定的弧度,但又不是軟塌塌的,軟塌不是含蓄,也不圓滿、沒有氣勢。
練太極拳時,腰帶弧形轉動,速度必須快慢均勻,打一套拳,從頭到尾,要式式均勻,不是隻某一個動作或一組動作均勻。動作均勻,一動無有不動處,上下也就相隨了。
第三,眼要平視,看到手,但不能死盯住手
太極宗師認為,太極拳有手、眼、身法、步的傳統要求,眼法在練太極拳時很重要。他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求:練太極拳時,眼必須看到手,但不是死盯著手。
眼要隨手轉,看到手後,眼神要從主手的方向平視出去,切忌板滯和四下野顧。他以“打虎式”為例,有人練這一式時,眼看的方向與手打的方向不一致,拳打向身前,眼卻看另一方向。
他認為這樣不對,眼必須從上拳打出的方向看出去,沒有看這打那和看那打這的道理。
專家認為,練楊式太極拳一般眼要平視,過去曾稱太極拳為“四平架”,其中“一平”是眼平,無論轉左轉右,或前進後退,眼都要平看。
第四,分清虛實
太極宗師認為,。太極拳的動作每一式中有虛有實,有陰有陽,實者為陽,虛者為陰,陰陽虛實交替變化,應貫穿到太極拳的練習中來。
第五,動作要做到無過、無不及,要適中
太極宗師認為,太極拳練起來,過與不及都不對,他用吃飯作比喻:一個人餓了,應該吃3碗飯就飽了,卻吃了5碗,這就過了,肚子會撐得不舒服。
如果只吃1碗,也不行,那是不及。練太極拳一招一式都要掌握適中這個度,如何掌握這個度,要靠自己的練習和揣摩。
太極宗師經常引用拳訣上一句七言:“輕靈活潑求懂勁。”他解釋說,輕靈不是浮漂,要有沉著,而沉著也不是呆板。如果追求輕靈,一點勁都不用,這不對;追求沉著,用了死勁,也不行,這都屬於過與不及。
他認為,練太極拳一定要把握好無過與無不及這兩個關,把好了這兩個關,就掌握了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
太極宗師反覆說明,練太極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的要求要領不是一聽就懂、一說就會練的,但是必須要知道該怎麼做。方法不對頭地瞎練,只會是越練離太極拳的境界越遠。
太極拳陰陽虛實,腳下變化
太極拳的拳論創立結合了陰陽學說,所以太極拳的每個動作姿勢的變化實質就是陰陽的變化。
拳論要求練家要注意陰陽變化,拳論雲:“變轉虛實須留意。”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說到底練拳、技擊中的陰陽變化在腳下。也許有人質疑,練拳時腳下來得及進行陰陽變化,技擊中雙方變化多端恐沒有時間注意腳下變化。
這種疑問可以理解,但敬請放心,在任何千變萬化之中,周身總體陰陽變化仍然在腳下,不可能在任何別的部位。因為你每天練拳早已習慣腳下陰陽變化,習慣成為自然,無須再去想用腳去變化陰陽。
太極拳的陰陽變化,其實就是現代拳家所說的虛實變化,這些變化都是因為腳下的變化。
每天練太極拳在動靜、開合、虛實、陰陽中訓練自己的感覺,日久達到在任何非常狀態下,腳的陰陽變化運用自如。拳論開宗明義:“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太極拳講究陰陽,沒有陰陽就不是太極拳。
因為太極拳的拳理源於老莊哲學,源於《易經》之陰陽變化。太極陰陽是拳之核,是拳之魂,是拳之母,太極拳之特性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