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我國一項傳統的體育健身專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動作要領一、虛靈頂勁

  虛靈頂勁是指演練太極拳時,始終保持頭容端正,百會穴輕輕向上領起,有繩提之意。此為演練太極拳最基本的要領之一。

  要想做到虛靈頂勁,須先弄準百會穴的位置。百會穴位於人體頭部頂端中央的發旋處,也即後髮際正中向上七寸處,又稱三陽、三陽五會、五會、巔上、天滿、維會、泥丸宮、嶺上、嶺上滿天等,為人體之制高點。很多書籍中都說,百會穴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

  清氣如何上長?《拳經》說:“頂勁者,是清氣上升於頭頂也。”如果中氣不向上領,正氣機塌,四肢癱軟,無湧上頭,頭重腳輕,足下不穩,扭轉不靈,氣脈不通,橫氣填胸,有損身體健康。

  頂勁又不可不及,不及則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論》說:“中氣上提,若有意,若無意,不輕不重,似有似無,不過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頂勁,頂勁領好,全身精神為之一振。”

  虛靈頂勁,既是打拳必須嚴格遵循的基本要領,同時又是一種拳術境界。

  一開始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把握要領,這樣以後的練習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但儘管如此,演練者從一開始,就須嚴格遵守虛靈頂勁的要領。

  非如此,難於練好太極拳,不會產生清氣,也不會有以後的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隨心所欲的通達和自如。

  動作要領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開胯屈膝的同時胸脯向內微微含住,心氣下降,兩脅微束,腰勁自然下塌,周身血脈流暢無阻;要塌腰,必定含胸。兩者不能分開進行,而要互為前提,互為照應。

  含胸要含住勁,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則會引起氣擁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輕,腳腿上浮,重心不穩。

  含勁要四面包涵住,卻不是緊緊收閉,而要“胸虛如磐”。《拳論》說:“中間胸腹自天突穴至臍下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謂含住胸,是為合住勁,要虛。”“胸間鬆開,胸一鬆,全身舒暢,不可有心,亦不可無心。

  自華蓋至石門要虛、含住,不可令橫氣填於胸中。”“胸膈橫氣卸到腳底,即不能,亦當卸至丹田”。也就是說在氣未能貫注周身時,即使不可能下沉直達湧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貫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駝背,經脈、骨骼彎曲受壓,氣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軟,軟則失去靈勁活動。

  《拳論》說:“腰為上下體樞紐轉關處,不可軟,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時,“腰勁貫下去貴堅實。”“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似上下兩奪之勢,其實一氣貫通,並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時進行,則擊身骨節處處開張,丹田中的清氣方可上長、暢通至百會穴,下沉之氣也可順利下沉達於湧泉。周身氣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氣貫通。

  六分至心,分作兩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宮貫到左、右指;其餘四分,化作兩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經骨縫貫至左、右趾,以保證虛靈頂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