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派太極拳六十四式歌訣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懶扎衣法意遲遲 單鞭揮出步隨移 高抬手式朝天望 白鶴展翅半斜欺

  摟膝么步分左右 手揮琵琶似展旗 搬攔捶式么步進 如封似閉向前欺

  抱虎推山低頭看 回身又使懶扎衣 肘底看拳防肘下 倒捻猴兒卸步推

  斜飛猱進行么步 提手上步擠相隨 白鶴展翅當場舞 摟膝么步肘底捶

  伏身進步接針去 閃出通背痴疑疑 撇山一捶回頭看 卸步搬攔捶法奇

  上式又使攬雀尾 單鞭揮出步前移 手分白雲朝上望 高探馬式將敵迎

  左右指腳隨身換 轉身蹬腳門路更 進步栽捶連三點 翻身撇捶把捶橫

  雀地龍形綿又軟 回身飛起腳當空 披衣蹬腳直如箭 轉身蹬腳快似風

  上步搬攔捶更好 如封似閉勁如弓 抱虎歸山重出手 斜拉單鞭式如鷹

  野馬分鬃斜身靠 玉女穿梭運神功 單鞭拉開騎馬式 雲手下式風垂翎

  金雞獨立高提腿 倒捻猴兒軟又鬆 斜拉單鞭雙飛燕 左提手式攀龍尾

  白鶴展翅身形軟 摟膝么步肘底捶 轉身又拉單鞭式 海底撈月向下捶

  蹲身閃閃推猿背 手攬雀尾牽帶推 扭項拉開單鞭架 分開雙手向雲飛

  推窗望月高探馬 獅子搖頭雙擺蓮 摟膝么步捶更好 搭衣攬手摩肩靠

  老熊當道單鞭立 蝴蝶翻飛雲手穿 上下貓行七星步 下步跨虎立如山

  展轉回身擺蓮腿 左右射虎把弓彎 摟膝么步把手搬 如封似閉緊相連

  太極拳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

  太極拳。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