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創造太極拳的三大目的

  太極拳作為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最大的好處莫過於能強身健體,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練習太極拳的行列中。那麼古人只是單純的為了強身健體才創造出太極拳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古人為什麼創造出太極拳

  古人之所以創造出延續至今的太極拳,目的有三個:一是健身,二是防身,三是修身。

  太極拳的健身功能是太極拳的第一個層次,也是最基本的功能,無論是哪一家的太極拳,都具有比較好的健身祛病功能。

  武式太極拳的健身功能,是由它的立拳根本所決定的,這個根本就是兩句歌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太極拳最終的目的不是技擊,而是通過練習來強身健體,達到修養身心,完善自我,最後益壽延年。

  為什麼修養身心就能益壽延年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欲則剛”。在生活工作中,我們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心胸開闊,就能達到生理上的健康。

  武式太極拳從立拳的根本,到理論指導,其最終目的都是“益壽延年不老春”,它與其他的運動健身方式相比較,更注重在深層次上的修養身心。

  武式太極拳不僅能夠鍛鍊強健的肌肉、體魄,而且通過對肌肉、體魄的鍛鍊,培養元氣,最後達到自我完善,使人體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達到健康。

  武式太極拳的特點首先是“意氣君來骨肉臣”,就是說,我們在鍛鍊中,最終要達到的標準就是意氣為君,骨肉為臣。

  因此,武式太極拳不僅是肢體運動,還是意氣運動,其最重要的是意氣運動。

  在這一點上,太極拳區別於其他的運動方式,比如跑步、打球,這些運動方式雖然也能夠健身,但是他們不是“意氣為君,骨肉為臣”。

  太極拳這種意氣運動有很深刻的內涵,在《五字訣》中第一點就要求“心靜”,人只有在心靜的狀態下,才能遇事不慌,正確地處理各種事情。

  人只有保持一種平和、安詳的心理狀態,才有益於身體的健康;人只有在平心靜氣的心理狀態下,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避免繁雜的表面現象消耗自己的腦力、體力。

  因此,心靜、意專的意氣運動,對修身養性有著獨特的作用。

  其次,在拳架的練習上,武式太極拳也有獨特之處,它不是用動作帶動呼吸,而是呼吸自然,從而引動內氣在體內執行,練功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達到“腹內鬆靜氣騰然”的境界。

  在練習中,武式太極拳是一步一樁,虛實分清,不斷地調節自己重心平衡,它是活的樁功,這有利於對人體骨骼肌肉的鍛鍊。

  總之,武式太極拳在內是以內引外,達到呼吸深長,從而鍛鍊人體的內臟器官。

  在外是通過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剛柔相濟的動作,按照獨特的身法要求——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這樣一弓一撐地反覆錘鍊,來培養一往無前的豪氣,鍛鍊人體的肌肉骨骼。

  久而久之地內外修煉,人體內正氣浩蕩,陰陽平衡,內臟器官各安其位各司其職,身體中正安舒,骨骼強健肌肉發達。

  同時,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人的意識也是處於一種心曠神怡、天人合一的狀態中,身心愉悅,氣定神閒。

  這樣從精神到肉體地修煉,就能使人益壽延年。這是一種很高層次的養生之道,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當前全民健身運動中,有著積極的作用。

  為什麼要練太極拳

  當今社會五彩繽紛,各種健身方法很多,光各種拳術就有幾百種,我們為什麼要提倡練習太極拳呢?上面談到了"太極拳是一種按照中國傳統道教陰陽學說的理論。

  通過柔和緩慢的形體動作,達到協調一致,內外三合,尋找人類健康長壽法則,這個定義要與其他形式的健身術、拳術區分開來。

  尤其作為拳術,太極拳與其它拳術有本質的區別。因為其它拳術大都是為了訓練技擊的效能。然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呢?每個人都長著相同的兩隻手、兩隻腳,一個人要想絕對有把握地打敗另一個人。

  就必須進行超常的訓練,承受常人所不願承受的痛苦,因此也就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有的甚至留下難以治癒的隱患。造成了人體自身的不協調。要想獲得超常的功能,還必須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承受磨練,結果違反了人類順應自然生存的常規,形成了人與自然的不協調。

  當這些超常的訓練到一定程度後會成為練習者的資本,去到處炫耀爭鬥,形成了個體與社會的不協調。

  但練習太極拳則不然,因為練太極拳是在不斷追求人體本身、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協調,在這個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要不斷開闊自己的胸懷,平衡自己的心態,開發自己的智慧,提高自身的修養,強健自己的體魄。

  這是其它任何一種拳術、健身術所不能比擬的。所以,練習太極拳是現代人應該掌握的一種最好的健身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