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秋季養生調節方式
“一場秋雨一場寒”,中秋後,晝熱夜涼,氣候變化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若不注意養生保健,容易患病或舊病復發,所以古人稱秋季為“多事之秋”。中醫秋季養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醫秋季養生方法,歡迎閱讀。
中醫秋季養生方法
1. 節食慾 秋季切忌暴飲暴食,同時也要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
2. 忌悲傷 放鬆心情,不要悲傷,這樣可以養肺氣護津液。
3. 常梳髮 經常梳理頭髮可以擴張皮下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頭腦清醒易除疲勞。
4. 面多擦 用雙手或乾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紅潤。
5. 舌舔顎 用舌頭舔牙齒上顎,可以起到提神、補氣、養心的作用。
6. 齒數嗑 牙齒多活動,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齒健康,有助於消除疲勞。
7. 吐濁氣 多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統機能。
8. 嚥唾液 嚥唾液可促消化、開胸理氣、增加內臟和氣管功能,延年益壽。
9. 目運轉 經常走出戶外,眺望遠方,結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腦解乏。
10. 耳常彈 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聽聽音樂啟用聽覺神經,有助於減輕疲勞。
11. 脊背暖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及時地增減衣物,防止感冒,保護五臟六腑。
12. 胸宜護 保持體溫,可以增強免疫力。
13. 腹自揉 用手掌按摩腹部,適當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積、益氣強身。
14. 穀道提 收縮、上提肛門,可以提神補氣。
15. 肢節搖 甩甩手,踢踢腿,增強活力,消除疲勞。
16. 足心搓 每天洗腳按摩腳心,可以消濁通絡、解除疲勞,起到吐故納新的效果。
17. 淨體膚 秋天乾燥,應多用手揉搓身體,可以解除疲勞,使人精神煥發、延年益壽。
中醫養生秋季養生之六調
調節情緒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於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別是身臨花木凋零,秋風蕭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首要。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外出觀賞風景,喜悅溢於言表,可使憂鬱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樂趣。
調養起居 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為了提高人體在冬天的禦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們,應特別進行秋季鍛鍊,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調節飲食 遵循季節變換的規律,科學進食,由內而外地調養,這就是食療的功效。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的食慾普遍增強,此時千萬記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腸胃。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多補充水分,多吃水果與綠葉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調護運動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這不但是在進行“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充分的準備。 此外,郊遊登山是一項適宜秋季的鍛鍊專案,不僅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臟的收縮力增大。
調節溼度 秋季空氣中的溼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面板乾裂,毛髮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溼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中藥調護 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製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蔘、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如果出現面板與口角乾燥、口舌生瘡、咳嗽、毛髮脫落等,即“秋燥”現象,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的補品或藥粥。如沙蔘、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