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的種植技術​
木瓜又叫海棠梨、鐵腳梨,性溫、味甘酸,主產四川、 湖北、安徽、浙江,而以安徽宣州木瓜為佳。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木瓜的種植技術簡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木瓜的種植技術簡介
木瓜實際是番木瓜,番木瓜產於華南及雲南等地,稱為番瓜、蓬生瓜、文冠果,未成熟者可作為蔬菜食用;成熟後可當作水果生食,又因有通乳之能,適宜產婦缺奶之人食用,故又稱“乳瓜”。果皮光滑美觀,果肉厚實細緻、香氣濃郁、汁水豐多,甜美可口、營養豐富,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萬壽瓜”之雅稱,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木瓜富含17種以上氨基酸及鈣、鐵等,還含有木瓜蛋白酶、番木瓜鹼等。
木瓜有健脾消食的作用。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木瓜中含有一種酵素,能消化蛋白質,有利於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因此有健脾消食之功。吃了太多的肉,脂肪容易堆積在下半身,木瓜裡的酵素,可幫助分解肉食,減低胃腸的工作量,讓肉感的雙腿慢慢變得更有骨感。它獨有的番木瓜鹼具有抗腫瘤功效,並能阻止人體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合成,對淋巴性白血病細胞具有強烈抗癌活性。木瓜所含的齊墩果成分是一種具有護肝降酶、抗炎抑茵、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等功效的化合物。
木瓜的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溼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我國南方較溫暖的地區均可栽種。
木瓜的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株或扦插繁殖。種子繁殖:11月待果實變黃稍軟有香氣時採摘,放置後熟數日,取出種子播入苗床內,行株距為15cm×***10-15***cm,深6cm,每穴2-3粒,覆土3cm。春季苗高50-60cm時移栽。穴距70-100cm,行距150-200cm,深30-40cm。每穴放腐熟肥3-5kg,每穴栽2-3根苗呈三角形,覆土,踏實,澆水使根與土緊密結合,保持土壤溼潤。成活後培土1次。分株繁殖:在3月前將分櫱的幼株從根部連帶鬚根掘起移栽。扦插繁殖:春季2-3月間,剪取木瓜樹苗較嫩的枝條,扦插於苗床,待成活後移栽。
田間管理
春、秋季結合施肥進行中耕除草,冬季鬆土時進行培土,以防凍保暖,開花前可施土雜肥,以促進枝葉生長且利開花。整枝於12月至翌年3月間進行,成年樹每年1次,剪去病、枯、衰老枝,使樹型為內空外圓,以利開花結果。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葉枯病,冬季清園,發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蟲害有桃大尾蚜,可用10倍菸草石灰水浸液防治。桃蠹螟可檢去病果集中處理,幼蟲初孵期噴2.5%敵殺死3000倍液防治;星天牛在成蟲發生期晴天捕殺。
木瓜的藥理作用
保肝作用
以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損傷,自造型之日起,以10%木瓜混懸液按每日300mg/100g體重,給大鼠灌胃,連續10d,同對照組比較,給藥組肝細胞壞死和脂變較輕;可防止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並促進肝細胞修復,顯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轉氨酶水平。
抗菌作用
抗菌藥物篩選發現木瓜有較強抗菌作用。新鮮木瓜汁***每1ml濾液含生藥1g***和木瓜煎劑***1g/ml***對腸道菌和葡萄球菌有較明顯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徑在18-35mm;對肺炎鏈球菌抑菌作用較差,抑菌圈直徑8-12mm。較敏感細菌有志賀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及其變種、致病性大腸桿菌、普通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腸炎桿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等。木瓜注射液***去鞣質***濃度1g/ml,仍有相似強度的抗菌活性。0.1mol/L氫氧化鈉調木瓜汁pH為3、4、5、6、6.5、7.5進行抑菌試驗,結果隨pH提高木瓜抗菌作用減弱。以木瓜水溶性部分中分離提取木瓜酚經體外抑菌試驗證明,其抑菌作用明顯,對各型痢疾桿菌抑菌圈為19-28.6mm。
其他作用
曾發現木瓜提取物對小鼠艾腹水癌有抑制作用,該提取物為熔點177-178℃的結晶。木瓜提取液85mg/d腹腔注射,共7d,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呈抑制作用。
木瓜的味道香甜多汁,木瓜中含有的營養成分是非常多的,其中包括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特別高,是西瓜及香蕉的五倍,維生素c可以起到預防感冒的效果,所以多吃木瓜可以有效的預防感冒。
一般來說顏色越深的水果和蔬菜營養價值就越高,木瓜的肉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胡蘿蔔素食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能有有效對抗破壞的身體細胞,常吃木瓜還可以達到防癌的功效。
木瓜還有潤膚美容的功效,木瓜性溫不寒不燥,可以使人體吸收的營養更加充分,讓面板變得光潔柔嫩,減少皺紋讓面色更加紅潤。木瓜還能結解暑氣,也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在夏天燥熱的時候可以吃木瓜,既可以防暑還能止咳,也可以補充人體的水分。
冰糖木瓜具有清熱潤肺的功效,適用於肺熱乾咳,虛熱煩悶等病症。將木瓜去皮以後切成塊,去籽,把木瓜放到鍋內然後放入一些冰糖燉上20分鐘,喝了冰糖木瓜以後可以有效的補充人體的養分,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用藥禁忌
1.《食療本草》:不可多食,損齒及骨。
2.《醫學入門》:忌鉛、鐵。
3.《本草經疏》:下部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