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黃瓜的種植技術
南瓜也有迷你版?那肯定很吸引人,你知道迷你南瓜怎樣種植嗎,它的種植要注意什麼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迷你黃瓜的種植,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迷你南瓜秋季保護地栽培
迷你南瓜為保護地栽培專用品種,生長勢中等,莖蔓長2~2.5米,節間短,分枝中等,主、側蔓均可結果。極易形成雌花,連續著生能力強,雌花出現早,秋季保護地栽培主蔓第8節,側蔓第6節著生第1朵雌花。幼果淡黃色,成熟時果面帶有蠟質,果皮黃色,條溝處果皮深黃色,果實扁圓形,帶有10條條溝,單果重270g。
播種育苗 8月上中旬播種,播前用55℃溫水浸泡15—30分鐘,清洗後浸種5—6小時,置於30℃恆溫箱中催芽也可直接播種,待種子露白後,播入育苗盤中。也可以浸種後不催芽,直接播種。
定植 選擇2~3年內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種植。清理前茬的殘留枝葉、雜草及農膜採用小棚栽培。在每個標準大棚長30米、寬6米中搭2個小棚,棚寬2.5m。在小棚架二邊做60釐米寬的畦,畦高15cm,施入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000kg左右、複合肥30kg,一次施入,要求土肥充分混合,定植溝畦高15cm,並澆足底水,覆黑色或雙色地膜,降低地溫。小苗子葉展平後1—2天,在傍晚定植於大田,每畦中間種1行,株距35cm,澆足定根水水中加入綠亨1號配成5000倍液。定植後依據情況適時補水,遇晴天氣溫高時,可用遮陽網遮陽降溫,一般上午9時左右遮,下午4時左右揭去。
調控溫溼度 定值活棵後,嚴格控制好溫溼度。白天做好遮陽工作,加強通風,及時補水,確保中午溫度不超過38℃,植株葉片不失水發軟。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遇連續高溫乾旱天氣,應要嚴格控制大棚內的溫溼度。後期應加強保溫,防植株早衰。
合理施肥 活棵後、生長中期、結果期適當進行追肥,結果期根據瓜苗長勢,在傍晚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和尿素水溶液。
搭架、整技、引蔓 當南瓜有7—8片真葉時及時搭架,採用單蔓整枝,留1條主蔓,其餘均可摘除。當瓜蔓達到10片真葉時,及時引蔓上架,使枝蔓均勻分佈,通風透氣,便於以後授粉。隨後根據瓜苗長勢分批進行引蔓,並摘除基部老葉、病葉。
人工授粉 定植後35天左右,選擇10節以後的雌花進行人工授粉。以後可每隔2—3節留1個果,每株留5個果。授粉一般在上午8點之前進行。
防治病蟲 迷你南瓜易受蚜蟲危害,可用捕快、一遍淨等噴施。秋季栽培最易發生病毒病,預防應控制好棚內溫溼度,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防治蚜蟲。以增強植株生長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防治可用病毒K800—1000倍液、0.1%的磷酸二氫鉀或0.1%尿素,連續噴施2~3次,每次間隔3天。
適時採收 授粉後30—35天即可收穫,採收老瓜的在授粉後第45天採收。採收宜在上午進行
幾個奇異南瓜品種簡介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奇的南瓜品種,其顏色有紅、黃,金黃、綠、白等,外形有球形、飛碟形,洋梨形、佛手形、皇冠形等,頗具觀賞價值,大棚和露地都可栽培,特別適宜公園、陽臺、綠化美化、觀光農業栽培。
現將目前較流行的品種介紹如下。
1瓜皮南瓜 果形扁圓形,瓜果表面不光滑,由翠綠和白色條紋兩色相間組成,酷似西瓜,故稱“瓜皮南瓜”,果實直徑6cm,高4cm,平均單果重130g。
2金童南瓜 果實和皮金黃色、扁圓形、表面有縱向稜溝,外形美觀,單果重100g,果實直徑70cm,高5cm。
3玉女南瓜 形狀大小與金童相似,但皮色雪白,扁圓形,直徑7cm,高5cm,株型中等,結果性強,果實潔白如雪、小巧、新奇,觀賞兼食用。
4龍鳳瓢南瓜 果形似湯匙,又像麥克風,果實下方為球形,上方為長柄,橙黃色,底部為深綠色,分界明顯。果身有黃綠色條紋,美觀可愛。果長16cm,平均單果重100g,可食用。
5皇冠南瓜 果形似皇冠,又似飛碟、佛手,形狀怪異,故又叫“小丑南瓜”,果皮有淺黃色,白色、綠色等,果實直徑11cm,高8cm,單果重約130g。
6鴛鴦梨南瓜 梨形,果底部為深綠色,上方為金黃色,並有淡黃色條紋相間,果長約10cm,平均單果重80g,株型中等。
7沙田柚南瓜 外形似沙田柚,皮奶白色,直徑6cm,高7~8cm,單果重約130g。
8黑地雷南瓜 瓜形似雞蛋,墨綠色,又似地雷,直徑6cm,高8~9cm,單果重約100g,株型中等。
9福瓜 果形扁圓形,似飛碟狀,果皮橙紅色,光滑,瓜底有3~4個“腳”,十分像古代的鼎,直徑20cm,高約3cm,單果重1.5kg。
10紅慄南瓜 一代雜種,生長勢強。外觀美,果皮橙紅色,果形扁圓,既可食用,又可觀賞。單果重1.5~2.0kg,果肉厚約3.2cm,肉質粉甜,抗性強,耐儲運,果實開花後至成熟約35天,早熟品種。
11蜜本南瓜 新育成的一代雜交種,具有早熟、生長快、長勢強、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結瓜率高、瓜形美觀、肉質細膩、水分少、口感甜、高產、耐儲運等優點。春秋兩季均可栽培,定植後75天即可開始採收,瓜棒錘形,長約36cm,直徑14.5cm,頂端膨大,成熟時皮呈橙黃色,肉為橙紅色。單瓜重3.0~3.5kg,觀賞兼食用。
奇趣觀賞南瓜新品種及栽培技術
一、品種
1.龍鳳飄南瓜。果形似湯匙,又像“麥克風”,果實下方為球形,上方如可握式長柄,有明顯的黃綠雙色,果實底部為深綠色,上方為橙黃色,分界明顯,黃綠分明,果身有淡黃色條紋相間,美觀可愛。果長約16釐米左右,平均果重約100克,可供食用。
2.皇冠南瓜。果形有如皇冠,又似飛碟、佛手,形狀怪異,故又名“小丑南瓜”。果皮有淺黃白色、黃色、綠色等,果寬11釐米左右,高8釐米左右,果重約130克。
3.瓜皮南瓜。果形扁圓,瓜皮表面不光滑並由翠綠和白色條紋雙色相間組成,酷似西瓜,故又名“西瓜皮南瓜”,寬6釐米左右,高4釐米左右,重約80克。
4.金童南瓜。果實表皮金黃色,扁圓形,表面有縱向稜溝,外形美觀,似一個小金瓜,單瓜重100克左右,果實直徑7釐米左右,高5釐米左右。
5.玉女南瓜。形狀大小同金童一樣,但皮色雪白,扁圓形,直徑7釐米,高5釐米,株型中等,結果性強,連續結瓜性好,果實潔白如雪、小巧新奇,觀賞兼食用。
6.鴛鴦梨南瓜。梨形,果實有明顯的黃綠雙色,果實底部為深綠色,上方為金黃色,並有淡黃色條紋相間,果長約10釐米左右,平均果重約80克,株型中等。
7.黑地雷南瓜。瓜形象雞蛋,墨綠色,極似地雷,直徑6釐米左右,高8-9釐米,重100克左右,株形中等。
8.沙田柚南瓜。外形似沙田柚,皮奶白色,直徑6釐米左右,高7-8釐米,重130克左右。
9.福瓜。瓜扁圓,似飛碟,皮色橙紅,光滑,最特別是瓜底部有3-4個“腳”,十分像古代的一個鼎,直徑20釐米左右,高13釐米左右,重1.5公斤左右。
二、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適期。華南地區露地栽培分春秋兩季種植,溫室週年可種植;露地種植一般春植在1-2月播種,秋植在7-8月播種。華南以外的其它地區生長期內130天氣溫宜保持在15℃-35℃之間。
2.育苗。育苗的營養土配製,可選用泥炭土6份+3份河沙+1份珍珠岩及每立方米加1公斤的含氮、磷、鉀複合肥混合配製成營養土,用8×8釐米的塑料育苗杯裝滿營養土,作育苗用。
3.培育壯苗。在育苗過程中,注意保持適宜的溫度和土壤溼度,一般早春棚內溫度以25℃左右為宜,育苗杯的育苗土不能過溼和過幹,還要用500倍敵可鬆或800倍多菌靈噴霧消毒,防止猝倒病。苗期幼苗長勢弱或葉色變黃,可淋1-2次1%的複合肥溶液,當苗有4-5片真葉時可定植。
4.定植。溫室栽培法:每畝施放腐熟雞糞1000千克,複合肥30千克作基肥,地面要整平,在定植前10天扣緊大棚的棚膜,進行高溫悶棚,以殺菌滅蟲。一般為1200株左右/畝。花盆栽培可選取直徑25-35釐米,高30-40釐米的塑料或陶瓷花盤栽培,培養土可用泥炭土、河沙、珍珠岩按5:3:2的比例混合配製,裝入培養土前每盆在底部加入250克左右的花生麩或雞糞作基肥。定植選擇晴天的傍晚,定植前半天淋透水,定植後淋足定根水,夏季要在棚頂覆蓋遮陽網。
5.栽培管理
水分管理:緩苗後保持土壤溼潤,生長盛期及開花結果後需水較多,要保證水分供應。
溫度管理:以要求棚內溫度控制在15℃-30℃內。
肥料管理:定植7天后,用1%的複合肥水溶液淋根,促發新根。抽蔓至開花前,每星期淋1次2%的複合肥水溶液,使植株生長健壯。開花至座果期間要加強水肥,促進植株生殖生長和提高座果。一般在座2-3個果後,每畝追施腐熟花生麩150公斤+複合肥20公斤,促進幼瓜膨大及保持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方法是在距莖基部25釐米外的範圍採用穴施或條施,注意不能在太近基部施肥,否則引起燒根,施後淋水。盛果期、採收期視植株的座果情況和葉色,再追施一次肥料,方法同上次一樣。
引蔓整枝:當苗有25-30釐米高時,就要插竹或吊繩引它向上生長;南瓜生長過程中分生較多的側蔓,但觀賞南瓜以主蔓結瓜為主,所以在1米以下的側蔓要及時全部摘除,以免消耗營養,影響開花結果。在主蔓上棚架後可適當多留1-2條側蔓增加結果。
人工授粉:開花後最好採用人工授粉,一般每天早上8時開始授粉,選擇當天開花的雄花,除去花冠,將雄蕊的花粉塗到雌花柱頭上,如果太早授粉,花粉未散,太遲授粉,花粉會失水降低活力,影響座果率。
病蟲害防治:南瓜易發生白粉病、病毒病、枯萎病、蚜蟲、蟎類等病蟲害,可用滅病威800倍+800倍多菌靈或600倍粉鏽寧噴施以防治白粉病,用40%樂果乳油800-1000倍或薊蚜清1000倍噴霧防治蚜蟲,用800倍的抗蟎23噴霧防治蟎類,用20%病毒A500倍防治病毒病,噴藥時要均勻噴灑葉子正反兩面,提高防治效果。
6.採收。觀賞南瓜以觀賞為主,如果用於食用的,可在成果後20天左右,果皮沒有變硬前採收,方法是用剪刀帶柄採收,如果是用於觀賞或作藝術品的,則要待果實充分老熟,果皮變硬時採收。假如你是書法愛好者,可在嫩果時在瓜表皮刻寫上自己喜歡的詩詞,待老熟後採收晒乾,很有欣賞留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