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應該要什麼時候放鹽才合適

  食鹽,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也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那麼對於好的鹽應該要掌握哪些好的時機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炒菜如何放鹽才合適,希望能幫到你。

  炒菜如何放鹽才合適

  1.烹製快結束時放鹽的菜:

  烹製爆肉片、回鍋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時,在旺火、熱鍋油溫高時將菜下鍋,並以菜下鍋就有“ 啪”的響聲為好,全部煸炒透時適量放鹽,炒出來的菜餚嫩而不老,養分損失較少。

  2. 烹調前先放鹽的菜:

  蒸制塊肉時,燒整條魚、炸魚塊時,在烹製前先用適量的鹽稍為醃漬再烹製,有助於鹹味滲入肉體。烹製魚圓、肉圓等,先在肉茸中放入適量的鹽和澱粉,攪拌均勻後再吃水,使能吃足水分,烹製出的魚圓、肉圓、亦鮮亦嫩。 有些爆、炒、炸的菜餚,掛糊上漿之前先在原料中加鹽拌勻上勁,可使糊漿與原料粘密 而緊不致產生脫袍現像。

  3. 吃前才放鹽的菜:

  涼拌菜如涼拌萵苣、黃瓜,放鹽過量,會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 如能食前片刻放鹽,略加醃製瀝乾水分,放入調味品,食之更脆爽可口。

  4. 在剛烹製時就放鹽的菜:

  做紅燒肉、紅燒魚塊時,肉經煸、魚經煎後,即應放入鹽及調味品,然後旺火燒開,小火煨燉。

  5. 烹爛後放鹽的菜:

  肉湯、骨頭湯、腿爪湯、雞湯、鴨湯等葷湯在熟爛後放鹽調味,可使肉中蛋白質、脂肪較充分地溶在湯中,使湯更鮮美。燉豆腐時也當熟後放鹽,與葷湯同理。

  鹽吃太多的危害

  肝腎臟疾病

  食鹽也是經過腎臟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的。在動物實驗中,人們發現高食鹽攝入量會使得尿液中蛋白質的量升高;後來,在人體中的繼續研究也發現,高食鹽攝入量也會升高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而這恰恰是腎臟功能發生問題的危險訊號。

  惹頭疼

  很多人都曾有這樣的經驗,吃了一頓豐盛的濃味大餐之後,就容易發生頭疼的情況。有最新研究讓受試者分別食用高鹽、中鹽、低鹽的飲食各30天,結果發現,每天吃8克鹽的人比那些吃4克鹽的人頭痛的次數多1/3以上。無論具體吃哪種食物,只要吃鹽的量多,都會有同樣的反應。這項研究確認,多吃鹽可能與頭痛密切相關。

  骨質疏鬆和腎結石

  食鹽含有鈉離子,研究發現,鈉和鈣在人體中代謝是有聯絡的,它們由同一種分子調節。鈉離子從人體排出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的鈣離子,因此,鈣的排出量也會增加。如果平時膳食食鹽攝入過多,排鈉增加的同時也會增加鈣的排出,尿鈣水平升高〔10〕,可能導致骨骼變薄和骨質疏鬆症,也增加骨折的風險。另外,尿液中的鈣離子增多,還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損面板

  吃鹽多的時候,由於滲透壓的作用,身體組織的水分會減少,排出身體的水分會增加,也不利於面板的保水。因此,少鹽飲食是改善面板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很多女生喝一兩天果蔬汁會感覺面板舒服,並不是因為果蔬汁有什麼神奇作用,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們日常飲食的鹽分過多。

  易患感冒

  多吃鹽的人易患感冒。因為高濃度食鹽能抑制呼吸道細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時還可減少唾液,使口腔內溶菌酶減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日常健康吃鹽的小妙招

  烹製將畢時放鹽

  烹製爆肉片、回鍋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時,在旺火、熱鍋油溫高時將菜下鍋,並以菜下鍋就有“啪”的響聲為好,適合在炒透時適量放鹽,炒出來的菜餚嫩而不老,養分損失較少。

  清淡本色

  有些菜少放鹽味更美。就像蘑菇湯,越清淡越能襯出蘑菇的鮮香,而且蘑菇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不妨多吃。

  選擇低鈉調味品

  人們常說,鹽吃多了對健康有害,其實是說食鹽中的鈉元素攝入過量對人體有害。市面上的低鈉調味品能很好地改善這一情況。低鈉鹽中含有約25%~30%的氯化鉀,能在幾乎不影響鹹味感覺的同時,將攝鹽量降低1/4~1/3,同時還能有效增加鉀的攝入量。除低鈉鹽,低鈉醬油、低鈉豆瓣醬等都是極佳的替代調味品。

  食前才放鹽的菜

  涼拌菜如涼拌萵苣、黃瓜,放鹽過量,會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如能食前片刻放鹽,略加醃製瀝乾水分,放入調味品,食之更脆爽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