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學好高中生物

  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時掌握方法和技巧,學習高中生物時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好高中生物技巧***一***

  一、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後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通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並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麼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於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

  二、聽課

  很多優秀學生的經驗都說明了一個共同點,即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解決一種矛盾,即已知與未知的矛盾,通過學習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然後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現,我們再來完成這個轉化過程。而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此應該是很順利的。有很多學生就是課上認真聽講,在45分鐘的時間裡完成學習任務,課下的負擔也就會減輕,而且學習效果也會提高,時間上也會更加充裕,這就是常說的事半功倍。所以,聽講這一步驟是極為關鍵的,那麼,聽講時聽什麼?怎麼聽呢?有相當多的同學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維,筆記也記得相當不錯。但是,一節課下來,問問他們都掌握了什麼內容,都說不清楚。而有的同學想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住,這願望是好的,但很難實現。那麼,一節課45分鐘怎樣才能提高效率,收到好的聽課效果呢?這就需要明確課上要聽什麼。根據多數人的經驗,課堂上要做到“三聽”,即:聽思路、聽聯絡、聽重點和難點。

  1、首先是聽思路

  老師講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聽課時要注意聽老師是怎樣引出新課題的,又是怎樣把新課題展開的,怎樣講解的,怎樣歸納小結的。如果上新課前能夠切實進行好預習,則可以把自己預習的情況與老師講課的內容進行比較,這在預習一項裡已談到了。這樣,就可以在聽課時,明確老師的思路,這思路也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思路。例如,我們在學習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和聯絡時,老師講課的思路是:先比較有沒有氧氣參與,從這點出發,有氧氣參與的呼吸分解有機物徹底,產物是CO2和H2O等無機物,釋放能量多;沒有氧氣參與的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產物中還有小分子有機物,釋放能量就少。由於這個思路極為清楚,而且邏輯性很強,上課時如能聽明白,則對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接著老師就會分析小結兩種呼吸型別的聯絡,而這種聯絡又是前面學習過的內容。

  2、第二是聽聯絡

  老師講課時,一定會聯絡學過的舊知識,使學過的舊知識成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絡,不但可以複習鞏固舊知識,而且對於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我們第二章學習的關於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化合物的結構和作用的知識,是我們學習新陳代謝、遺傳變異等眾多知識的基礎。

  3、第三是聽重點、難點

  每一節課都有每節課的重點內容,有的課還有一些難點內容。對於重點知識,老師會反覆強調,會不斷地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解,會圍繞重點提出一些問題,以便讓同學們理解和掌握。有時重點知識就是難點,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識,減數分裂的知識等等。但有的難點知識並非重點知識,如植物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利用的知識、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知識等等。特別對那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知識更要弄個一清二楚。

  4、最後,認真記好筆記

  老師在黑板上寫的課堂筆記,應該說是課本知識內容的高度濃縮,是重點所在,是精華所在,也可以認為是知識內容的綱要,所以要認真記好筆記。經常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三、複習

  每天的複習一定要避免機械的重複,而應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知識的聯絡和老師講課的思路,將老師講課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述一番。上述的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或學習常規,要在實踐中形成習慣,開始時可能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見到成效,一但形成學習習慣,就會嚐到甜頭。在建立和形成上述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必然要牽涉到高中《生物》各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有必要對各章節的知識做一提要,以利於在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中參考,也利於考試準備中更好地掌握重點知識。

  四、作業

  每節課上,一般老師都要留一定量的作業,這些作業的內容多是講課的重點內容,是應該認真對待的。作業的過程就是複習鞏固聽學知識的過程,但是,很多同學把作業僅僅當成是一種任務,甚至當成是個負擔。因此,急急忙忙趕完作業,就認為當天的任務完成了,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學習的幫助是微小的。無論課上老師是否留有作業,課下都應該先進行復習,及時將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複習一遍,這可以加強記憶,克服遺忘。另外,還可以把自己的預習筆記與聽課筆記進行比較,找出相同之處、不同之處,找出基礎知識、技能或思路、方法等方面改進的方法。

  學好高中生物技巧***二***

  一、掌握規律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規律可尋,生物也不例外。所以,生物學習的首要就是要掌握其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生物的規律體現在:如簡單→複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區域性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等。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二、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而我們生物學的原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鑑別,生物中有很多東西可以進行比較後理解記憶,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比較時注意對比較物件全面認識,然後確定比較專案,並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兩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等進行全面瞭解。通過比較有利於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中學生物概念多,難於記憶,因此比較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三、綜合歸納

  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絡、三抓特點。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如高中遺傳的物質基礎知識可按中心法則這一主線串聯。抓聯絡,如神經細胞與腦、脊髓聯絡點在於神經細胞分細胞體、突起兩部分,細胞體組成:腦、脊髓灰質等。抓特點,就是要抓重點抓主流。綜合歸納不是全部內容一起抓,而是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四、靈活運用

  這是學習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後者正是高中生薄弱環節,必須高度重視。如學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弄清了這兩種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數目行為的變化,運用這些知識就可用來判別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圖。因此,生物的學好學活關鍵就是要懂得靈活運用。

  五、擅於記憶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擅於記憶知識點和高頻考點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然而記憶並不是眉毛鼻子一把抓,什麼都死記硬背下來,而是要合理高效的記憶。首先,教科書要熟爛於心。教材是一切知識的基礎,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其次,老師上課強調的考點也要深深地記在腦海中。我們都知道,老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著重的考點老師都會反覆強調。所以,老師強調的考點,一定要反覆記憶。

  六、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

  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五個步驟。這五個步驟不僅是生物學中的五個重要步驟,更是我們學習所有學科的五個重要步驟。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做好這五個步驟,對知識進行理解昇華,真正使要掌握的知識“屬於自己”並“應用自如”則達到了學習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