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

  備考福建省公務員的考生想要取得高分,申論範文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檢討生活 樹立健康心態

  著名作家昆德拉告誡我們:“慢下來”,因為自在生活是急不得的。現在人們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壓力也在不斷增大,亞健康現象越來越突出。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在目前正處於轉型階段的中國,這個問題更加讓人困惑。越是在這樣的階段,我們更需要放緩節奏,不急不躁,追求自在有為的生活。

  在這個“加急時代”裡,人們都在匆匆的往前趕,生怕跟不上這個社會的節奏。人們的心理充滿了焦慮感,職業病纏身,社會的風氣越來越浮躁。許多人妄想著一夜成名,剛畢業的大學生頻繁的跳槽,富士康的員工絕命一跳,這些都體現出一些人心態失衡。孔子曾說:“吾日三省吾生。”常常反思自己,可以讓我們不急躁,保持自己的節奏,過上獨立、自主的“慢生活”。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作為現代化的標誌為所有人所推崇。但是,發展並不等於快,有時候我們需要慢下來。記得7.23動車事故之後,一位媒體人曾經發出這樣的呼喚:“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是的,有時候我們需要慢下來,慢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為了更健康的發展。

  在昆德拉的祖國首都布拉格,人們總是願意抽出時間去欣賞音樂,去閱讀書籍,去品味人生,去感知世界。這些人們已經慢慢的變得從容不迫,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慢”不是消極,不是落後。而是為了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只有慢下來,我們才能恰如其分的與這個社會相適應,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欣賞沿途的風景。

  健康心態的樹立僅憑個人是難以做到的。政府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促進公平正義,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機會平等。為慢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政府出臺了完善保障制度、加大民生投入、落實國民旅遊的綱要等一系列惠民措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不會整天將房價、金錢掛在嘴邊,而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我心態、能力的提升上。

  蘇格拉底教育我們:沒有經過檢討和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經歷的。我們的社會在物質層面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且未來的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好。在這樣美好的時代裡,我們不用焦慮,不用緊張。在2013年五四青年節時教導我們“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要謹遵的教導,不急不躁,腳踏實地,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從容的心態去追求我們的理想。

  二

  藥品網售停不了 規範管理宜提速

  在前兩期的採訪報道中記者發現,雖然第三方平臺網上售藥試點工作已經結束,但是網路售藥仍舊處於“藥不能停”的狀態,除了第三方平臺網上藥店採用貨到付款方式規避現有規定,處方藥也在網上進行公然售賣,這些問題都給患者帶來安全隱患。***8月25日《福建日報》***

  網售藥品本身是柄雙刃劍,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網際網路打破資訊的壁壘,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想要的藥品,特別是短缺的藥品;同時,網上價格競爭的透明,有效降低了藥價,讓消費者可以買到價格更便宜的藥品。不利的一面則是網售藥品,可能出現假藥、濫售處方藥等行為,影響到藥品質量安全。藥品因其商品的 特殊性,與消費者生命健康攸關,網售藥品的弊端顯得更突出。

  藥品作為特殊商品,在實體的經營中有著相當嚴格的監管,包括藥品銷售機構資質、從業人員資質、藥品質量安全等等,有一套成熟的機制。“網售藥品”的困 局在於實體的監管未能內嵌進網際網路平臺,形成藥品安全保障的真空。“網售藥品”亂象某種程度類似於網約車,監管、平臺、藥店三者之間,規則與責任的模糊。顯然,“網售藥品”真正的尷尬其實是有效的監管滯後於線上市場的發展步伐。

  藥品網售停不了,源於網路銷售的慣性與消費依賴,不是簡單叫停乃至禁止的命題。與其禁而不止,還不如因勢利導,加速完善監管規範。首先需要通過立法,確立藥品滿足互聯條件下安全流通的規則。如建立統一的網上藥品零售平臺,嚴格網售藥品資質准入,嚴格資訊平臺管理責任與違法責任,健全藥品流通監管碼制度 等,扎牢藥品網路流通安全的籬笆。

  其次,相信並重視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網售藥品”消費安全的信任,也是倒逼市場規範的內在動力之一,只有能夠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用藥安全,才可能保證 藥店經營的長久利益。事實上,隨著“網售藥品”試點的深入,一些藥品零售企業正在推動銷售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下單在線上完成,交貨則是以實體藥店為主體展開,而不是第三方的大物流,即“資訊+藥品封閉配送”。“網售藥品”能夠趨利避害,也應“管放結合”,允許市場主體自我探索創新,加強引導扶持,促進行業 的自我規範。

  三

  啟用實體經濟這池春水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推出八大方面30項降成本的組合型舉措,受到企業家的普遍歡迎。有企業家感慨,“這是給冬泳的中國實體經濟,除了水草,卸了沙袋。”

  這幾年,實體經濟的日子不好過。從市場層面看,諸多行業不景氣,產能過剩引發價格跳水,在珠三角,一些工廠還存在這種情形:接訂單只是為了維持工廠運轉;從發展預期看,做實業的企業主信心不足,有些人開始逃離,某老闆關閉工廠買4套房,還感慨沒買更多……

  降低實體經濟的企業成本,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問題,不僅關係到企業的執行效率、盈利能力,更關係到投資者對實體經濟的關注程度,需要企業和政府手拉手發力。事實上,許多企業也一直在努力通過創新升級來擺脫困境,無論是精益管理,還是機器換人,可以說是一分錢掰成八瓣花,能摳的、該省的、可降的,都做了。 不過,僅靠微觀主體的努力,降成本的空間有限,以創新來攤薄成本的時間較長,還不足以應對當下的被動局面。正因此,國務院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打出的組合拳,無異於雪中送炭。

  事實上,在降成本的兩翼中,政府發揮作用的空間非常大。企業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只能由“看得見的手”來調整。例如,修改政策法律才能調整的“五險一 金”繳存比例等“法定成本”,靠制度改革才能降低的審批、認證等“制度成本”,以及靠嚴懲貪腐才能肅清的“吃拿卡要”等“隱性成本”,這些都是企業說了不 算、想降難降的“支出項”。

  降成本意味著利益再分配,落到執行層面,可謂難上加難。比如,大幅壓減各類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事項,動的就是某些行政機構和“紅頂中介”的乳酪;再 如降低電力成本,不僅是電力企業與用電企業的利益博弈,還涉及用電企業在“搶吃螃蟹”時如何重分蛋糕。沒點“勇於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的精神,是不行的。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是當務之急,但涉及面廣、戰線很長,必須找準突破口,下好先手棋。和各種顯性成本相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尤為重要。它的影響是雙重的,既關涉企業負擔也左右經濟效率。更多情況下,制度交易高成本對企業執行效率的影響,可能比負擔還要嚴重,傷害還要大。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不下來,中國經 濟邁向中高階水平可能會變成一句空話。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就表示過,不要給錢,我們也不要扶持政策,我們要的是一個公平、透明、平等的環境。給了這個環境,我們會做得更好,比給錢更好。從這個角度看,降成本的關鍵,是讓“看得見的手”習慣換手、縮手、放手,該放的落到位,該管的嚴起來,從而釋放市場活力。

  降成本,是一場逆勢而上的改革。在這一過程中,不能忘記初心,即以深化改革的力度來成全企業得實惠的強度。從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這次國務院出臺的檔案,中央為實體經濟減負的努力一直沒有中斷,一些地方也有許多探索,關鍵是在具體執行中不出方向性的偏差。政策從中央到基層,也有個“傳達成本”。 若是大而化之,層層遞減,就會淪為“政策白條”,讓企業空歡喜;若是過度解讀,逐級加碼,又成了“干預市場”;萬一打著改革旗號搞利益捆綁,演變成給個別 企業、個別行業“吃偏飯”,那更是偏離了初衷。如此重要的任務,不妨也建立督查制度,嘗試評估反饋,降到位的獎,降不到位的罰。

  無論到了哪個階段,實體經濟都是競爭之本、發展之基。如何把社會資本請回來,把信心找回來,主要看降成本的成效。當改革的步子實起來、快起來,不僅能拓展企業的生存空間、利潤空間,也可以為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的孕育贏得主動,讓實體經濟這一池春水更快活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