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企業管理方法

  十個失敗的領導者,九個不懂得激勵下屬。十個失敗的企業,九個忽視激勵員工。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論企業管理方法體系

  作者:陶必勝、陶全勝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同志忽視企業管理,在企業管理上存在一些片面認識:一是在企業改革中過多的注意力放在產權、股份、公司化問題上而忽視企業管理;二是外部巨集觀上的問題往往掩蓋了企業本身的管理問題;三是一些企業在重視外部開拓時忽視內部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管理方法體系進行系統研究,十分必要。

  一、企業管理方法體系的含義

  企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企業管理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其方法的多種多樣,如: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律方法、技術方法、文化方法、政工方法以及數學方法等等。管理方法的選擇決定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生產關係的性質以及由此二者所決定的管理原理和原則。由於上述因素具有可變性,且各種管理方法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必須研究如何綜合運用諸種管理方法來加強企業管理,這是擺在企業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企業管理方法體系是若干個具體的企業管理方法相互聯絡相互制約而構成的一個整體。由於企業管理方法體系反映了方法的內在本質和體系的嚴密邏輯,我們把它視作一個系統,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體系的目的性。“目的”就是系統運動達到的預期目標。企業管理方法體系的目標按其各要素的共同指向和追求,就是在不斷提高全面經濟效益的前提下,為社會生產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產品,為國家提供積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體系的相關性。組成方法體系的各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有機聯絡。當其中某一個要素髮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其它要素的變化。它們之間的有機聯絡一旦遭到破壞,體系的整體功能和作用就會被削弱,甚至衰竭。

  3.體系的整體性。企業管理的諸種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它們各自的效益不能代替體系的整體效益,只有當諸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整體效益大於組成部分的效益之和”。

  4.體系的適應性。體系所處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必然會引起體系本身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主動的,通過體系與外部環境之間各種資訊的交換,調整內部結構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確保自身目的的實現。

  二、構成企業管理方法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行政方法

  所謂行政方法,是指行政組織及其領導人運用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按照行政單位和組織層次來執行管理職能、實現管理目的的方法。行政方法是企業管理活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特徵是以隸屬和服從為主要原則。現代企業的經營生產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行政指揮系統,廠長負責制的應運而生,正是適應了這一要求。廠長利用自身的地位和權威,發號施令,統一指揮,令行禁止,使企業整個經營活動穩定有序地進行。當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急需作出某種決策,或者當企業急需糾正生產經營中某些不良行為以及應付一些特殊情況時,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行政措施進行干預和調節,往往比採用其它手段迅速而有效。但是如果不分主次、不加區別地完全採用行政方法來處理錯綜複雜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就很可能產生強迫命令、官僚正義等傾向,就容易割斷生產經營過程的客觀聯絡,造成指揮上缺乏靈活性,以至嚴重壓抑企業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創造精神和應變能力,使企業失去應有的活力。

  ***二***經濟方法

  企業是一個經濟實體,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必須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因而經濟手段和方法是企業管理的主要調節方法。所謂經濟方法,是指按照客觀需要,運用經濟手段***如價格、成本、工資、利潤、獎金、補貼、***等***、經濟方式***如經濟合同、經濟責任制等***來執行管理職能、實現管理任務的方法。它和行政方法不同的是不用命令式的辦法來直接組織和指揮,而是運用經濟槓桿和價值工具這個“無形的手”來調控企業的經濟活動。

  經濟方法的實質是在尊重物質利益原則條件下實行按勞分配,合理利用利益動因,完善分配機制,理順企業與國家、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經濟關係,使職工能感受到經濟效益對個人收入的影響,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目前,我國企業除了採用一般的經濟方式外,還採取了包死基數、財產抵押等經濟措施,增加風險感,使之不斷獲得內在的動力。

  經濟方法是以利用價值規律為基礎的,如果濫用經濟手段,就會帶來一定的盲目性和矛盾,阻礙生產協調順利地發展,也有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失去控制的危險。

  ***三***法律方法

  把法律機制引入企業管理領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課題。長期以來,法制不健全,造成相當一部分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淡薄,因而還不能認識到法律方法在企業管理方法體系中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經濟法規是我國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規定了企業的性質、任務、組織形式、活動原則和法律地位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用法律方法管理企業,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求企業的一切管理活動都必須貫徹法制原則,保證企業管理的高度組織性、條理性和穩定性,從而使整個管理活動處於一種有序的狀態。具體地說,包括從法律角度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意見,積極參與企業一些重大問題的研究討論;融國法於廠規廠紀之中,建立健全內部各項規章制度;依法調解和解決企業內部經濟糾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還包括實施法律監督,使企業注意行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從而保證企業在許可的範圍內、在法律的保護下圓滿地達到經營目標。

  法律方法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方法,但不是主要方法。相對行政方法和經濟方法來說,法律方法是高層次的方法,這是由企業的性質決定的。然而法律手段的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企業管理的原則、方法等不可能都上升為法律規範,這已被企業管理實踐所證明。

  ***四***文化方法

  本世紀80年代以來,一場以企業文化為主的管理革命,旋風般地席捲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這是因為這些國家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使傳統的管理方法相對失效。企業文化傳入我國不久,就引起廣大企業家的注意。現代企業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文化管理。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通過對人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人的文化素質,讓每個職工在充分認識自己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上,把個人的興趣、愛好與企業目標融化為一體,變被動的“經濟人”為主動的“社會人”,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對企業和社會作出相應的貢獻。

  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可以部分代替釋出命令,以非正式的控制規則對職工實行行為控制,還可以增強企業內聚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五***政工方法

  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通過人進行的。伴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人們必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思想問題,如在勞動組合、指標定額、相互協作、獎金分配等問題上,經常存在著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後、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矛盾。這些思想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勞動者的積極性。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是很難奏效的,必須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來解決。經常採用的有說服教育、引導疏通、表揚鼓勵、家訪談心及批評等,這些都能收到其它方法不能達到的效果。

  當然,政治思想工作不是萬能的,在現實條件下,由於價值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的綜合作用以及人們思想認識水平的差異,決定了在企業管理的諸多方面僅僅依賴政工方法是不夠的。

  三、完善企業管理方法體系的幾點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到,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律方法、文化方法和政工方法都能獨立地發揮作用,同時又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如何在企業管理中把這些手段巧妙地結合,使之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比較科學的調節和控制系統,我們的建議是:

  1.確立廠長的中心地位,使其充分發揮作用。要強化以廠長為首的行政指揮系統,保證政令暢通。廠長要尊重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進行科學決策,避免亂髮令、瞎指揮。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正確地使用行政手段,同時充分發揮經濟手段的作用,用經濟方法解決經濟問題,使企業充滿活力。在市場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還要重視計劃的指導、法律的規範,以及時控制企業不合理的行為。

  2.深化配套改革,強化內部管理機制。實行幹部聘任制、工人上崗合同制,工資獎金全額浮動,打破“鐵交椅”、“鐵飯碗”、“鐵工資”,提高分配的透明度,使企業管理者和全體職工共擔經營風險。管理上要經濟方法和行政方法雙管齊下,適當運用法律手段並輔之以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採取行政和經濟措施引起的糾紛,要依法調解和處理,而由此產生的思想問題則要做大量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絕不能用行政手段強制執行或簡單地進行經濟處罰,以防止矛盾激化發生極端事件。經濟獎勵不僅要鼓勵完成指標的個人,還要有利於培養班組和車間的集體觀念。

  3.強化法律意識,建立法制工作體系。要搞好內部“小立法”,做好普法工作。教育廣大職工遵紀守法,保障行政方法和經濟方法合法運用,防止企業行為觸犯經濟法規。從巨集觀的角度看,國家應當及時把那些經過實踐檢驗比較穩定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行政方法和經濟方法進一步上升為法律規範。

  4.樹立企業精神,塑造企業文化。領導參與倡導和群眾參與相結合是社會主義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特徵。企業家既要積極引導全體職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又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全心全意依靠全體職工。在具體做法上,要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和各種場合,強制性地反覆灌輸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對新職工還要進行專門培訓教育。要求職工特別是管理者經常把自己的思想和企業價值觀對比,檢查是否有違背的地方,若違背了企業的基本原則,將受到嚴厲的批評,甚至行政或經濟處罰。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

  5.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企業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廠長在抓生產經營的同時,也要做思想政治工作,還要發動行政幹部一道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到崗到人,並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同工資、獎金、評比先進、提級晉升直接掛鉤。要積極啟發和倡導職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實現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綜上所述,企業管理者既不能把管理方法視為一成不變的,更不能把某種方法絕對化。應根據時間、地點、條件,靈活運用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律方法、文化方法和政工方法。以行政方法和經濟方法為主導,文化方法和政工方法為輔助,法律方法為保障,實現各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滲透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發揮綜合效應。

  作者介紹:陶必勝 陶全勝 江蘇省鹽城供電局

  企業財務管理方法淺析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已成為企業家和經濟界人士的共識。伴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一個好的現代企業應該是一個由人事管理、生產管理、營銷管理以及財務會計管理等諸多子系統構成的組織。其中,財務會計則是各項管理活動的基礎和支撐,企業管理者需要根據財務部門提供的各項資料做出正確決策。有專家稱:“在新時期,財務起著‘倉庫’的作用,任何智力資本最終都要轉化為財務”。可見,財務管理的價值及其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抓企業管理應以抓財務管理為基礎,為切入點,加強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財務工作者目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就經常採用的財務管理方法進行詳細的闡述,以期與廣大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溝通交流。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決策;財務控制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enterprise management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core has become entrepreneurs and economic circles personage consensus. With the constant change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gradually improved system of modern enterprise, a good modern enterprise should be a by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many other subsystem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Among them,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support, enterprise managers need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s to provide all of the data to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Experts say: “in the new time, financial plays’ warehouse and the role of” any intelligence capital will end into financial “. Visible, the valu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and the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hould be to catch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bas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enterprise financial workers at presen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wn work experience is often use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s for detail, with the general to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Decision; Financial control

  一、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一***、財務管理要為企業當好參謀,把好企業投資決策關。

  財務管理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能就是為企業當好參謀把好投資決策關。投資是指投放財力於一定的物件,以期望在未來獲取利益的經濟行為,我們在考慮投資時必須把好以下”四關”:

  第一、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經濟行為關。必須明確投資是一項經濟行為,必須從經濟規律中去尋找依據,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根據一些投資決策失誤的事例中不難看出其中一個失誤原因是沒有從經濟規律本身去決策,另一種投資決策失誤的原因是投資決策者本人素質差,官僚主義,獨斷專行,自己又不懂經濟規律而拍腦袋作出的決策。

  第二、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調查研究關,嚴格按國際慣例辦事,按法治辦事。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必須深入進行調查研究,進行可行性分析,否則不能輕易投資。特別是對外投資一定要按國際慣例辦事,對投資方的資信、財力等諸多方面要有可靠的證明。合同要嚴格把關,符合有關法律手續,切不可留有隱患。

  第三、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投資管理程式關,做到投資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不同種類的投資都有自身的特點,從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式,需經不同的部門審批,嚴格按授權審批制度辦事。

  第四,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成本控制、風險與收益關。投資的目的是要有效益,因此必須實行投資成本控制,增強風險意識,盡力規避風險,以確保投資在安全的前提下有高收益高回報。

  二、財務管理方法

  想要建立財務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管理體系,要服務、服從經營需求,改善並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利益,完善會計與統計資訊完全結合的企業電算化管理。本文從以下幾點闡述財務管理加強的幾點措施:

  首先,必須建立一支符合企業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會計隊伍。他們必須具有現代化的管理掛念、現代化的管理知識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才能。並在此基礎上確立財務管理的新思路,對財務人員積極參與經營管理的全過程的行為予以激勵,實行全過程經營監督,並開展全過程經濟服務,將財務管理融合到企業經營中的整個過程。

  以預算為企業管理主體,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當前的市場經濟形勢下,資源配置逐漸複雜化、管理功能也呈多樣化發展,因此,只有進行全面的預算管理,方可實施有效的控制,主要應進行一下工作: 編制經營預算使預算管理有條不紊的進行,並跟蹤、評價、分析和考核預算的執行情況;做好月、季結算及年度決算。利用預算控制,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在節約節支的情況下實現增產增收,保證實現企業經濟效益。

  資本金管理,保證資本增值保值。國有企業資產是我國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物質基礎,並帶動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資本管理可以使企業所有者權益得到保使所有者權益得到進一步的保證。對企業資本金的增值保值內容考核上,主要有是受資本和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及盈餘公積四部分,企業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實現是以資本金為前提的。實現資金管理,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資金是流動在市場經濟和社會大生產中的“血液”。資金運轉短缺或不暢均會阻礙社會的活動。採用資金管理為中心的財務管理,強化資金管理,增強資金增值的能力,利用其效果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因此,要堅持資金管理的財務管理中心,充分發揮資金管理作用,有效防止資金損失與浪費。管理會計積極參與到企業經營決策。搜尋、分類彙總、分析、報告財務資訊的管理系統成為管理會計。企業要擁有現代化的經營眼光,放眼於企業的長遠規劃及戰略思考,遵循以管理會計為根本基礎的財務管理建設,進行會計核算體系的建立,以期對經營成果和理財情況進行正確的反映。

  對成本費用進行控制,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監督、檢查和糾偏企業的成本費用計劃的執行過程局勢成本費用控制,是實現成本管理的關鍵。它有效保證了成本費用計劃和目標成本的實現;是真實準確核算成本費用的重要條件,降低企業成本費用的捷徑。

  明確財務管理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據企業的財產委託經營制度及產權明晰原則要求,財務部門和會計部門必須分設。財務管理部門必須對企業管理、生產決策和銷售部門職權範圍進行明確劃分,建立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相互協調和分工明確的管理網路系統。

  三、財務決策

  財務決策即保證財務人員在財務總目標的前提下,從若干個財務活動方案中擇取最優的方案,決策的步驟如下:依據財務預測資訊發現並提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可選方案進行確定→對比、分析和評價各種方案→擇優標準的擬定→選擇最佳方案。決策的方法很多,現說明常見的方法。

  ***一***優選對比法。財務決策的基本方法是優選對比法,它是把各種不同的方案排列在一起,依據經濟效益好壞進行對比和優選,進而做出決策。對錶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總量對比、差量對比和指標對比等。不同方案的總收入、總成本和總利潤進行對比,從而確定一種最佳的方案就是總量對比法。而差量的對比法就是將不同方案的收入差額和預期成本差額之間進行對比,求出差量的利潤,從而做出最佳方案的決策。指標對比就是對比不同方案的經濟效益指標,例如可把不同的投資方案的淨現值、內含報酬率等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從而選擇最優的方案。

  ***二***數學微分法。財務決策的一種重要方法就是數學微分法, 通常用於最優資本結構決策、存貨的經濟批量決策和現金最佳持有量決策等。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如果是以成本為判斷的標準的,一般求極小值,但如果是以利潤為判定標準的就需要求極大值,這種根據邊際分析的原理,對曲線聯絡的極值問題進行求解,就是數學上的微積分方法,也是確定最優方案的一種決策方法。

  ***三***線性規劃法。根據運籌學的基本原理,線性規劃法是用來對具有線性聯絡的極值問題進行的求解,最終確定最優方案的一種方法。在有一些約束條件下,這種方法能幫助企業管理人員優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財力,因而也是一種重要的決策方法。

  ***四***概率決策法。概率決策法主要針對的是風險決策,既然有風險就是對未來情況的不明瞭或者不能把握,但是根據概率還是可以進行預知的一種決策方法。這種決策常用概率法來計算各種方案的期望值,並以決策樹圖表示出來,整個決策過程形象生動,一目瞭然。

  ***五***損益決策法。損益決策也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決策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指未來不確定,只能對相關因素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預測,發生的概率多少不可預知,因此這種情況下決策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往往主要取決於決策者的經驗、態度及其所持的原則,也藉助一定的方法進行。損益決策法通常包括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和大中取小法等,統稱損益決策法。小中取大法,又稱悲觀決策法,是指決策時找出各種方案的最小收益值,並擇其最大者為最優。大中取大法,又稱樂觀或冒險決策法,是指決策時找出各種方案的最大收益值, 並擇其最大者為最優。大中取小法,又稱最小最大後悔值法,是指決策時先找出各種方案的最大後悔值***最大收益值與所採取的方案收益值之差***,然後取其最小者為最優。

  四、財務控制

  財務控制是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採取特定的資訊和特定手段, 對財務活動施加影響和調節,從而確保財務目標的實現,總之,這些措施都是為保證財務計劃目標的實現而採取的措施。 常用的控制方法是有以下幾種:

  ***一***防護性控制。

  防護性控制也稱為排除干擾法,這是最徹底的控制方法,前提是需要事先也就是在財務活動開始之前進行標準、制度的制定,為了充分的保證現金的安全和完整,把可能產生的差異予以排除,使得現金在使用範圍內,內部的牽制制度也需要制定好,這樣就對被控制物件有絕對的控制能力,對於各種開支標準也要事先規定,可以達到節約各種費用開支的目的。

  ***二***前饋性控制。

  前饋性控制又稱為補償干擾控制,也就是對實際執行系統進行監視,採用科學的預測方法對可能出現的偏差採取一定的措施,消除差異,從而使得財務得以控制。尤其是企業短期的償還能力要是可控制,密切的關注公司的流動資產和流動的負債, 並對這一比例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如果發現變率不合理就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調整, 使得它們的關係始終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總之,補償干擾是一種很好的控制方法,但前提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資訊並進行準確的預測,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補償干擾的目的。

  ***三***反饋控制。

  在財務控制中比較常用的是反饋控制法,這是一種平衡偏差控制方法,需要在認真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找出與計劃之間的差異和差異的原因, 從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來調整實際財務活動,使得和計劃財務的差異得以消除,積累經驗避免以後類似現象的產生。 平衡偏差指的是平衡實際產生的偏差,這個 過程中或許會有一定的滯後性, 時間的滯後可能就會造成新的偏差。但整體來說影響不大,平衡偏差法運用起來也比較方便簡單,不需要很多的資訊,可以隨時調節。

  五、結語

  一個企業的財務部門只有擁有完善的制度,科學的管理,高水平的財務人員,才能充分調動好各方面的積極性,不斷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企業謀求更大更好。

  參考文獻

  [1]張國祥.試論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外資, 2011, ***13***.

  [2] 尚愛欣.淺談如何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J].現代商業, 2010,***05***

  [3] 張瑞傑.芻議新形勢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路徑[J] 財經界***學術版***,2010,***06***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