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複習總結匯總

  物理在考試複習時,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依據就是平時所做的總結整理。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 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 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係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

  ***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杆方向;硬杆彈力可不沿杆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係數***倔強係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第二節 研究摩擦力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限度,這個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第三節 力的等效和替代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線上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 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理解要點: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運動與力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狀態指物體的速度***又根據加速度定義:,有速度變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說“力是產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維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說“力是改變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屬性——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這就是慣性。慣性反映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物體不受外力和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能把牛頓第一定律當成牛頓第二定律在F=0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

  2、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公式F=ma.

  理解要點:

  ***1***牛頓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知道了力,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為設計運動,控制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2***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時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係,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注意力的瞬時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頓第二定律F=ma定義了力的基本單位——牛頓***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為1N,即1N=1kg.m/s2.

  ***5***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

  ①明確研究物件。可以以某一個物體為物件,也可以以幾個物體組成的質點組為物件。

  ②對研究物件進行受力分析。同時還應該分析研究物件的運動情況***包括速度、加速度***,並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圖旁邊畫出來。

  ③若研究物件在不共線的兩個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解題;若研究物件在不共線的三個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題***注意靈活選取座標軸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當研究物件在研究過程的不同階段受力情況有變化時,那就必須分階段進行受力分析,分階段列方程求解。

  注:嚴格按照以上步驟解題,同時認真畫出受力分析圖,標出運動情況,那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6***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動力學問題常常可以分為兩種型別***兩類動力學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如物體運動的位移、速度及時間等.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種型別,一般總是先根據已知條件求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然後再由此得出問題的答案.

  3、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理解要點: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後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質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疊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這應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區別。***5***區分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共同點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不同點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物體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種性質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質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個消失後,另一個可能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