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反思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教師《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反思篇1

  一、情境創設太單薄,僅僅靠嘴皮子,不容易感染學生。地震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地震的混亂場面,自然就不知道援助的重要性。缺少了地震的情境創設,當然就不容易打動學生的內心了。如果沒有條件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那也應該找幾張有關地震的圖片,讓學生見識見識。

  二、語言不精煉,表達方式不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如,語速太快,容易給學生以緊張感;“‘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如果換成“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樣提問,也許更能促使學生理解課文。

  三、重點語句沒有引導學生反覆閱讀或朗讀。如,“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房倒屋塌,……,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等。

  教師《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反思篇2

  在學習本課時,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來展開,

  第一是: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國國際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我給了學生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學生們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內容。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候,主要讓學生充分的朗讀的基礎上來談談自己的觀點。有些人說從他們速度很快中體會出來,有的人說在那樣危險,那樣困難的情況下,他們還堅持救援,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

  我讓他們想象當時可能會發生怎麼樣的事,當時的環境可能有惡劣。同學們說的頭頭是道。但在理解技術高超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由於也快下課,我並沒有讓學生多說。所以感覺這點上做的不夠到位。

  教師《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反思篇3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講述的是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我國政府派出專業救援隊前去支援災區救助,我國國際救援隊出色完成任務。

  由於我們國家5月12日剛剛發生了里氏 8.0級大地震,最近一段時間,新聞、廣播都在講受災情況,孩子們聽到的也比較多了,以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事情,現在雖沒親身經歷,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設計本課時,我從汶川大地震國際上對我們的支援匯入,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初步感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間處處有真情”的情感體驗。

  為了喚起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我準備了幾張圖片,課上當我出示這幾張圖片時,我不由自主的被圖片上的內容震驚了。雖然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20多天了,雖然最近看多了血和淚的場面,雖然每天都在默默為災區人民祈禱......但今天當我再次看到地震的場面,我的心靈仍然受到了極大地震撼。看著圖片,不由得想起七、八個孩子被埋在廢墟中的情景,講課的聲音不禁哽咽了,眼眶裡蓄滿了悲痛的淚水,抬眼望望吃驚的學生以及聽課老師,我才警覺自己的失態。

  接下來自己說了些什麼都不記得了。所以,一堂課下來,並沒完成我預設的教學環節。我的情緒也影響到了孩子們,整節課氣氛非常沉重。我不知道設計上汶川大地震是對還是錯,我只是希望喚醒52個孩子心底的情感,明白愛的力量,懂得去愛別人。天災並不可怕,只要人間有真情,什麼災難都會過去的。風雨之後,又將是一片燦爛的晴空。希望災區人民早日走出陰靄,建設好自己的家園。也祝願我們的祖國在經歷這些之後,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