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外向型人溝通技巧

  我們都知道職場,是由性格各不相同的各類人群構成的一個環境,並且,性格不同的人所習慣的溝通方式也是不同的。那麼要怎麼與外向型人溝通呢?下面小編整理了與外向型人溝通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與外向型人溝通的技巧:區分對方的性格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

  人的性格真的是千變萬化、各不相同。我們如果要一一給每個人定個型別的話,恐怕對應的方式也需要成千上百種。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很簡單的方式,你只需要大致的將人區分為“內向型”還是“外向型”就好了。

  區分的要點就是:看對方是否對自己的隱私/個人話題侃侃而談。

  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當中,面對同一個問題,A和B是如何回答的。

  問題是:你住在哪個小區呀?

  A: 我家就在幸福陽光小區B區3號樓402呀,離咱們公司走路10分鐘就到了。08年我買房的時候,房價才5000塊錢一平米,現在都一萬五啦,我們鄰居剛把房子倒手了,賣了一百多萬,對了,他兒子快要結婚了,好像在XX區買了新房子,那邊真是不錯,我都想去看,可惜孩子還小,幼兒園離這裡挺近的,對了,以後要是上小學,我們就去XX小學,我家小姑子就在裡邊當老師,教一年級……

  同樣的問題:你住在哪個小區呀?

  B: 就在公司附近,挺近的。

  在一次培訓當中學習到這種區分方式後,我在實踐中不斷驗證了它的準確性。在不熟悉的時候,快速區分對方是什麼型別的人、與自己是否相似或相反,對於你接下來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可以防止你“話太少”或“話太多”導致的溝通不暢。例如上述的B型別的人,相當大的概率是比較喜歡保持距離的人,如果你接下去繼續打破砂鍋問到底,追問他到底是哪個小區呀,叫什麼名字啊,有可能讓對方有侵犯感,而對你印象不佳。正確的做法,是避而不問,繼續交流或者直接轉向其他話題。

  當區分好對方的性格後,我們就可以採取對應的方式了。簡單來說就是:

  面對外向型:聽他/她說,陪他/她玩。

  面對內向型:不打擾對方***不要侵犯對方的安全領地***,做自己***可以陳述或表現自己,反而可以給對方安全感***。

  但是,這裡有個需要注意的點,是我們需要注意辨別“故作外向的內向人”和“故作內向的外向人”這兩種型別。

  之前的同事寧寧,走路風風火火,活潑好動,非常熱衷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我想當然的認為她是一個外向的人。但是每次與她交流,問三個問題,她不回答一句,弄得很難堪。直到後來她離職後,我有一次訪問她的qq空間,才發現她其實是一個非常多愁善感的小女生,在公司的表現,只是為了顯示自己更加合群,讓周圍的人喜歡自己而已——這便是典型的“故作外向的內向人”。

  至於“故作內向的外向人”這種型別,我認為還是比較少的。畢竟現在社交當中都比較推崇外向型,他們的評價也更高一些。所以,努力讓自己“活潑”起來的內向人,佔得比例更大。

  與外向型人溝通的技巧:看清楚對方的交談型別

  想要跟所有型別的人愉快交流,另外一個要點便是:按照對方喜歡的交流方式來進行談話。

  一個人說話時,是喜歡言簡意賅、還是事無鉅細,基本上交談的三五分鐘即可辨別出來。

  當一個人說話核心明瞭、條理清晰,那他/她多半不喜歡聽你絮叨一天的流水賬;當一個人描述他/她早餐裡邊的那顆煎蛋多麼焦香脆黃,他/她多半也有耐心聽你講述你早晨因為擠地鐵而提著高跟鞋去修鞋跟的過程。

  所以,對方喜歡怎麼聊,你就怎麼聊,對方點到為止,你也不要意猶未盡。

  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小tips:如果在一個談話場合中,你發現自己已經侃侃而談超過五分鐘了,那基本說明在場的人員對你的談話是不感興趣或者無法共情的,你需要趕快停下來觀察大家,引導他人開口,或者開始其他話題。具體怎麼觀察呢?人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暢所欲言時,大家有眼神遊離,或者不再注視你,或者把玩其他物品,那說明他們的心思已不在對話中,需要你趕快停下來。

  我就有明明暗示對方我很忙,對方仍然不肯休息、口若懸河的經歷。要知道,愛說話人看簡潔的人,可能覺得無趣;但喜愛簡潔的人看你長篇大論,很有可能留下此人辦事不利索、嘴上功夫的印象,影響職場表現。

  與外向型人溝通的技巧: 從思想上裝備自己,博學的人有話聊

  因為我是一個內向型的人,初入職場時又社會經驗不足,所以最初我並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善於交流的人。轉變發生在進入第二家公司時,我發現不管是哪個部門、哪個職務等級的人,我都有很多話題跟他們交流。我想,這得益於我在最初的公司做招聘工作。這個工作促使我跟來自各行各業、各類階層的人深入的交談,所以廣泛涉獵了各行各業、各類話題,再加上在每一家公司我都經歷過幾次的輪崗,從而間接“預習”了職場上經常作為談資的各項內容,哪怕只有皮毛。

  另外,在發現自己對人交流經驗不足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周邊同事的對話處理方式。職場當中,有時聽到一些自己感覺難以回答的提問或者一時之間反應不出怎樣回答的問題,我會細心觀察他人是怎麼迴應的,取得的效果怎樣,研究他們的回話技巧。

  另外,要做到有話可談,需要多“輸入”。作為一個懶癌患者,我不會給大家列書單,這裡推薦大家一個方法:多新增幾個不同型別的公眾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雜一些也沒有關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可以是上下班路上、排隊打飯、等車等***進行閱讀,不強求自己數量***因為任務化之後會帶給自己壓力,容易放棄***。只要泛泛地閱讀就可以了,一段時間後,你便會發現自己瞭解的面廣了,哪怕只是淺閱讀,也是有效果的。反正碎片化時間,你什麼都不做,也是浪費了。想象一下,別人都是隻對自己熟悉的領域有話說,而你涉獵廣泛,說什麼你都懂,是不是感覺自己自信許多?受歡迎許多?

  總而言之,不管身處何地、在哪個崗位,多保持對外界的好奇心,今天準備的東西,明天可能就會成為你談話的內容,頭腦中的東西越多,你的溝通之路就會越來越順暢。

  最後給大家回顧一下與所有型別的人溝通的三個基本要點:

  01. 區分對方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

  02. 依據對方喜歡的交談型別來進行談話

  03. 平日廣泛涉獵各類內容,博學的人更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