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語文蠟燭預習習題

  初二年級的語文上冊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同學們即將學習蠟燭這篇課文,那麼這篇課文講述了什麼內容呢?大家不妨預習一下。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劃線字注音。

  拂 曉 肅穆 燒灼 瓦礫 地窖

  鞠 躬 精疲力竭 名副其實 天翻地覆

  精疲力竭 從容不迫 顫巍巍 永垂不朽

  2、用正楷抄寫上面的片語三遍

  3、任選其中3-5個片語,組成不少於50字的語段

  4、根據課文,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動詞。

  1老婦人跪在那坑裡,用手掌 出那些水。

  2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 在老婦人的近旁。

  3於是她回到那死者旁邊,兩手 在死者的腋窩下,把他拖走。

  5、閱讀下面一段話,完成問題。

  巴以衝突由來已久,爭取和平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在一次聯合國會議上,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講,最後一段是:“我是帶著橄欖枝來的,也是帶著一個自由戰士的槍來的,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

  這一段話表明了阿拉法特對今後巴以關係的鮮明態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長。從這幾句話中你聽出了哪三種資訊?

  二、重點文段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問題。

  ①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②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裡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蜡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裡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蜡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④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老婦人就取出火柴來,很耐心地再把蠟燭點燃。

  7、1第一段中的“還”字是否多餘?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處?

  8、作者為什麼要對那支大蜡燭的來歷進行補充?

  9、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兩次寫到老婦人育乞西的黑色圍巾,有什麼用意?

  10、試從選文中找出表現老婦人虔誠的態度和對蘇聯紅軍戰士的深厚感情的詞語。

  第二部分

  三、拓展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問題。

  聖誕夜休戰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小小插曲,它發生在1944年聖誕夜。

  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德國亞爾丁森林區有間小木屋,住著一戶人家,娘倆是為了逃避轟炸才躲到這來的。

  這是,突然響起了敲門聲,母親慌忙吹熄蠟燭,打開了門,門外站著頭戴鋼盔的士兵,身後還有一個人躺在地上,血染紅了雪,其中一個人操著聽不懂的語言,母親馬上知道他們是美國兵——德國的敵人。

  美國兵聽不懂德語,母子倆又不懂英語,幸好雙方都能講幾句法語,母親瞧著那傷得很重的美國兵,終於動了惻隱之心。

  兩個美國兵一個叫傑姆,另一個叫落賓,傷兵叫哈瑞。他們與自己的部隊失散了,在森林裡亂闖了3天,飢寒交迫,走投無路。

  母親吩咐兒子:“去把赫爾曼捉來,還要6個馬鈴薯。”赫爾曼指的是那隻唯一留著的公雞,本來打算等被徵去當民防消防員的父親回家過節是一同享用的。

  正佈置餐桌時,來了4個德國兵。兒子嚇得渾身不能動彈因為窩藏敵軍是要作為叛國醉論處的。母親雖然也害怕,還是鎮靜地迎上去:"聖誕節快樂!"“我們找不到部隊,能在這裡休息一下麼?”帶隊的下士問。“當然。”母親說,“還可以吃一頓熱飯。可是,這還有3位客人,你們也許不會把他們當朋友。我們要過聖誕夜,不準在這裡開槍。”

  “是美國兵嗎?”

  “聽著,”母親嚴肅地說著,“你們,還有裡面的幾個,都可以做我的兒子,今夜,讓我們忘掉這回事吧。”

  4個德國兵一時呆住了。母親拍了:“話已經說夠了,請進,把槍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該吃飯了。”

  德國兵恍恍惚惚,聽話地放下了全部武器,美國兵也照這樣做了。德國兵和美國兵緊張地擠在小屋裡,表情十分尷尬。母親神態自若,“這下赫爾曼不夠分了,快去拿些馬鈴薯和燕麥來,孩子們都餓壞了。”

  當兒子從儲藏室回到物理時,發現一個德國兵正在檢查哈瑞的傷口,不共戴天的仇敵彷彿成了一家人。這種奇特的休戰一直持續到第2天早上。母子倆用盡有的竹竿和檯布製成一副擔架,讓哈瑞躺上去,隨後把客人們送到門外。德國下士指著地圖指點美國兵怎樣走到自己的防線去,然後,互相握手道別。母親激動地說:“孩子們,但願有一天你們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們。”

  德國兵和美國兵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裡。

  11、請試著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惻隱: 。

  2尷尬: 。

  1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內容。

  13、母親說:“今夜,讓我們忘掉這回事吧。”這句話中的“這回事”指什麼?“孩子們都餓壞了”中的“孩子們”指的是誰?

  14、“母親激動地說:‘孩子們,但願有一天你們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們!’”請說說母親“激動”的原因是什麼。

  15、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國母親勇救美國士兵的舉動?

  語文蠟燭家庭作業試題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同學們的成績能夠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