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專業畢業論文

  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大眾傳媒,以其獨特的視聽效果,及時將新聞事件傳播到千家萬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電視新聞攝像中運用鏡頭語言

  摘要:鏡頭語言屬於電視新聞節目當中十分重要的表現工具,豐富且多元化的鏡頭語言能夠起到配合新聞節目闡述的作用。由於新聞傳媒攝像技術進步速度十分快,促使電視新聞當中鏡頭語言的使用也日益發生了改變。本文主要對鏡頭語言在電視行文攝像中的運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鏡頭語言;電視新聞;攝像;運用

  電視節目屬於一種視覺上的文化產物,並且鏡頭語言也是電視節目展示的基本語言,而新聞屬於較為特別的電視節目,主要是根據事實說話,將真實生活反映出來也是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中心原則。所以說,在應用鏡頭語言敘述和表達新聞事件的過程中,應該對於鏡頭語言的含義還有組成要素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堅持鏡頭語言應用的原則還有相關要求,把握鏡頭語言應用的方法和對策,切實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和豐富程度,給受眾們提供更加優質的節目。下面對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攝像中的運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一、電視新聞攝像中應用鏡頭語言的基本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屬於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前提條件以及底線,良好地應用鏡頭語言,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個體生命以及社會進行真實的描述,是為了將事物本質以及發展規律揭露出來,讓電視新聞節目更加具有真實性,這對於維護以及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要堅持真實性原則。

  二明確主題原則

  電視新聞節目屬於傳遞資訊的主要載體,在應用鏡頭語言的過程中,必須要凸顯出新聞事件的主題以及主要的物件,使用一系列鏡頭語言的方式和手段,讓新聞當中想要反映的真實事件更加鮮明,讓受眾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從大量複雜的資訊當中一下子就能夠找到重要的資訊資源。

  三清晰的邏輯主線

  其實鏡頭語言是根據特定的邏輯線索組成的有機系統,在運用鏡頭語言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邏輯線索進行良好的掌控,讓新聞敘事邏輯更加明確清晰,並且完美地銜接起來,只有這樣才可以真實,並且突出主題地將新聞事件描述出來,讓群眾對於電視新聞節目更容易地接受。

  二、運用鏡頭語言時存在的誤區

  一畫面過於誇張

  由於不具備精品意識以及清晰的條理,在對新聞事件採訪的過程中,有些記者並沒有到現場去收集相關資訊,在之後對新聞進行處理的時候,經常忽略造型和鏡頭語言二者的結合,過於使用鏡頭畫面,想要表現出事件的真實性,導致鏡頭的畫面和解說出現脫節的情況。例如,有些電視新聞在報道某領導帶領群眾致富的時候,通常忽略報道領導詳細的工作業績,只是把鏡頭放在領導辦公室,這樣就出現了聲音和畫面脫節的情況,導致本次新聞真實性較低,且不具備說服性。

  二電視新聞感染力不強

  記者現場採訪的經驗不足以及缺少責任感都是造成忽略鏡頭語言最根本的原因,雖然後面新聞節目製作過程當中會通過聲音和文字當作挽救,或者是製作對應的鏡頭畫面,但是通過這種方式,畫面構圖將會缺乏美感,並且畫面較為空洞。不重視鏡頭語言通常還會造成新聞畫面出現偏色的情況,很難將其還原成本來的狀態,導致畫面過於明亮,或者是過於陰暗等。究其原因是沒有恰當使用濾色片導致的。在新聞採訪攝像的過程中缺少對於白平衡的客觀校對等這種技術方面的問題存在,一定會對鏡頭語言的感染力等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攝像中運用的策略

  一使用長鏡頭提升連貫性

  鏡頭語言運用到電視新聞攝像當中應該儘量表達出直觀且真實的畫面,真實客觀是鏡頭語言的原則所在。應該利用抓拍還有長鏡頭的方法獲取真實畫面當中所表現的細節,這就要求攝像人員必須要掌握熟練的技巧以及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還有較高的職業敏感度。抓拍能夠將特別環境下真實的情感記錄下來,通常拍攝到的畫面比新聞語言解釋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站在這個角度來講,鏡頭語言不僅能夠將社會現實充分地展現出來,同時還可以使用一些手段讓其內容更加豐富。對於抓拍獲得的真實感,使用長鏡頭更能夠確保鏡頭當中的連貫性,以長鏡頭和人眼睛最近的鏡頭語言身份,給受眾展示新聞事件的全過程。雖然這要求攝影師有著極高的技巧,但是對於電視新聞攝像質量來講,有著巨大的使用價值。

  二使用對比鏡頭明確主題

  在對電視新聞進行報道的過程中,探索並發現主題,利用具有創造性以及邏輯感的思維影象重新建立新聞的表現手法,同時通過對比鏡頭明確主題,能夠使新聞資訊內容更加豐富。將鏡頭語言作為主導性的電視新聞還應該和別的造型語言,如字母還有音效等,在一起配合協調的前提條件下,儘可能地採用自己的鏡頭語言製造出符合新聞節目總體協調性的表現手法。鏡頭語言對於別的造型語言起到輔助的作用,對於電視新聞創新以及人文主義的融合都十分有利。

  三打破常規大膽創新

  利用多種途徑,使新聞報道中的鏡頭語言更加豐富。我們目前正處於全媒體時代,所有擁有手機的人均能夠作為攝影師,所以一名優秀的攝影師,必須要具備熟練使用手機和照相機以及飛行拍攝抓拍畫面的技能。而電視新聞採用多種路徑取材,將會使電視新聞更加具有生動和真實性的特點。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攝像中運用的進一步研究和闡述,使我們瞭解到電視節目屬於一種視覺上的文化產物,並且鏡頭語言也是電視節目展示的基本語言,而新聞屬於較為特別的電視節目,主要是根據事實說話,將真實生活反映出來也是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中心原則。因此,必須要對鏡頭語言的含義還有組成要素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堅持鏡頭語言應用的原則還有相關要求。把握鏡頭語言應用的方法和對策,切實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和豐富程度,給受眾們提供更加優質的節目。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給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攝像運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卿一學.電視攝像在電視新聞鏡頭敘事表意中的意義及運用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18:46-47.

  [2]楊宇樞.電視新聞拍攝中鏡頭語言的表達和運用[J].科技傳播,201518:18-19.

  [3]李冬.鏡頭語言中包含的思想美學——淺論蒙太奇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4:98-99.

  範文二:從業者理性認知對電視新聞的影響

  摘要:電視新聞在當代是傳遞各類實事資訊的重要途徑。在我國,電視新聞自出現至今已有數十個年頭,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我國電視新聞在各個方面上都有著長足的發展。在電視新聞發展過程中,工作者對電視新聞編輯理念的理解以及理性認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電視新聞工作者理性認知對電視新聞發展的作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深層次探索電視新聞工作者的價值取向以及社會政治傾向在電視新聞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驅動作用,以期能夠為我國蓬勃發展的電視新聞事業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見或建議。

  關鍵詞:電視新聞;理性認知;價值取向;政治經濟文化

  自從電視在我國出現至今,電視媒體逐漸成為了我國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電視媒體中,電視新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地方娛樂報道,大到國家民生民計,幾乎所有的重要實事資訊都會在電視新聞中得到體現。可以說,電視新聞已然成為了現今資訊傳遞最為主要的渠道之一。而我國的電視新聞類節目也有著極大程度的變化,從最初的播音員播報到新聞現場報道、連線,再到現在的全媒體互動直播的出現,無一不讓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電視新聞工作者作為我國電視新聞節目製作過程的核心,其採訪、編輯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取向以及社會政治趨向等理性認知對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研究電視新聞工作者所秉持的理念對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電視新聞產生初期

  我國的電視新聞節目出現於1958年,當時正值建國初期,我國的政治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處於起步階段,故此時我國的電視新聞節目主要作用是為黨和政府的決策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增加社會輿論導向,為我國各方面的建設進行鋪墊。我國的第一家電視臺是在首都建立的北京電視臺,其也是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北京電視臺播放的電視新聞節目主要以宣傳我國工業與農業生產的發展情況為主,同時對我國的軍事、政治、外交等情況加以報道。基於當時複雜的社會政治背景,電視新聞節目不僅僅作為一個為人民群眾傳遞各類重要資訊的渠道,更主要的是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而解說詞更接近於報刊的書面用語。在我國剛剛引入電視機時,由於我國其他娛樂性節目尚未開始製作,電視新聞類節目便是最為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節目形態。“聲畫俱全,圖文並茂”成了電視新聞節目的附屬屬性[1]。因此在當時,電視新聞類節目的製作尚且不能夠達到現在的製作水平,主要仍以影象、圖片以及音訊為主要表達方式。無論是影象的構圖、採光、剪接還是背景音樂等方面,電視新聞都在向電影靠攏,畫面中色彩的調和、光線的明暗搭配、長短鏡頭的剪下等都與當時製作的電影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二、電視新聞發展初期

  電視新聞發展初期應該是從1978年開始至1992年結束。1976年,我國的文藝建設百廢待興,1978年,北京電視臺正式更名為中央電視臺,直至今日都作為我國的國家電視臺。同年,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召開,思想解放運動以及文化反思浪潮的興起不但讓我國在經濟上得以騰飛,我國文藝工作的思想和文化也重新步入現代化建設的軌道。隨著電視機制作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彩色電視機逐漸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如何才能更好的使用彩色影象、聲音、字幕等綜合符號來傳遞更加豐富的資訊成為了我國電視新聞工作者最為關注的問題。1987年,上海電視臺首先推出了雜誌型電視新聞節目《新聞透視》,這檔欄目的出現使得我國傳統新聞播報從過度報刊化與廣播化的侷限中走出,將影象與聲像更加完美的結合到一起,並使之成為電視新聞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此過程中,電視新聞錄製過程中鏡頭的方向、長度、景物大小等畫面處理方法得到廣泛使用,過去對字幕的依賴情況得到緩解。同時,畫面與聲音的主次更加分明,針對不同新聞主體,編輯們往往會採取不同的“聲畫”表現手法[2]。可以說,我國的電視新聞編輯製作至此才算走上了真正的專業化道路。

  三、電視新聞發展中期

  電視新聞節目發展中期始於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在我國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達到全新階段之後,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帶動著其他領域不斷深化改革。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其對資訊質量以及媒體表現形式的要求相較於過去一段時間更為苛刻。電視新聞在此時不再僅僅作為一個資訊傳遞的渠道,更應該作為一個整合塑造社會價值觀的平臺。在提供豐富的新聞時事訊息之餘,電視節目需要滿足更為複雜的多元化社會文化需求。以新聞來凝聚人心、以新聞來傳遞正能量、以新聞來呼籲真善美成為了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信條。1993年,電視新聞節目《東方時空》開播,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故事被搬上了熒屏。當然,該節目不只是為了展現個別人的生活方式,更主要的是要通過億萬人中的個例來記錄中國人民的喜怒哀樂、生活狀態,從而進一步地表現社會變革對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變化。次年,電視新聞節目《焦點訪談》開播,突出了新聞記者採訪在新聞播報中的重要性。這兩個電視節目的出現正式拉開了我國電視新聞節目深度變革的序幕。這種變革除了作用於新聞播報形式,還體現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在這些電視節目中,新聞工作者首次開始使用了跟拍、搶拍甚至是偷拍的長鏡頭手法,以此還原人物生活或焦點事件的真相。同時,也更加註重現場聲音的收集,保證了電視新聞時空的統一性,讓真實環境得以再現。除此之外,在電視新聞播報解說詞中也可以看出與過去的明顯不同。播音員的敘述更加平和,不再是嚴肅甚至居高臨下的播報,漸漸向人性化、親切話、平民化的方向發展;電視新聞的編排更加註重峰谷模式,彌補節目情緒鋪墊方面的欠缺。由此可以看出,新聞的專業主義編輯理念已經形成。

  四、電視新聞發展新時期

  在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在建設“和諧社會”,秉持“科學發展觀”,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思想的指引下,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快速發展,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形態。直播節目正式步入日常化階段,而且電視新聞節目播出形式以及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電視新聞與人民群眾生活之間的距離進一步縮小。而此時,電視新聞節目便不能僅僅注重於新聞所涉及領域的廣度,更應該兼顧新聞的深度。除此之外,我國的電視新聞工作者也兼顧了一些社會尖銳問題以及突發性事件,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的直播報道以及天津港爆炸事件搶險直播與後續報道。這些新聞讓廣大的人民群眾更加接近事件現場、更加清晰地瞭解事件發生的經過,同時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全國人民在危難發生時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的情懷。除了電視新聞節目內容有著一定程度的改變之外,其表現形式也有著很大的改進與創新。民生民計類新聞節目呈上升趨勢,公眾利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各大地方電視臺乃至中央電視臺都給予了專門的版面。如在2007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便加入了以民生問題為主要內容的版塊。中央電視臺、一些省級衛視在近些年都開設了新聞頻道,專項播出各類新聞。新聞24小時不間斷滾動更新播放、重大突發事件隨時打斷式直播更是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極大程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求。而《以南京零距離》《新聞夜航》《都市第一時間》等為代表的民生新聞欄目更是百花爭豔,閃耀熒屏。這些欄目所秉承的真實還原人民群眾生活狀況的新聞理念受到各方好評,以此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人民群眾追求自身社會價值的同時秉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更是發揮了很好的輿論宣傳和引導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電視新聞類節目一直處於改版前行狀態,這種情況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出我國電視新聞工作者靈活的思維與對電視新聞節目本質的理性認知[3]。在此基礎上,面對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工作者也緊跟時代步伐,對電視、網路雙向發展進行了挑戰。早在2008年,中央電視臺便開始積極採用廣大網路使用者所上傳的文字、圖片、音訊以及視訊,進行二次加工之後以電視新聞的方式播出,更是拉近了電視新聞與人民生活之間的距離,讓電視新聞不再只是工作人員的任務,使每一個關注新聞內容的觀眾都可以參與到當中。當前網路新媒體發展速度令人咋舌,尤其是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資訊釋出平臺使用人數的不斷激增讓電視媒體工作者深刻認識到網路對於新聞傳播的重要性,所以正以跨界、無界的方式進行跨越式融合、創新、發展,在全媒體領域大展拳腳。可以說,這一段時間是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最為迅速的幾年,我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製作理念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打磨與變革之後愈發的趨於成熟。無論是在專業技能方面還是新聞素養、管理理念方面都有著一定的突破,這也使我國電視新聞能夠在當前眾多新興媒體中仍然佔據極高的地位,起著引領壓陣的作用。

  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出現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發展歷史,電視新聞不斷髮展,製作編輯理念逐漸完善,這些都使得我國電視新聞事業臻於完善。本文就電視新聞工作者理性認知對電視新聞發展的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政治認知和藝術認知為主要分析重點,相信這對成功指導我國電視新聞發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呂中傑.技術視角下我國電視新聞業務演變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4.

  [2]張雯雯,徐明卿.論主流意識形態在電視新聞中的生產機制[J].編輯之友,20153.

  [3]張良君,賀叢,劉陽.從受眾變化看資訊時代電視新聞的創[J].新聞愛好者,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