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論文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傳統守舊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綜合能力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設計實施

  1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本課程採用基於計算機維修崗位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崗位情境為主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融教、學、做為一體,培養學生在實際崗位的計算機維護與維修的能力。能夠根據使用者具件需求制定電腦配置方案,獨立完成計算機硬體組裝,正確安裝、配置常用外部裝置,獨立完成常用作業系統的安裝與除錯,進行常用軟體的安裝與設定,進行常見硬體故障的診斷與排除,進行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維護。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按照由簡單到複雜、由區域性到整體、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學習、訓練技能。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的課程設定可以分為一下五大教學情境:1計算機的合理配置18學時瞭解計算機硬體的組成,CPU的效能引數,主機板的效能引數,記憶體的效能引數,顯示卡的效能引數,計算機外部裝置的效能引數。2計算機硬體組裝12學時計算機組裝規範和流程,計算機硬體組裝。3計算機軟體安裝14學時BIOS設定,硬碟分割槽和格式化,作業系統安裝,驅動程式安裝,常用工具軟體的安裝。4計算機維護10學時計算機日常使用注意事項,常用工具軟體使用,計算機日常安全防範。5計算機故障診斷與維修16學時計算機維修工具使用,常見硬體故障分析與處理,常見軟體故障分析與處理,計算機故障排除實訓。

  2教學組織與實施

  以服務為宗旨,以職業發展為導向,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在教學中以實踐為本,把專案式教學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積極探索任務驅動、專案導向等有利於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對《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進行專案課程教學,以工作任務為中心,著眼於職業技能,主要突出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案任務為載體。本課程是在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基礎上進行開發的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課堂教學通過校企兩個課堂工學交替進行教學,課堂與實驗、校內與校外實訓基地一體化,緊緊圍繞職業崗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與綜合素質。為了使專業與產業進行對接,課程設定符合企業崗位能力的需求,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獲得職業能力的提升。依託校內教學企業帶領學生參與學院電腦維護;然後利用學校的模擬模擬實訓室進行模擬實踐;再利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實行“工學交替”培養模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時間熟悉和掌握不同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實現校企共同培養,教、學、做融合。

  3教學考核與評價

  1考核與評價要堅持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使考核與評價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休息熱情,促進學生的發展。2考核與評價要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改革單一考核方式,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要重視規範操作、安全文明生產等職業素質的形成,以及愛好工具裝置、衛生保潔意識與觀念的樹立。3考核體系包括一下幾個方面:①學生學習積極性和階段性學習效果評價考勤、態度表現、測試②自主學習能力評價獨立完成專案任務③表達能力評價課堂提問④團隊合作及協能評價專案合作⑤綜合能力評價期末考試4考核組成:實訓考核:每個任務完成後均考核成績,成績有出勤率佔10%、課程提問口試、素質表現佔10%、實訓任務成績佔60%、實訓報告佔10%;每章考核:每個章節完成後進行階段測試,理論佔50%、實踐佔50%;課程全部完成後,進行綜合能力考試,理論佔50%、實踐佔50%;學生最終成績=實訓考核70%+每章考核15%+綜合考試15%。

  4結語

  本課程遵循學院“以服務為宗旨、以職業發展為導向、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走工學交替的發展道路”的辦學定位,工學結合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維修與維護的興趣與崗位技能,有效地融合了專業、企業、學生三方的資源,提升了學生職業能力,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維修的基本技能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並能獨立進行操作,成為有一定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實用人才。

  範文二: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論文

  一、有效把握該課程的教學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遊戲教學策略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計算機硬體裝置的檢測、維修、組裝、安裝、拆卸,這也是組成中職院校整體計算機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將遊戲教學法引入中職院校的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中,需要提前對課程的教學特點加以分析、總結,並以此為依據展開教學,運用輕鬆、快樂的教學專案來取代原本沉悶的課堂教學,使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得到推動而進步。科學設計並靈活應用遊戲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激發,並且有助於其儘快把握維修、組裝計算機的特點與規律,使學生在正確引導下養成操作計算機的良好習慣。所以,教師需要對遊戲教學法的思路加以調節,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傳授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課程的日常教學中,可將教學內容拆分為若干個部分,包括分析結構、拆卸訓練、組裝訓練、維修技巧等,接著依次開始教學,並且將遊戲教學法分別融入其中,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分項教學的組裝專案教學時,可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整體水平與人數相當,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要求各組學生依次將計算機拆卸後再組裝,優勝者就是總體用時最少、正確完成組裝的小組,這種競賽方式不僅訓練學生的計算機組裝技巧,還可以培養其團隊意識與合作學習能力。而且全體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能檢驗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充分鍛鍊其維修和組裝技能。總而言之,這種分項教學的遊戲教學方法效果理想,能夠被長期應用於中職院校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中。

  二、制定具體的遊戲教學專案,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要將遊戲教學法科學運用於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中,需要詳細制定遊戲專案,使學生在引導下能夠儘快融入課堂教學活動。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的主體就是學生,與此同時,學生還是遊戲教學方法的參與主體。教師必須全面分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的教學內容,有效把握遊戲專案,提高學生參與遊戲的積極性,使其能夠由參與者轉變為教學的主人,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遊戲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師生互動元素,由教師引入遊戲,並指導學生自由操作,自行組裝與維修計算機,在此過程中穿插一些遊戲專案,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師首先要通過遊戲的方式將計算機硬體裝置引出,包括電源、機箱、顯示卡、記憶體、CPU和主機板等。接著,向學生介紹上述部件的效能、分類、工作原理和維護保養、組織及選購方法。之後,教師將安裝硬體與設定各種引數的過程在實物展示臺處清晰地向學生展示。鼓勵學生親自實踐、操作,給出一定的時間,要求其在改時間內組裝機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定時比賽法”並不是組裝完機器就完成了工作,還需要成功執行機器,這也是達標的必要標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融入教師創設的遊戲情境,而且還能學習並吸收計算機的維修、組裝技能與方法,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在中職院校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中運用遊戲教學法,能夠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與實踐能力,改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中職院校愈發重視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所以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也得到了普遍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遊戲教學法的概念進行有效推廣,使其教學模式及思路更加完善;對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的特點進行合理把握,制定有針對性的遊戲教學策略;詳細制定遊戲教學專案,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恰當運用遊戲教學法,使學生享受課堂教學,提高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