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獸醫自考論文

  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既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又能培養適合畜牧獸醫業發展需要的高質量人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加強獸醫診療的策略

  [摘 要] 近幾年,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加大,因此要不斷加強獸醫診療活動,保證畜產品的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強獸醫診療工作的措施,促使獸醫診療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獸醫診療 問題 措施

  現階段,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這就要不斷提高畜產品的質量。目前,我國獸醫隊伍是非常龐大的,但是獸醫隊伍人員的素質比較低,從而使得獸醫診療活動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我國政府要高度重視獸醫診療管理工作,促使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一、獸醫診療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畜牧業的不斷髮展,一些技術水平較低的診療人員混入到診療活動中

  近幾年來,隨著畜牧業的不斷髮展,這就使得一些技術水平比較低的診療人員開始混入到診療隊伍中,不利於獸醫診療工作的順利開展。這些獸醫診療人員由於沒有進行正式的學習,並且也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培訓,因此這些診療人員在技術存在欠缺。在診療活動中,由於診療人員操作不規範,從而給動物疫病的流行、傳播帶來較大的隱患。

  2.從事獸醫診療的工作人員觀念比較陳舊

  對於從事獸醫診療工作人員來說,由於他們缺乏必要的管理理念以及防疫觀念比較淡薄,並且在他們發現疾病的過程中不及時上報,這就使得動物疾病逐漸蔓延開來。

  3.獸醫診療人員過於注重經濟利益

  獸醫人員在診療活動中,過於注重經濟利益,並且隨便用藥以及大量使用抗生素,根本不考慮動物體內所剩下的殘留物,最終影響了畜產品的質量。

  4.獸醫人員到農村以及飼養戶進行疫苗注射時疫苗存在嚴重的問題

  獸醫人員到農村以及飼養戶開展疫苗注射工作的時候,由於疫苗的來源、質量以及注射劑量存在嚴重的問題,從而給免疫工作帶來嚴重的問題。

  二、加強獸醫診療管理,確保畜產品的安全生產

  近幾年來,在獸醫診療工作中,由於一些獸醫不能夠規範自身的行為,從而使得獸醫診療工作處於無序的狀態,從而嚴重影響了畜產品的安全生產。因此,要不斷加強獸醫的診療管理工作,從而促使畜產品的安全生產。

  1.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依法進行管理

  為了能夠確保獸醫診療工作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國家要頒佈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為獸醫診療工作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2.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

  縣級以上的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對本轄區內的動物診療活動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第一,要稽核以及考查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人員,這樣做可以使得從事動物診療活動人員能夠符合相關的標準。第二,要加大進入獸醫行業的門檻,每一位獸醫人員都應該具備執業獸醫資格,並且要按照條件稽核診療場所,針對合格的診療活動要及時發放行政許可書。第三,針對那些沒有取得執業獸醫資格以及行政許可證的,要嚴禁其從事獸醫診療活動,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大執法力度,確保獸醫活動的順利開展。

  3.不斷加強監督管理

  針對縣級以上的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監督檢查以及管理獸醫診療活動。在動物診療活動中,要實行合理的、科學的處方制度,並且要嚴禁使用獸藥。在監督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一些違規者濫用藥物,檢查人員要給與一定的教育以及處罰,對於情節嚴重的,要取消其行醫的資格。

  4.不斷加強培訓學習

  不同的獸醫具有不同的發展情況,因此要對獸醫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訓活動,與此同時要宣傳有關動物防疫的法律法規的知識,從而促使獸醫人員的守法意識得到提高。在對獸醫人員加強培訓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得獸醫人員的診療以及用藥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促使獸醫人員正確、合理以及科學的使用獸藥,從而保證了畜產品的質量。

  5.不斷建立科學的獸醫醫療事故處理機制

  目前,我國各地還沒有建立獸醫醫療事故處理機制,這就使得許多投訴現象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因此要建立獸醫醫療事故處理機構以及事故鑑定委員會,及時處理診療活動中的醫療事故,維護診療人員的利益。

  6.不斷加強獸醫診療管理的技術

  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牛奶、蛋以及肉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人們就開始對畜禽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獸醫診療是比較單一的診療服務,比如:打針。目前我國的養殖生產開始向著標準化以及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因此這些從事養殖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以及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從而提高了養殖生產的自身科技含量。為了能夠加強獸醫診療管理的水平,要不斷更新相關的新技術,從而使得我國畜產品得到安全生產。

  7.要不斷加強獸醫診療管理的服務

  由於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因此養殖業也在不斷的發展起來。在獸醫診療服務工作中,養殖戶對診療服務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並且對於獸醫管理體制改革來說,不僅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近幾年,隨著禽畜養殖業的不斷髮展,人們開始認真分析目前的新形勢,並且在不斷檢查自己服務以及自身群眾需求之間的差距,並且要不斷創新服務方法,從而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在獸醫診療活動中,為了能夠促使畜產品市場的穩定,這就要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改變獸醫診療活動的被動局面。在獸醫診療活動中,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促使診療活動的順利進行。在獸醫診療活動中,獸醫人員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從而減少獸醫診療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確保獸醫診療活動向著健康化的方向發展。

  三、結語

  畜禽產品的安全生產環節是多種多樣的,並且養殖、疾病防治、銷售、加工等環節都會影響到畜產品的質量,因此畜產品是否安全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為了能夠確保畜產品市場的正常執行,這就要求各級政府以及部門要重視獸醫診療工作,並且要不斷加強安全生產措施,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強獸醫診療管理工作,促使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繼軍.加強獸醫診療管理 促進畜產品安全生產[J].農民致富之友.201308

  [2]張慶福.加強獸醫診療管理 為畜牧業發展服務[J].民營科技.200707

  [3]張福林;張紹軍.加強動物防疫工作,促進唐山畜牧業發展[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1

  [4]汪淑芸;尉小琴.加強防疫工作 促進牧業發展[J].甘肅農業.200612

  篇2

  淺談實施動物標識資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13年秋季,吉林省吉林市實施的無公害可追溯生豬肉上市,在動物標識資訊的實施推廣方面邁出了實質性一步。伴隨著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措施的日臻完善,家畜可追溯肉品將作為國人心目中的“放心肉品”,受到青睞,蓬勃發展,並與國際畜產品貿易接軌,國內銷售價格與出口價格也會大大提高。而動物標識資訊是可追溯系統的重要資訊來源。

  1 實施動物標識資訊存在的問題

  1.1 廣大農村牲畜佩標率不高

  雖然《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由飼養戶自己佩戴標識,但實際工作中,多數地方佩標仍由動物防疫員負責,由於佩標費時費勁,再加上飼養戶不願意接受,因此農村牲畜佩標率不是很高。

  1.2 標識佩戴存在資訊不準情況

  由於農村防疫員識讀器不夠人手一臺,牲畜又多,且操作繁瑣費時,多數防疫員把標識資訊統一錄完後,再下去免疫並給免疫畜禽佩戴,致使把張家的耳標佩戴給李家,即張冠李戴,造成資訊失誤。

  1.3 標識的可識別性

  牲畜佩標後,經過動物間的啃咬,放牧中的磨損及環境侵蝕等因素作用,很多標識就不能識讀了,還有的被刮掉了,有的因戶主心疼牲畜被刮壞耳朵而將標識摳掉。

  1.4 進入屠宰場的標識資訊真實度不高

  由於進入屠宰場牲畜需要標識,收購的大多數牲畜又沒有標識,致使運輸商販便在屠宰場附近檢疫站點補標,甚至還有商販自己違法佩戴標識,使標識資訊體現不出牲畜來源的準確性。

  2 對策措施

  2.1 畜牧部門嚴格管理標識

  畜牧部門要建立申領簽字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專人專櫃檔案化管理,做到家家戶戶的標識準確無誤,杜絕濫發標識行為。

  2.2 標識領取和發放管理

  為方便群眾,畜牧部門採取領取和發放相結合的方式發放標識。對於距離較遠的散養戶,畜牧部門要在防疫注射時發放給飼養戶,同時把耳標號碼記錄發給他們,養殖戶應妥善保管,根據需要佩戴。

  2.3 不強制飼養戶在生產環節佩標,但要確保在銷售環節佩標

  農業部67號令要求牲畜出生後30日內應當佩標,而又規定飼養戶自己佩標,具有強制性,因此,造成標識濫用現象,而到真正銷售用到標識時,飼養戶又拿不出屬於自己的標識,筆者依據經驗提出建議:

  2.3.1 飼養戶自己決定佩戴時間 因為法律規定飼養戶自己佩戴標識,何時佩戴應由飼養戶自己決定,認為必要時佩戴。事實證明我國法律也不好約束千家萬戶飼養戶的牲畜都要在生後30天內齊全佩標,執法部門也不好管理。

  2.3.2 飼養戶確保在銷售時有標識並及時佩戴 飼養戶的標識來源於飼養環節的貯存和要銷售時的提前申領,標識供給容易解決;銷售環節牲畜已經被控制,家畜運輸商販自己都有標識鉗,佩戴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樣家畜銷售時就有真實的新鮮的耳標佩戴。

  2.4 實行飼養戶出具賣畜證明制度

  賣畜證明寫明地址、姓名,賣畜種類、標識號碼。商販憑藉賣畜證明和標識到產地檢疫站,檢疫人員憑藉賣畜證明和健康檢查出具產地檢疫證明。

  2.5 屠宰檢疫部門在屠宰場嚴格把關

  查驗並回收賣畜證明,和產地證明一樣儲存,識讀牲畜耳標的資訊,檢驗是否與證明相符,相符才准許入場屠宰。

  2.6 實施的意義

  1能夠充分發揮動物標識可追溯的作用。因為標識是飼養戶自己儲存的,銷售時在佩戴後就被運輸到目的地,很容易被識讀,不易出現識讀障礙和不真實性,如果飼養期間佩戴標識,則很容易出現無法識讀或丟失現象。

  2飼養戶自己出具賣畜證明是對肉品質量的認承和對標識資訊的認可,也是一種法律約束,有利於從源頭遏制非法使用新增劑、銷售染疫有害肉品行為發生,應該嘗試。

  3減少了大量飼養環節標識的浪費和佩標人員的工作時間。使畜牧部門能夠騰出手來專心搞防疫和專心做好標識管理髮放工作。

  3 小結

  3.1 佩戴標識必須以能夠被追溯為目的

  在佩標識為可追溯的前提下,佩標工作所嘗試改革都是必要的,改革後能做到適時使用標識,確保可追溯性,避免浪費和亂使用現象,保護好標識內儲存的珍貴資訊,避免形式主義耳標,即光有標而不能識讀,或能識讀而不準確。

  3.2 可追溯新鮮肉品上市是一項系統的細緻的工作

  涉及到的部門要有“做好細緻工作,不怕麻煩”的思想。追溯體系建設需要畜牧、屠宰、商務等部門密切合作,每個環節都不能夠出現失誤,才能確保與消費者購買肉品相關的原產地、養殖戶、品種、重量、出生和屠宰時間、飼料來源、肉品部位、供貨商等一系列產、供、銷各環節資訊的真實性,讓消費者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