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相關論文範文

  供應鏈金融是隨著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越趨嚴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自身突破以及現代物流的發展這三個主要驅迫因素而發展起來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應鏈金融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淺析供應鏈金融

  【摘 要】近幾年發展迅速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有效的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等問題。本文主要對供應鏈金融的定義、特點及參與主體進行簡要介紹,並分析業務的主要優勢。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融資

  一、供應鏈金融的定義與特點

  在我國,最先進行供應鏈金融探索的是深圳發展銀行,之後越來越多的銀行參與到相關產品的研發和業務的市場推廣上。深發展銀行將供應鏈金融定義為“在對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並引入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資金流導引工具等新的風險控制變數,對供應鏈的不同節點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援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

  根據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可以看出其有如下特點:

  1評估的整體性

  整體評價體現在銀行分別從企業所處行業的供應鏈和企業自身來系統的分析和評價是否具備所要求的條件。行業分析主要考慮巨集觀經濟環境,行業發展潛力等;供應鏈分析結合上下游企業來分析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在其中所處的位置,市場競爭力和麵臨風險等;企業自身實力分析主要是通過對企業運營狀況的瞭解來判斷是否具備履行合作義務的實力。

  2還款的自償性

  供應鏈金融就是一種基於結構性融資理論發展起來的融資模式。它並不是利用授信到期的企業綜合現金流,而是在交易發生的過程中以產品的銷售收入來進行償還負債。這種為了支援企業進行生產,銷售產品的自償性融資模式體現了其獲得企業還款的及時性,穩定性,並且還款金額較小,相比於傳統方式風險更小。

  3參與主體多元化

  供應鏈金融與傳統貸款模式不同,在運作過程中涉及到供應鏈內外的各行業交易主體,比如有第三方監管的存貨類融資產品,涉及到銀行等金融機構,信用評估公司,物流監管公司,以及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和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下一節仔細介紹各個主體在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中的作用。

  二、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

  1、商業銀行

  在合作過程中,銀行通過對供應鏈的整體評價,選擇整體資信水平和發展潛力比較好的供應鏈進行一攬子信用授予,並且核心企業得到銀行的授信之後進行分配。這個過程中,銀行充當複審的角色,核心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自願進行信用介入,監督供應鏈內各方的情況,從而降低了銀行交易成本與業務風險。

  2、核心企業

  是指供應鏈上下游掌握主動權的企業,在整合整條供應鏈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的行業中,核心企業處於整個供應鏈的位置不同。例如:在高科技行業,研發環節是關鍵,掌握關鍵技術的核心企業具有話語權;在製造業,產品的關鍵部件或者主要工序可能影響整條價值鏈的運作,盈利情況;而零售行業,掌握終端客戶的企業才是核心企業。

  3、中小企業

  基本特徵具有如下的特點: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的位置基本處於低附加價值的環節,憑藉在產業鏈中非核心競爭力的一些技能或者渠道運營。由於處於供應鏈的低端地位,致使談判能力弱,不斷受到核心企業的擠壓,利潤增長緩慢。在與核心企業交易過程中,資產主要表現為預付賬款、存貨等非流動資金,導致資金流緊張。

  4、第三方物流公司

  由於供應鏈金融在操作環節上會涉及到很多專業性的領域,例如存貨類的產品,需要物流公司做為儲存和監督機構。在實際業務中,其發揮銀行代理人的作用。

  除以上參與主體之外,電子商務平臺也是重要參與者之一,其降低業務內部的交易成本,增強了業務資訊的透明度,為多方合作提供了有利的資訊。此外,保險公司、監管部門、抵押物登記部門也都參與到供應鏈金融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分析

  首先,供應鏈金融使各方能夠獲得暢通的訊號傳遞途徑。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可以通過中小企業的支援性資產等資訊來了解企業實力,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訊號傳遞系統來顯示自身滿足供應鏈金融准入體系,符合銀行授信標準。供應鏈上企業交易的頻繁發生決定了銀行能夠獲得更加穩定的支援性資產,比如應收賬款等。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資金實力不夠雄厚,流動資產相對於比較容易進行抵押貸款的不動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佔比很大,並且由於其在供應鏈上處於劣勢,對資金的需求特別大,供應鏈金融模式融資很好的解決這個矛盾。所以中小企業通過自身的特點,化劣勢為優勢,通過流動資產來進行自身實力的展示,提高在銀行業中的信用水平,獲得所需貸款。

  其次,核心企業與監管企業為銀行提供更多的資訊。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上具有主動權,大量的物流,資金流使其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產品生產流通上的樞紐,掌握著上下游企業的大量資訊。出於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核心企業為了未來能夠穩定的進行生產,銷售,將會全面配合銀行來選擇好的進貨商和分銷商。這樣以企業間的真實交易為基礎的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通過供應鏈上多方的互動資訊,比如票據記錄,商業信用記錄,企業合作次數,經營環境,財務情況等,使得銀行對所貸款企業得出正確的信用評估,在資訊暢通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判斷。物流企業提供監管與倉儲服務,同樣出於自身業務拓展,實現更大利潤的考慮,選擇與銀行全面合作。並且對於能夠實時掌握中小企業動產動態的物流企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中小企業產品流通的詳細資訊,為銀行提供更多的便利。這樣可以同時滿足銀行放貸和中小企業融資的需要。

  最後,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不會選擇違約所帶來的過大損失。中小企業出於對自身在供應鏈中位置的考慮,能夠獲得與核心企業長期合作是傳遞自身實力與產品質量訊號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合作過程中,由於缺乏資金而選擇向銀行借款,而供應鏈金融產品的性質決定了中小企業的高違約成本,其不願放棄能夠提高自身信譽的發展機會,這樣銀行憑藉這種聲譽機制明顯的減少了企業信貸過程中的道德風險。並且核心企業同樣注重自身信譽,不願為在合作過程中瞭解到的壞企業進行擔保,同樣減少了銀行發生逆向選擇的概率。在供應鏈上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進一步擴充套件而形成了“信譽鏈”,資訊得到了更好的傳遞,減少了“融資鏈”斷裂的可能。

  參考文獻:

  [1]陳祥鋒.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楊育謀.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J].中國中小企業,2007.

  [3]胡躍飛.國內外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比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二:供應鏈金融初探

  [摘 要]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為滿足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而創新發展的金融業務,其目的是為了實現供應鏈條上的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及銀行等各參與主體的多方共贏。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包括動產質押業務、倉單質押業務、保兌倉廠商銀業務、未來貨權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池等業務形式。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金融 融資模式

  一、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

  所謂“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從整個產業鏈角度出發,開展綜合授信,把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根據交易中構成的鏈條關係和行業特點設定融資方案,將資金有效注入到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我國發展供應鏈金融在尚處於初期,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走在了我國金融機構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前列。2006 年深圳發展銀行將自身定位為專業的貿易融資銀行,並整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制度支援、物流金融、產品支援、資訊管理和組織管理的五大平臺,統籌資源,集中發展供應鏈金融模式業務;2006 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2007 年,浦發銀行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服務內涵,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整體服務理念,緊密連線了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國內和國際市場,延伸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範圍,為供應鏈上各參與主體進一步提升盈利空間。

  二、供應鏈金融的潛在優勢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將可能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對企業融資的有效途徑,其優勢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降低准入門檻,幫助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可以適當淡化對企業的財務分析和貸款准入控制,其關注的重心是每筆具體的業務交易。

  2.銀行通過對物權單據的控制和融資款項的封閉運作,實施資金流和物流的雙向控制,使風險監控直接滲透到企業的經營環節,有利於對風險的動態把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銀行授信與融資主體風險的隔離。

  3.交易對手的資信和履約能力對基於供應鏈融資的風險具有很大影響,而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中小企業的交易對手通常為大型核心企業,銀行可利用其與交易對手的資信捆綁,進一步控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

  4.銀行更注重企業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和連續性,通過對企業信用記錄、交易對手、客戶違約成本、銀行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確定企業在貿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銷售收入作為其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貸款風險相對較小。

  三、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

  本文列舉下列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加以說明:

  1.動產質押業務。動產質押業務是銀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貨物作為質押物,向借款人發放授信貸款的業務。隨著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的發展,動產質押業務也出現了發展和創新出了動態動產質押業務,即核定庫存質押業務。

  2.倉單質押業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倉單可以作為權利憑證進行質押,以倉單質押的,應當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將權利憑證出質給質權人,質押合同自憑證交付之日起生效。倉單一般是指倉庫業者接受顧客貨主的委託,將貨物受存入庫以後向存貨人開具的說明存貨情況的存單。倉單質押一般可以分為標準倉單質押和非標準倉單質押兩種模式。

  3.保兌倉廠商銀業務。保兌倉業務是基於上下游和商品提貨權的一種供應鏈金融業務,之所以也可以稱為“廠商銀”業務,主要是因為該業務是通過生產商、經銷商、倉庫和銀行的四方簽署合作協議而開展的特定業務模式,銀行承兌匯票是該模式下的主要銀行產品和金融工具。商業銀行以控制經銷商向生產商購買的有關商品的提貨權為手段,為經銷商提供融資授信,並對應其銷售回款的金額逐筆釋放貨物的貨權。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會盡可能爭取生產商對經銷商付款的擔保或對貨物的回購責任,並爭取由可以信任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為貨物進行全程監管,以規避業務風險。

  4.未來貨權質押融資。這是指企業採購物資時,憑採購合同向金融機構融資支付貨款,然後憑融資機構簽發的提貨單向買方提取貨物的業務,是以企業未來貨權質押開證、進口代收項下貨權質押授信、進口現貨質押授信等方式為進口企業提供覆蓋全過程的貨權質押授信服務。特別適用於進口大宗商品的中小企業、購銷渠道穩定的專業進口外貿公司,以及需要擴大財務槓桿效應、降低擔保抵押成本的大型進口企業。其特點是無需額外擔保、抵押,客戶繳納一定比例保證金後,以進口貿易中的貨權質押即可輕鬆獲得授信。使企業利用未來貨權進行質押、啟動當前授信,實現未來貨權的“變現”。授信可以覆蓋進口全流程,進口來單後既可付款贖單,也可轉為現貨質押繼續獲得融資,從而節省大量資金佔用。

  5.應收賬款融資池。ARPAccount Receivable Pool 應收賬款融資池是一種新型供應鏈融資模式,供應鏈上的企業只要將節點企業之間產生應收賬款委託與供應鏈合作的金融機構管理,即可獲得連續的融資安排和應收賬款管理服務。應收賬款融資池服務突破傳統授信要求,無須企業提供其他保證或抵押擔保,支援多種融資方式,便於企業靈活選擇合適的融資品種,合理控制財務成本;同時通過合理安排,使融資期限突破單筆應收賬款的金額和期限,降低企業資金管理難度。

  參考文獻:

  [1]馮 瑤:供應鏈金融:實現多方共贏的金融創新服務[J].新金融,2008.2:60~63

  [2]袁 冰:供應鏈管理環境下貿易融資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1:163~164

  [3]崔文芳: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新途徑――供應鏈金融[J].中國市場,2008.2:116~117